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三年级孩子写作文的方法?

最近想给孩子买一套书来读,给他作文加加分。大家都在给孩子看什么书呢?我家孩子小学三年级,看其他家长都在推荐作家乐多多的《胡小闹日记》系列,说特别适合小学生,很多孩子读了都有进步,不仅成绩进步,也懂事了很多,想知道有没有家长给孩子买过的?来说说吧~

一.多看书。三年级以上的孩子必须读名著(中国的国外的)。增强孩子对文学的爱好。有些作品,另外尽量帮助孩子了解作者的经历、写作的过程、写作的特点、写作的背景。

二.多读书。让孩子多读好文章。而且读的时候应该感情丰富,提起孩子的兴趣,包括语调和语气。加大孩子文学知识面。重点句子要背诵、牢记。

三.多写作。要求孩子坚持写日记,不强求孩子写得多好,但要坚持。

四.多讲解。在讲解课文时要把文章的结构、中心思想、写作方法等讲给孩子听。模仿写作很重要。特别是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讲。

五.多指导。孩子往往在写作上不会写开头。要告诉孩子,文章的开头是千变万化的,没有规定模式。只要符合提要就行。开头要简明,不要俗套。文章结构要理清。结尾要出彩。

六.多观察。没有生活就没有文章。要求孩子去观察社会、观察自然、观察事物。让孩子从中体验到生活的乐趣。这样才能写出好的作文。虽然不能事事观察,但要学会让孩子多观察事物。产生联想。

七.多交流。让孩子在课堂上多交流,学会利用网络工具。看看别人是怎样写作文的,有什么值得学习的经验和方法。这样可以相互帮助,相互提高,不要闭关自守,堵塞思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八.多学习。到了二年级的孩子就应该学习语法和修辞。学习经典句子。学习诗词写作。提高孩子写作的兴趣。特别是诗词模仿写作。语法的学习不太受重视,这是孩子写作出问题的重要方面。

九.多鼓励。孩子需要家长和老师的鼓励。在写作上,家长和老师应该多鼓励学生,不要经常责怪孩子写得不好。要看到孩子的进步,特别是对孩子在作文中的好句子,应当及时表扬,给孩子以信心。

扩展资料:

写作方法属于艺术表现方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首尾呼应(也叫前后呼应)、衬托对比、伏笔、白描细描、铺垫、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参考资料:写作技巧-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3
之前有一段时间指导我儿子作文时也很头疼,他自己兴趣缺乏,写的作文就像在记流水账,每次考试作文都会拖后腿。后来让他去卓越教育的大语文学习之后,他作文确实进步了不少。其教学方式和我们所认知的挺不一样的,以前大多都是教孩子一些开头结尾的模板呀、一些作文套路等等,但是它主要是通过一些文学经典,能让孩子认识到文学的美,慢慢的提高语文的核心能力素养。这样长时间积累下来,孩子不但作文能提高,他自己也更有兴趣学语文了。
第2个回答  2018-03-28
一、第一眼看整体
主要看字体是否工整,卷面是否清洁,不涂不抹;字数不多不少(少则"残废",多则"臃肿")。
布局是否合理(头大尾长身子小、段少字多密麻麻)头尾短小精悍。开头结尾段字数均应控制在百字以内,否则,头大尾长身子小,比例失调,影响美观。段落稍微多一点。600-800字分4-6段为宜。
选好文体。一般说来,如果写记叙文,运用小标题、日记体、分镜头式等片断组合法写成的文章清爽直观、疏密有致、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能给人整体美感的效果,易引起阅卷者的兴趣。
二、第二眼看审题
角度的切入是否得当、立意是否准确鲜明。让阅卷人比较容易地明白你的观点:
1、 精心打造标题。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诚信照汗青》、《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问君哪得暖如许,为有爱心活力来》、《理想海阔凭鱼跃,选择天高任鸟飞》等。其中"诚信"、"爱心"、"选择"就是切题的字眼。
2.巧妙运用题记。
3.用心写好首尾。因为开头和结尾也是老师寻找文章观点的"战略要地",所以,如果写议论文,最好开头用言简意丰的语言开门见山地摆出观点,结尾以韵味无穷的语言呼应观点。另外,还可在文中反复紧扣文眼。
三、第三眼看选材
主要看材料是否切题、丰富、新颖——若选材不能说明观点,则属牵强附会;若材料单调,则说理空洞无力;若材料平庸,则落入俗套。

