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如题所述

转载以下资料,仅供参考: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一个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这充分说明教师不仅“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方法和习惯。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就此问题谈几点体会和认识.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和本质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相对于“被动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我决定的自觉能动的学习,实现自主性发展的一种学习理论和学习方式。教师的合理指导是基本前提和保证,学生是自主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学习的全过程中主动地、独立地,有支配权利和控制能力。如果学生的学习活动依赖于老师或他人,他的学习是被动的,那么,他的这种学习就是他主学习,根本谈不上具有自主性。
自主学习的本质是学生独立学习,是学生主宰自己的学习。包括两方面涵义:
1、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中,学生既是教育教学的对象,更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充分认识到:第一,相信学生是发展中的具有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相信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实现的欲望,能够独立地解决问题。第二,教师要放权,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少讲精讲,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品质。第三,教学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教育教学要以学生为起点,以学生为归宿,教师的教要服从于、服务于学生的学,“以学为本,以学论教”。
2、教师是自主学习的指导者。自主并非自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激发,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自主学习方法、能力、习惯的培养,都离不开教师切实而有效的指导。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内在动力;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为自主学习的提供条件,并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帮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式
1、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也称求知欲,是学生求知的内在动力。我们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首要的是让学生乐于求知。乐于求知的关键在于激发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实践也证明,当学生对某一门功课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时,他会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的学习,努力提高学习成绩。“教学之艺术就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卢梭)。为此,笔者常用音乐、诗歌、典故、漫画、小品、录象、时事政治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如复习“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时,笔者引入漫画“地球的三声叹息”并设问:漫画说明了什么?地球的三声叹息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对这漫画很感兴趣,七嘴八舌,议论纷纷,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很快进入了自主学习状态。
2、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合作讨论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它的特点是以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为中心,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得知识,在学习中真正处于主体地位。开放性问题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催化剂,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交往中,学会互助,学会合作。如在讲“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一课时,笔者设置了“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问题,首先是分小组讨论,采取派代表发言和同学自由发言相结合的形式。讨论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成为了课堂的主体。
组织这种课堂大讨论,把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起来,让每位学生都加入到讨论之中,克服思想政治课堂的那种枯燥乏味、使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也使学生的思维方式从被动发展到主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3、注重角色体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思想政治课也具有贴近社会生活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身边发生的案例更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教学中,笔者出示了一则案例:某女青年到超市购买东西,由于警报器响被保安截留并进行检查,事后女青年向法院提起了诉讼。根据这个案例,让学生自编成小品,其中有“原告”、“被告”、“律师”“法官”还有旁听的群众。以模拟法庭的形式使学生理解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该怎么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生角色体验中,不仅理解了课本知识,也发展了自主学习能力。
4、加强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教学要变“传授”为“点拨”,一方面要知道学生对有关内容,有关材料进行自析自练,灵活运用知识。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阅读,在按知识设计安排“说一说”“想一想”“议一议”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讨论,最后让学生回答、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在尝试、思考、讨论的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5、创设新异悬念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如在学习了“我国的基本国情”这一课后,笔者进一步设问,我们生活的周边地区的基本情况又怎样呢?请同学们任选以下一个课题进行调查。人口老龄化现状与对策、环境污染对生活用水的影响、农村生活垃圾问题调查与对策,……。由于问题切合学生生活实际,且较新鲜,而课本中又无解释,这自然会引起学生探索其中奥秘的欲望.通过这些活动,让思想政治课教学逐步将小课堂和大社会有机结合,进一步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但必须做到科学、适度,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原则:
1、要有难度,但须在学生的“最近发现区”内,使学生可以“跳一跳,摘桃子”。
2、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应面向全体学生,切忌专为少数人设置。
3、要简洁明确,有针对性、目的性,表达简明扼要和清晰,不要含糊不清,使学生盲目应付,思维混乱。
4、要注意时机,情境的设置时间要恰当,寻求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 ⑤要少而精,做到教者提问少而精,学生质疑多且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30

分享教学理念,如何让被动学习升华到主动学习(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