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化性质是什么

如题所述

内环境理化性质:细胞外液被称为机体的内环境,以别于整个机体所生存的外环境。理化性质包括:温度、PH、渗透压、化学组成等。目前,稳态的概念扩展到其他的生命现象。泛指凡是通过机体自身的调节机制使某个生理过程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如体温的相对稳定。内环境理化性质不是绝对静止的,而是各种物质在不断转换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即动态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称为稳态。

pH值为例作一说明:

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乳酸、碳酸;人的食物(如蔬菜、水果)中往往含有一些碱性物质(如碳酸钠)。这些酸性和碱性的物质进入血液,就会使血液的pH值发生变化。但是在血液中含有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如:H2CO3与NaHCO3,NaH2PO4与Na2HPO4等。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碳酸等物质,并且进入血液。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H2CO3,H2CO3是一种弱酸,而且不稳定,易分解成CO2和H2O,所以对血液的pH值影响不大。血液中增加的CO2会刺激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增强呼吸运动,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O2排出体外。当Na2CO3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H2CO3发生作用,生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pH值不会发生大的变化,通常稳定在7.35~7.45之间。内环境的其他理化性质,如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之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也都能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26
物理性质,元素周期表第Ⅱ族主族。银白色稍软的金属,有光泽。不溶于苯,微溶于醇,溶于酸、液氨。电离能 (kJ /mol):晶胞参数:主要吸收线及其主要参数:λ:波长,f:振子强度,W:单色器光谱通带,N-A(氧化亚氮-乙炔焰)。S*:元素的特征浓度(1%吸收灵敏度)。CL:元素的检测极限,RS:同一元素主要吸收线间的相对灵敏度。F:火焰类型,同位素:备注:1.画上#号的数据代表没有经过实验的证明,只是理论推测而已,而用括号括起来的代表数据不确定性。2.钙(原子质量单位:40.078(4) )共有个24同位素,其中有5个同位素是稳定的。化学性质,加热时与大多数非金属直接反应,如与硫、氮、碳、氢反应生成硫化钙CaS、氮化钙Ca3N2、碳化钙CaC2和氢化钙CaH2。加热时与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性质活泼,在空气中表面上能形成一层氧化物或氮化物薄膜,可减缓进一步腐蚀。可跟氧化合生成氧化钙,跟氮化合生成氮化钙Ca3N2,跟氟、氯、溴、碘等化合生成相应卤化物,跟氢气在400℃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氢化钙。常温下跟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氢气,跟盐酸稀硫酸等反应生成盐和氢气,跟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碳化钙CaC2。加热时几乎能还原所有金属氧化物,在熔融时也能还原许多金属氯化物。化合物:钙的重要化合物有氢化钙、氧化钙、过氧化钙、氯化钙、氟化钙、碳化钙、氢氧化钙、氰氨化钙、碳酸钙、次氯酸钙、硫酸钙等。钙与液氨反应生成Ca(NH3)6,是一种具金属光泽的导电固体;钙离子可以生成螯合物[CaEDTA]2-(EDTA为乙二胺四乙酸),钙离子与含有N、O配原子的化合物可生成配合物,与冠醚、穴醚生成大环配合物。氟化钙CaF2为白色晶体或粉末,密度3.18克/立方厘米,熔点1,418℃,沸点2,533.4℃,难溶于水,溶于强浓无机酸放出氟化氢。自然界的氟化钙矿物为萤石或氟石,常呈灰、黄、绿、紫等色。工业上常用氢氧化钙与氢氟酸中和制备氟化钙;用水吸收生产钙镁磷肥时的废气再用石灰乳中和,亦可制得氟化钙。过氧化钙CaO2为黄白色晶体,属四方晶系,密度2.9克/立方厘米,加热至275℃爆炸分解;易潮解,微溶于水,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过氧化氢。向氯化钙水溶液加入过氧化氢和氨水,或将氢氧化钙、氯化铵溶于水,再加入过氧化氢,两反应皆在0℃左右进行,并析出CaO28H2O晶体;在150~200℃脱水干燥,可得到无水过氧化钙。常温下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石灰)、氢气水。Ca+2H2O====Ca(OH)2+H2↑(置换反应)。溶于酸,能分解水而放出氢。电子排布式:1s2s2p3s3p4s。钙的有关化学方程式:Ca+2HCl=CaCl2+H2 ↑(置换反应)。N2+3Ca=Ca3N2(化合反应)。3C+CaO=CaC2+CO ↑(氧化还原反应)。CO2+Ca(OH)2(过量)=CaCO3↓+H2O(复分解反应)。2CO2(过量)+Ca(OH)2=Ca(HCO3)2(化合反应)。SO2+Ca(OH)2===CaSO3+H2O(复分解反应)。SO3+Ca(OH)2=CaSO4↓+H2O(复分解反应)。2HNO3+CaCO3=Ca(NO3)2+H2O+CO2 ↑(复分解反应)。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氧化还原反应)。CaH2+2H2O=Ca(OH)2+2H2 ↑(氧化还原反应)。2HF+CaCl2=CaF2+2HCl(复分解反应)。SiO2+CaO=CaSiO3(化合反应)。SiO2+CaCO3=CaSiO3+CO2 ↑(复分解反应)。Ca(HCO3)2=加热=CaCO3+H2O+CO2 ↑(分解反应)。CaCO3=高温=CaO+CO2 ↑(分解反应)。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可以咨询林州宏瑞金属材料加工有限公司,谢谢!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细胞外液被称为机体的内环境,以别于整个机体所生存的外环境。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恒定,理化性质包括:温度、PH、渗透压、化学组成等。目前,稳态的概念扩展到其他的生命现象。泛指凡是通过机体自身的调节机制使某个生理过程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如体温的相对稳定。
内环境理化性质不是绝对静止的,而是各种物质在不断转换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即动态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称为稳态。追答

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好评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09-01
是指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相对恒定
第4个回答  2016-09-01
是空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