叙述中间要加入环境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能力好的同学再来些远近相衬、动静相映、侧面烘托、环境渲染、五觉描写,使文章细腻、动人。
对于一般的同学来说,要做到:(1)选择自己最拿手的内容;(2)写出自己最好的字;(3)采用自己最顺手的结构(总分结构或顺叙方式),力求发挥好自己的水平。
对于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来说,要做到:(1)选择较有新意的、又是自己有把握写好的内容;(2)有漂亮的书写;(3)精心的安排好开头和结尾,适当的采用倒叙、衬托、联想、象征、描写、抒情、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渲染气氛、借景抒情、托物喻志、以物喻人的方法方式结构文章;(4)采用适当的修辞手法,特别是运用比喻、反复、排比、反问等手法,恰当的运用成语、引用格言名句,增添文采。

写作方法
“作文、作文,作得头疼。”怎样写作文呢?面对这个问题,相信无论对于国内的孩子还是我们这群海外的孩子都是一个大难题,一个困扰大家很久的大难题。但所幸的是,国内的孩子,面对写作文,即使再难也会七拼八凑地给你写上一大段。可怜的是我们这群海外的孩子,在缺少语言环境,缺少时间的情况下,又要让他们接触陌生的写作。这无疑又加重了他们学习的负担。这“写”吧,孩子犯难。不“写”吧,老师犯难。这学习语言哪有光听、读、说,不写之理。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擦亮慧眼,从身边寻找作文材料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孩子们常常会在拿起笔写作文的时候,显得茫然不知所措。孩子们经常会抱怨着:“我没有东西可以写”,“我不知道该写什么”。在这时,老师的首要任务便是要帮学生找到习作的素材。针对不同的学龄水平,可以区别对待。例如教学中文教材第四册的班级中,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我拿出了自己心爱的玩具猫,然后用已有的材料指导学生讲一段话,要求根据从头部到尾部的顺序讲清楚,让学生个个有话可说,让他们觉得作文原来并不难,只要把自己的看到的和感受写好就行了。此外在看图写话上,要求做到先来讲,后来写的过程。这样一来,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会话能力,一方面又帮助学生练笔。其实,文章的素材生活中处处都有,在高学年的班级里,就要求孩子自己去寻找作文的素材。如:郊外的旅行,学校举行运动会了,学校组织去工厂参观访问了……老师若能有意识地提前给学生辅导,学生当然能学会有目的地观察生活,去抓住生活中感人的镜头。因为这些材料来自大家熟悉的真人真事,同学们也自然而然地会从五彩缤纷的生活中去寻作文的源头。

二、利用范文,让孩子学会模仿学会创作
有了材料,不等于就能写出好的文章,写作文方法的指导是学生作文的拐杖,对于我们海外学中文的孩子们,我提倡学生模仿和借鉴范文。如今海外学中文的孩子们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词汇缺乏。比如在写作时形容“开心”的事,通篇都是“开心”,没有考虑到别的形容词。
2、句子不通顺。在学习中我们的孩子们虽然掌握了一定量的词语和句型,但是在碰到写作时,运用这些词语和句型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先在脑海中构造一个日文的句式,然后把它翻译成中文。例如“书我读了”(正确是“我读了书”)、“我吃先”、“我走先”等(正确是“我先吃”、“我先走”)。
3、观察力不够,描写不深入。例如在写人物作文时,对描写人物特点时,没有举例具体说明,缺少人物的心理活动。
针对以上一些特征,如果选用一些同年龄孩子的佳作,印发给学生阅读,对文章中好的手法或好的构思作适当的评点。这么一来既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又给不会读书和写作的同学作一点指导。日积月累,他们自然会掌握不少新的形式。

三、多看、多读、多记,多积累
写作是一种创作。要写好作文的关键在于,观察积累,记忆储存;从说到写,推敲修改,多读勤写。在教学中,我建议学生们多多阅读,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让学生多收集模范文章和剪报,抄写和背诵好词好句好段,让他们记熟和运用。熟能生巧,经过练习,笔头熟了,素材多了,写起文章来也就能得心应手了。海外孩子学中文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但我相信只要下定决心肯学,一定能学好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