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是什么节日

4月3日是什么节日

4月3没有节日,不过给你介绍一下4 月 份 的节日:

4 月 份
4月1日 国际愚人节
4月2日 国际儿童图书日
4月5日 清明节
4月7日 世界卫生日 1950
4月21日 全国企业家活动日 1994
4月22日 世界地球日 1970
世界法律日
4月23日 世界图书和版权日 1995
4月24日 世界青年反对殖民主义日 1957
亚非新闻工作者日
4月25日 全国预防接种宣传日 1986
4月26日 世界知识产权日 2001
4月26日 宇霆电脑站(少年联盟)建站日 2000
4月27日 联谊城日
4月30日 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
4月第三个星期日 世界儿童日 1986
4月最后一个星期三 秘书节
每年的4月1日,是西方许多国家的人们最开心的日子之一,因为这一天是闻名世界的“愚人节”。这一天,人们尽可以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哄骗、取笑、愚弄别人。而且,不管这样做之后出现什么样的后果,人们也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现在这一节日也开始在我们中国流行,尤其是在大学生中间。由此看来,愚人节不仅仅是西方人的事情,也影响到东方。

愚人节的由来

愚人节又称万愚节,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关于他的起源,众说纷云。其中最为流行的说法认为愚人节起源于法国。

十六世纪的法国,人们在4月1日这天过新年,互赠礼物,举办晚会,庆祝新年。当时的庆祝方法与现在相差无几。1582年年,法国国王查理九世决定采用一种新的历法——格高利历法,新年改在1月1日。在新历法的推行过程中,各地仍有一些人或是不原意接受新历法,或是不知道这一日期的更改,仍然在4月1日这天过新年。其他的人便捉弄他们,赠送他们假礼物,邀请他们参加假庆祝晚会,骗他们去跑腿,或使他们对某种根本不存在的事情信以为真。这些受骗的人被称为“四月愚人”。

从此,人们在4月1日这一天便互相愚弄,日久天长,便成为法国流行的风俗。十八世纪初,“愚人节”的习俗传到英国。后来,随着英国移民又传到了美国。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习俗已经成为国际性节日,在欧洲、北美许多国家都流行。这一天,人们可以不拘一格地“轻松”一下。当然愚弄人的手法也是花样百出。

关于受愚弄的人,在不同的国家给予不同的称呼。大部分人都称他们为“四月愚人”。但有时,有的国家也有其他的称呼。在法国人们把上当者称为“四月鱼”,可能是因为四月里,鱼最容易上钩的缘故吧;而在英国的苏格兰,则称为“布谷鸟”,可能是指一只呆鸟吧。

同时,有的国家虽然不过“愚人节”,但也有类似的节日。在罗马,曾有“嬉乐节”,在3月25日。而印度有“欢悦节”,在3月31日。这些节日和愚人节类似。有趣的是,这些节日都在春天,所以,有人说这些节日与“春分”有关,因为这时的天气变化无常,让人琢磨不透,有些捉弄人的感觉。墨西哥也有“愚人节”,不过是在12月18日。

愚人节聚会

愚人节时,人们经常组织聚会。人们用水仙花和雏菊来装饰房间,布置假环境,通常把房间布置的象过圣诞节或新年一样。待客人到来后,则根据布置,互相祝贺“圣诞快乐”或“新年快乐”。

愚人节聚会中,一般举办鱼宴。鱼宴的请贴通常是用一条彩色纸板制成的小鱼,餐桌用绿、白两色桌布装饰,中间有鱼缸和小巧玲珑的钓鱼竿,鱼竿上系着绿色飘带,飘带上挂着送给客人的礼物——鱼形工艺品等。宴会上所有的菜都是以鱼为原料精心烹制的菜肴。

做假菜是愚人节宴会的又一习俗。下面是一个典型的愚人节菜谱:第一道菜是“色拉”,莴苣叶上撒满了绿胡椒,但叶子下面是牡蛎鸡尾酒;第二道菜是“烤土豆”,其实是甜面包屑和鲜蘑菇;下一道菜是西红柿色拉,下面是冰淇淋;还有用蟹肉作伪装的烧鸡。宴会结束后,主人以糖果招待客人,不过糖果是放在丸药盒子里。

愚人节趣闻

愚人节这一天,不论男女老幼,地位尊卑,人们都可以玩弄任何把戏,而且不必承担后果。

愚人节的恶作剧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他们通常玩的把戏多如牛毛:把纸鱼贴在朋友的背上;指着朋友的鞋带说:“你的鞋带开了!”;把破帽子放在大街上,里面放块石头,然后,站在一旁,看谁来踢帽子;对一位同学说:学校不上课了;等等。不管恶作剧是什么,只要不知情的受害者对玩笑信以为真,对方都会对他喊一声“四月愚人”,你的恶作剧就会被原谅。

愚人节的恶作剧并不只是孩子们的专利,成年人也会玩同样的游戏:打假电话,发给朋友们根本不存在的晚会票;把次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朋友,等等。据说,有位男子每年都要为有着奇怪相同点的人举办愚人节午餐:他曾经邀请过几位都长着落腮胡子的男子,还有一年邀请了几位红头发妇女,还有一次邀请了身材矮小的人。这些被邀请的人发现上当时,已无可挽回,只好与恶作剧者一起一笑了之。

现在,有的报刊、电台也不甘寂寞,也会在节日时用虚构的故事来愚弄读者或听众。如果在四月份,有的报纸刊载了特别的消息,我们还需擦亮眼睛识别真假。

这些趣闻已经成了历史,随着又一个愚人节的到来,又会出现新的故事。愚人节到了,可要小心哪!这一天可是对大家智慧的考验。不过,即使受了愚弄,也不必为此大发雷霆,而应大度一些,一笑置之,这才是愚人节的目的。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交通供需矛盾也日益突出。交通拥堵问题凸显,交通事故频发已成为社会的主要公害。

每年的 4 月 30 日是“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交通安全,人人有责”,让我们从点滴做起,教给孩子们必要的交通安全常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3-26
  这个不确定,只能说有可能是清明节,不过要分年份。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少数地方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参考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_THXUc1kNxKxmrmE3UUL550f2fe_zNoPmTtOj5ng_KKM0K4vJ9VJ9o1lCnNZJBpt7tcPE66CxUyZRUAr85OC-a
第2个回答  2010-04-05
4月3日 寒食节 [农历]
不过现在很少有人过这个节日了
因为这是唐朝盛行的节日
第3个回答  2012-04-02
一般清明节的前一两天是寒食节!4月3日,有可能是寒食节,但要看冬至和清明了!
第4个回答  2012-03-08
国际枕头大战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