1型糖尿病有何特点?

如题所述

所谓1型糖尿病,是指为了生存须用胰岛素治疗。此型患者其特征为起病较急,血浆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低限,必须绝对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若不用胰岛素治疗,就会出现酮症酸中毒,如不及时治疗则会导致死亡。发病年龄多在30岁以下,更多的是在幼年发病,以往称幼年型糖尿病,但也有在成年发病者。一般发病急,原来体健,突然出现酮症酸中毒,重者昏迷。遗传为重要诱因,表现于第六对染色体上HLA抗原的阳性率增减,并伴有特异性免疫或自身免疫反应,胰岛细胞抗体往往阳性。此型患者往往在遗传基础上加之外来因素如病毒感染而发病。对胰岛素敏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6

第2个回答  2020-01-09
首先一型糖尿病发病年龄通常小于三十岁,而且三多一少症状比较明显,以酮症或者酮症酸中毒起病,体型并非是肥胖的,一般比较消瘦,空腹和餐后的血清c肽浓度明显降低,而且出现自身免疫标记,如谷氨酸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人胰岛细胞抗原2抗体等这些抗体是阳性的。
如果不能确认分型,可以做一个临时的分类,作为指导治疗,然后再根据患者的表现及以后的化验检查来确定,在1型糖尿病中有一种缓慢进展的亚型,即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在起病早期与二型病的临床表现类似,需要依靠gada,以及其他胰岛自身抗体的检测才能明确诊断
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在发病时就需要胰岛素治疗,而且需终生胰岛素替代治疗以维持生命和生活。约占糖尿病总人数5%。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如果血糖仍然未达到控制目标,即可开始口服药物和胰岛素的联合治疗。一般经过较大剂量多种口服药物联合治疗后 HbA1c仍大于 7.0%时,就可以考虑启动胰岛素治疗。新发病并与 1 型糖尿病鉴别困难的消瘦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病程中(包括新诊断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出现无明显诱因的体重下降时,应该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对于血糖较高的初发 2 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口服药物很难使血糖得到满意的控制,而高血糖毒性的迅速缓解可以部分减轻胰岛素抵抗和逆转β细胞功能,故新诊断的2 型糖尿病伴有明显高血糖时可以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下也须应用胰岛素治疗:围手术期;出现严重的急性并发症或应激状态时需临时使用胰岛素度过危险期,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高血糖状态、乳酸酸中毒、感染等;出现严重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足、重症糖尿病肾病等;合并一些严重的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病、血液病、肝病等;妊娠糖尿病及糖尿病合并妊娠的妇女,妊娠期、分娩前后、哺乳期,如血糖不能单用饮食控制达到要求目标值时,需用胰岛素治疗,禁用口服降糖药。继发性糖尿病和特异性糖尿病人。
制剂
胰岛素按照来源和化学结构可分为: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胰岛素
类似物。人胰岛素如诺和灵系列,胰岛素类似物如诺和锐、诺和锐30、诺和平。按作用时间特点可分为: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包括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和预混胰岛素(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常见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如诺和锐,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如诺和平。临床试验证明,胰岛素类似物在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和减少低血糖发生的危险性方面优于人胰岛素。
胰岛素按药效长短分类:
1、 超短效:注射后15分钟起作用,高峰浓度1~2小时。
2、短效(速效):注射后30分钟起作用,高峰浓度2~4小时,持续5~8小时。
4、长效(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后4~6小时起效,高峰浓度4~20小时,持续24~36小时。
5、预混:即将短效与中效预先混合,可一次注射,且起效快(30分钟),持续时间长达16~20小时。
市场常见的有30%短效和70%中效预混,和短、中效各占50%的预混两种。
可以配合蜂胶一起于糖尿病。蜂胶对于糖尿病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降低血糖,原理是通过本身的抗炎、免疫、抗氧化的特性,恢复一部分的胰脏功能,使胰岛细胞损伤得到修复,功能有所提高。蜂胶以及其所含的一些物质,对于延迟糖的吸收,以及延迟或者减少餐后血糖的升高,都具有很大的意义。蜂胶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相对较广,治疗难点在于蜂胶本身的提纯度比较低,所以在临床上应该谨慎的、合理的使用。蜂胶除了控制血糖之外,还可以降低血脂、改善血液循环以及保护肝脏等一系列对人体有益的作用。
【食用量及食用方法】每日2次,每次2粒,温开水冲服
在选择上注意两点:1看品牌,选择大品牌,质量好,效果佳;2看平台,资质是否齐全、是否有追溯机制,是否与消费者站在一起,售后有保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