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家长应该如何陪学?

如题所述

小学阶段,家长应该“陪学”还是“放养”,这个其实不是二选一的问题,而是“度”的把握的问题。
简单化,极端化的处理方式,都会造成很多问题:抓得过严,孩子容易走向叛逆或自卑,放得过松,孩子容易走向迷失或任性。
小学阶段,确实是打基础的阶段,不管是知识层面,还是学习习惯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阶段。但是这是我们家长,经历后的产生的经验。作为孩子,是没有这种意识的。
作为家长,我们能为孩子做什么呢?不是管不管,抓不抓这么简单的问题。而是如何在适当时机,适当引导的问题。
1.第一个适当时机,就是孩子3-6岁的时候。
这个时期,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静下心,坐下来看书。“亲子共读”是这个时期重要的亲子互动方式。
事实上这件事情,越早进行越好,只是一般2岁前的孩子,不太能够专注地坐着去看完一本绘本,通常孩子要2岁后,才能够意识到故事的完整性。
阅读的好处不言而喻,这里主要强调的是其中一个好处,就是:培养孩子静坐学习的习惯。
2.第二个适当时机是孩子低年级的时候。
这个时期,孩子还没完全适应新的学习方式,所幸学习任务还不太繁重,不用太担心功课落下太多,后面追赶不上。
我们这个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摆正心态,不要给孩子负面暗示,说你不爱学习,你这么笨,你成绩这么差等等。而是应该告诉孩子,我们看到你也想努力,只是一时还无法适应。
这种“心灵鸡汤”对孩子还是非常有用的,孩子需要理解和尊重,这是心理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点,避免孩子对学习产生排斥心理。
3.如果孩子已经中高年级了,这个时候相对就难一些,但是也不要气馁。
只要孩子渐渐没那么反感学习,朝好方向发展就行了。
所谓陪学并不是简单的陪写作业,严抓课内学习不放。而是在孩子偏离方向的时候,拉孩子一把。
与其盯着孩子做作业,不如用这个时间,自己也看看书听听课自我提升,让孩子被学习,努力的氛围所熏陶。
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