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父母会对孩子产生“控制欲”?长期受“控制”的孩子会有什么影响?

如题所述

还记得北大高材生王猛吗?留美硕士12年从未回家过年,拉黑父母联系方式,发万字长文控诉自己的父母。

王猛从小就是人中龙凤,四川地级市高考理科状元,本科北大后又成为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研究生。这样一个别人家的小孩,却给父母写了一封一万多字的长信,控诉父母的“肆意操控”、“冲突”和“炫耀”。

原来,从小到大父母就喜欢为王猛包办一切,王猛所有的衣服都是按照父母的审美来购置的。一直到考上北大,父母还通过住在北京的大姨悄悄监视他的生活。

在王猛看来,这不是爱,而是一种控制。然而父母却始终不理解王猛的郁结之处。看完这条新闻,顿感悲凉。为什么好好的亲子关系会演变成这样满目疮痍的局面?

有人说王猛太过无情了,但其父母太过旺盛的控制欲也是造成这场悲剧的诱因。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幼儿比如幼苗,若幼年受了损伤,即使不夭折,也难成材。”

控制欲旺盛的家庭亦是如此,在你自认为都是“为他好”的行为中,伤害悄然造成。一个人格有缺陷的孩子,即使看起来再优秀再完美,内里也掩藏着扭曲的灵魂。

为什么父母会对孩子产生“控制欲”?

精神分析学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控制欲其实源于满足动物本能的需要——活下去,活得更好,是由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赋予人类的一种特性。

而“控制欲”正是中国式家长容易走入的误区。很多家长教育的出发点在于:“我的人生经验丰富,所以要把握好孩子的人生,让他少走弯路。”

其实这是一种偏执的心理,孩子作为独立的人格,不需要别人去包办他的人生。孩子完全可以通过不断自我尝试来收获经验,而父母要做的只是引导和陪伴

另外,许多父母喜欢把一门心思都投放到孩子身上,不仅花费所有的时间、精力来关注孩子,还不知不觉地把自己对优秀的渴求、自己的某些理想映射到孩子身上。

坚持“一切都是为孩子好”的父母最容易造成两败俱伤的家庭局面。

长期受“控制”,孩子会有什么影响?

电视剧《小欢喜》中乔英子的妈妈宋倩,为了读高三的女儿,不惜辞去金牌教师的职位,一门心思地照顾女儿。

她不仅严格限制女儿的吃喝,还用玻璃窗随时监视女儿在房间内的动向。她认为女儿高考取得好成绩后就能理解她所做的一切,然而英子最后却决定通过跳河来“逃离母亲”。

从爱的角度来说,“控制欲”也许没有什么对错,但从教育的角度来说,长期被“控制”的孩子会受到许多影响:

▼ 孩子没有主见,容易受别人左右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的事情说一不二,孩子没有什么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长此以往,孩子就容易失去主见。在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有一部分孩子会变得唯唯诺诺,容易受人左右。

孩子的表达欲减退也会导致某些合理情绪无处宣泄,孩子就像一张弓,越绷越紧,总会有断掉的那一天。

▼ 孩子产生逆反心理,选择自我伤害。

心理学上解释逆反心理为:“当个体的自由受到限制或被威胁时,个体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动机状态。”

当父母对孩子进行生活和精神上的强力控制时,孩子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用自我伤害的方式对这种控制进行抵抗。这不难理解:不让孩子活出自由的“我”,孩子就会伤害这个受控制的“我”。

例如有些孩子不爱学习,其实并不是他们真的讨厌学习,而是父母过度强调、过度逼迫他们一定要学好。

一旦孩子成绩不好,父母总是过度担忧并责骂孩子,长期下来,很容易造成孩子“厌学”的情绪。有时候亲子关系问题不应该总是从孩子身上来找问题,父母也应该正视自己的错误。

学会放手,给孩子最合理的爱

著名心理学家西尔维亚说过:“世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为人父母,首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你的世界并不是要完全围绕着孩子转,随着孩子的长大,父母要学会渐渐放手

而这个过程中,你要给予孩子的,只是引导与尊重。在孩子困惑时引导孩子,在孩子受挫时开解孩子,在孩子试着自立时尊重孩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01
可能就是因为父母非常想让孩子变得优秀,所以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父母就会对孩子产生控制欲;长期受父母控制的孩子会变得比较敏感多疑,缺乏安全感,会变得非常不自信,胆小怕事。
第2个回答  2022-08-01
可能和父母的性格有关,大多数父母非常的强势,就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设想走。这样的孩子就会变得非常的内向,也非常的自卑,不善于交际,也不够坚强。
第3个回答  2022-08-01
这些家长非常的自以为是,并且过度的爱自己的孩子,就会想要控制孩子的人生。这可能会让孩子非常的有负担,也非常的有压力,不会独自的处理一些事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