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系数和导热系数有什么区别?!!!

传热系数和导热系数有什么区别?我看单位只差一个平方!那位能准确的定义一下两者?!!!!!

    针对对象不同:导热系数一般是针对于热传导而言,传热系数一般是针对于对流传热而言。

2.反映对象不同:导热系数是反映材料自身热性能的重要物理量,用于描述材料自身的导热能力。而传热系数是一个过程量,不是描述物质物性的物理量。

3.关联因素不同:导热系数是表明物质导热能力大小的一个指标,只决定于物质本身的物理特性,而与外部条件没有关系。放热系数是表明流体与固体表面对流换热强弱的一个指标,除了与流体本身的物理特性有关外,还与外部条件流体的流速有很大关系。

扩展资料:

导热系数指单位温度梯度(1K/m)时的导热通量(W/㎡)。即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K,在1s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为W/(m·K)。用λ表示。

传热系数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K,1s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是W/(㎡·K)。用K表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导热系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传热系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8

两者区别:导热系数一般是针对于热传导而言,传热系数一般是针对于对流传热而言,可通过定义反映。

导热系数:

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度(K,°C),在1秒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用λ表示,单位为瓦/米·度,w/m·k(W/m·K,此处的K可用℃代替)。

影响因素:

不同物质导热系数各不相同;相同物质的导热系数与其的结构、密度、湿度、温度、压力等因素有关。同一物质的含水率低、温度较低时,导热系数较小。一般来说,固体的热导率比液体的大,而液体的又要比气体的大。这种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两种状态分子间距不同所导致的。现在工程计算上用的系数值都是由专门试验测定出来的。

传热系数:

以往称总传热系数。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统一定名为传热系数。传热系数K值,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度(K,℃),1s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是瓦/(平方米·度)(W/㎡·K,此处K可用℃代替)。

间接反映了不同材料之间热传递的能力。

扩展资料

1.传热系数计算方法

对于空调工程上常采用的换热器而言,如果不考虑其他附加热阻,对于单层围护结构传热系数K值可以按照如下计算:

K=1/(1/h1+δ/λ+1/h2) W/(㎡·°C) [2] 

其中,h1,h2——围护结构两表面热交换系数,W/(㎡·°C);

δ——管壁厚度,m;

λ——管壁导热系数,W/(m·°C)。

2.导热系数影响因素

不同物质导热系数各不相同;相同物质的导热系数与其的结构、密度、湿度、温度、压力等因素有关。同一物质的含水率低、温度较低时,导热系数较小。一般来说,固体的热导率比液体的大,而液体的又要比气体的大。这种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两种状态分子间距不同所导致。现在工程计算上用的系数值都是由专门试验测定出来的。

随着温度的升高或含湿量的增大,所测5种典型建筑材料的导热系数都呈增大的趋势。下面从微观机理上对此加以分析。

对多孔材料而言,当其受潮后,液态水会替代微孔中原有的空气;而在常温常压下,液态水的导热系数(约为0.59W/(m·K))远大于空气的导热系数(约为0.026W/(m·K)),因此,含湿材料的导热系数会大于干燥材料的导热系数,且含湿量越高,导热系数也越大。若在低温下水分凝结成冰,由于冰的导热系数高达2.2W/(m·K)),因此材料整体的导热系数也将增大。

与受潮带来的影响不同,温度升高会引起分子热运动的加快,促进固体骨架的导热及孔隙内流体的对流传热。此外,孔壁之间的辐射换热也会因为温度的升高而加强。

若材料含湿,则温度梯度还可能造成重要影响:温度梯度将形成蒸汽压梯度,使水蒸气从高温侧向低温侧迁移;在特定条件下,水蒸气可能在低温侧发生冷凝,形成的液态水又将在毛细压力的驱动下从低温侧向高温侧迁移。如此循环往复,类似于热管的强化换热作用,使材料表现出来的导热系数明显增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导热系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传热系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2

两者区别:导热系数一般是针对于热传导而言,传热系数一般是针对于对流传热而言,可通过定义反映。

导热系数:

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度(K,°C),在1秒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用λ表示,单位为瓦/米·度,w/m·k(W/m·K,此处的K可用℃代替)。

影响因素:

不同物质导热系数各不相同;相同物质的导热系数与其的结构、密度、湿度、温度、压力等因素有关。同一物质的含水率低、温度较低时,导热系数较小。一般来说,固体的热导率比液体的大,而液体的又要比气体的大。这种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两种状态分子间距不同所导致的。现在工程计算上用的系数值都是由专门试验测定出来的。

传热系数:

往往称总传热系数。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统一定名为传热系数。传热系数K值,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度(K,℃),1s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是瓦/(平方米·度)(W/㎡·K,此处K可用℃代替)。

间接反映了不同材料之间热传递的能力。

拓展资料

导热系数:

墙体的传热系数K是表征墙体(含所有构造层次)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当其两侧空气温差为1K(1℃)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平方米墙体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为W/(M2.K)。即传热系数K是包含了墙体的所有构造层次和两侧空气边界层在内的。

它表征了墙体保温系统的热工性能,有研究表明外墙传热系数的减少将明显的降低建筑能耗。

影响因素

传热系数是一个过程量,其大小取决于壁面两侧流体的物性、流速,固体表面的形状、材料的导热 系数等因素。在建筑物热损失计算中,是表征外围护结构总传热性能的参数,其值取决于围护结构所采用的材料、构造及其两侧的环境因素。

传热系数愈大的围护结构保温效果愈差,如一般单层3mm厚玻璃的金属窗传热系数为 6.4W/(mK),370mm厚两面抹灰的 砖墙传热系数为1.59W/(mK)。 

K值愈大,传热过程进行得愈为强烈。传热系数不仅主要取决于热、冷 流体的物理性质和各自的平均流 速,还与固体壁面的厚度及其材料 的导热系数等许多因素有关,一般 都借助于具体实验并按传热方程式 计算确定,或通过计算传热过程的 单位面积总热阻Rt而得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5
传热系数以往称总传热系数。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统一定名为传热系数。传热系数K值,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度(K,℃),1小时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是瓦/平方米·度(W/㎡·K,此处K可用℃代替)。
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度(K,℃),在1小时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为瓦/米•度(W/m•K,此处为K可用℃代替)。导热系数与材料的组成结构、密度、含水率、温度等因素有关。非晶体结构、密度较低的材料,导热系数较小。材料的含水率、温度较低时,导热系数较小。通常把导热系数较低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而把导热系数在0.05瓦/米•度以下的材料称为高效保温材料。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12-23
传热系数和导热系数有什么区别?传热系数是空气与壁面的系数。二导热系数是物体和物体之间的系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