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是益虫还是害虫

皇甫惠静

蝉是害虫,因为蝉幼虫躲在土下面,靠吸食植物根部的汁液维持生命,还会将产卵器插入幼嫩树树的木质部里产卵,成虫靠吸食树汁和树浆为食。

蝉的功效与作用:

可疏风清热,平肝解痉,外感风热或热毒的时候是很容易入里化热化火的,还可能有抽风的情况。蝉蜕可以疏风清热,平肝解痉,配合一些其他的药材可以应对这种情况。可疏风解表,利咽止咳

感受风寒,入里化热,或感受风热之邪,导致肺卫郁闭,从而出现咽干喉痒,频频作咳。对这种情况,可用蝉蜕疏风解表,喉风除则咳自止。

扩展资料:

蝉的发声原理:

会鸣的蝉是雄蝉,它的发音器在腹基部,像蒙上了一层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鸣肌每秒能伸缩约1万次,盖板和鼓膜之间是空的,能起共鸣的作用,所以其鸣声特别响亮。并且能轮流利用各种不同的声调激昂高歌。因为雌蝉的乐器构造不完全,不能发声,所以它是“哑巴蝉”。

蝉的分布范围:

分布于温带及热带地区,栖于沙漠、草原和森林。除每年仲夏出现的三伏蝉——蛾蝉属等属的种类之外还有周期蝉。最著名的周期蝉有十七年蝉和十三年蝉,又称质数蝉,由于生命周期是质数,所以不会遇到上一世代所遇到的天敌。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6
害虫,它是靠吸吮植物汁液过活的。

蝉科昆虫的代表种类。雄的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雌的不发声,但在腹部有听器。幼虫生活在土里,吸食植物的根,成虫吃植物的汁。蝉属不完全变态类,由卵、幼虫(若虫),经过数次蜕皮,不经过蛹的时期而变为成虫。同"禅"出自佛家。
近年来,我国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安徽等地抓捕金蝉做餐饮的现象十分严重,由于金蝉幼虫在地下存活5-12年左右才能破土而出,如此疯狂的抓捕导致金蝉数量急剧下降,在某些地区,夏天已经再也听不到蝉声了,金蝉正面临着生存危机,甚至有绝迹的可能!
第2个回答  2010-04-02
害虫
蝉的幼虫生活在土中,刺吸植物根部汁液,削弱树势,使枝梢枯死,影响树木生长。蚱蝉的幼虫一生在土中生活。将要羽化时,于黄昏及夜间钻出土表,爬到树上,然后抓紧树皮,蜕皮羽化。6月末,幼虫开始羽化为成虫,最长寿命长约60~70天。7月下旬,雌成虫开始产卵,8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卵多产在4~5毫米粗的枝梢上。雌成虫产卵时,先用产卵器刺破树皮,将产卵器插入枝条组织中,造成爪状卵孔,然后产卵于木质部内。每个产卵孔有卵6~8粒。一个枝条上所布蝉卵,多者达90余粒。此虫严重发生地区,至秋末常见满树干枯枝梢。所产的卵至次年6月中孵化。幼虫孵出后,由枝上落于地面,随即钻入土中。幼虫在土中生活若干年,共蜕皮5次。每当春暖时,幼虫即向上移动,吸食植物根的汁液,秋去冬来时,则又深入土中,以避寒冷。幼龄幼虫身体多为白色或黄色,很柔软,额显著膨大。老龄幼虫身体较坚硬,黄褐色,翅芽非常发达,自头顶至后胸背中央,有一道蜕皮线,为羽化成虫时的开裂线。

益虫
蝉也叫知了,居昆虫纲、同翅目、蝉科。蝉其皮曰蝉蜕,富含甲壳素、异黄质蝶呤、赤蝶呤、腺苷三磷酸酶,常用于治疗外感风热,咳嗽音哑。咽喉肿痛。风疹骚痒、目赤目翳、破伤风、小儿惊痫、夜哭不止等症,据《中国药材学》记载,还有益精壮阳、止渴生津、保肺益肾、抗菌降压、治秃抑病待等作用。
蝉的营养价值:
知了猴性寒、味香,具有散风宣肺、解热定惊等功能。知了猴营养丰富,味道好,成为时髦的美味佳肴。
蝉体含营养物质丰富,干基蛋白含量在70%以上,脂肪约7%,维生素及各种有益微量元素均高于一般肉类食品,可称其为当今食品中蛋白王。
蚱蝉老熟若虫变化为成虫时,羽化蜕除的外壳称蝉蜕,又称“蝉退”或“蝉皮”,其主要成分含甲壳素及蛋白质,味甘、咸、寒,入肺、肝经,是重要的辛凉解表中药。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1638.htm?fr=ala0_1_1

第3个回答  2020-08-28
不能完全按我们人类自己的利弊得失来简单直接的分类。吸食树汁对树有害,在地下挖洞,对植物有帮助!被其它动物捕食!它们是生态环境的一部分!
第4个回答  2020-05-16
不能完全按我们人类自己的利弊得失来简单直接的分类。吸食树汁对树有害,在地下挖洞,对植物有帮助!被其它动物捕食!它们是生态环境的一部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