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问题了解并应对青少年心理问题

如题所述



它是未来,是希望,是我们培养青少年的重点。要时刻关注他们的成长,了解他们的心理问题,保证他们的心理健康。但是青少年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呢?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什么?让我们走进青少年的心理,了解他们,帮助他们。

在成长的道路上,青少年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来看看青少年可能面临的五大心理问题。

大多数成年人认为“青少年不知道担忧是什么感觉。”少年长大后无忧无虑。他们怎么会有困扰和困惑?

但是,正是因为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问题,当学习压力越来越重的时候,孩子的“心”的问题也就越来越严重。

“心”问题一:厌学

小溪(化名)是某中学初三学生。小学时,她成绩优异,担任学习委员。但进入初中后,她发现自己学习很吃力,成绩总是跟不上。每次考试,她总是以肚子疼为借口逃避考试。家长和老师在多次沟通无果后,决定带孩子进行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李老师在与小溪沟通后分析,小溪在小学时成绩很好,但进入初中后,由于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成绩下滑,逐渐让她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和动力。每次考不好,小希都觉得压力大到喘不过气来。她甚至想放弃学业。结果她渐渐厌学了。

李老师认为,对于青少年来说,学习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学习和前途,给青少年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所以,如果有的孩子学习暂时跟不上,家长要放松,不要给孩子太高的定位。

“心”的问题二:人际交往障碍

童童的父母经营一家建材商场。繁忙的生意和各种应酬让他们无暇顾及儿子的喜怒哀乐。孩子们留给祖父母照顾。童童说他只能和父母见面一两个月。每次见面,父母最关心的就是他的成绩,他的零花钱够不够.在父母看来,每天让儿子吃饱穿暖,给他提供最好的环境,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已经尽到了自己的责任。随着童童一天天长大,父母发现他的儿子变得沉默寡言,好像他总是有什么心事。但每次他问起,童童总是避而不谈。突然有一天,童童的母亲发现她的儿子锁上了抽屉。和丈夫商量后,他们撬开抽屉,趁儿子上学的时候偷看了儿子的日记终于有一天,童童发现了父母的行为,并和他们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你从来不关心我你只关心赚钱!”童童说这话后几天就离家出走了。童童的父母在网吧等地到处寻找,终于找到了他们的儿子。从那以后,童童变得越来越沉默,每天放学回家越来越晚,回家后她甚至不和父母说一句话。父母试图与童童沟通,但每次都变成了责骂、抱怨甚至争吵。童童的父母意识到他们和孩子的关系有问题。

心理老师说:“作为父母,我们不仅要关心孩子的衣食,还要关心孩子的心情。家长要花时间多陪陪孩子,多和孩子沟通,化解孩子的困惑。偷看孩子的日记会让童童觉得自己的隐私被侵犯了,父母不尊重自己,所以会更加不信任父母,更加封闭自己”老师希望家长能理性友好地与孩子交谈,用心与孩子交流。

王女士的女儿13岁。她有一双小眼睛,又矮又胖。所有的同学都嘲笑她,并给她起了个绰号,叫她“水桶女孩,大脸猫”同学们经常用这些绰号来取笑她。因为经常被同学用外号取笑,她变得很自卑,不愿意参加班里的集体活动,也不愿意和同学一起玩。她整天都在想怎么减肥,连学校都不愿意去,成绩一落千丈。今年3月,因为体育课接力赛成绩不好,香香把组退了。同学小贾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指责小贾,嘲笑她学习成绩差,体育成绩也是班上最差的.自尊心受到伤害的小贾冲上去推了小贾一把,把她弄伤了。

辅导员说,“年龄小、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中小学生心智发育不健全,带有嘲讽甚至侮辱性质的绰号,长大后可能成为他们无法释怀的创伤。尤其是对于在外貌、身材、装扮、行为、家庭地位等方面存在缺陷和弱点的孩子。嘲笑会成为对孩子精神发展最早的伤害,甚至影响他们性格的健康形成.外号看似只是玩笑,其实是对别人的不尊重。这不仅影响同学之间的感情,还会导致严重的校园暴力。”

“心”问题三:早恋

木子,一个14岁的女孩,是一名初三学生。因为父母忙于工作,木子从小就和祖父母住在一起。当木子上小学四年级时,她和父母住在一起。回到父母身边后,木子发现父母仍然忙于事业,没有时间照顾她。此外,木子觉得她和她的父母是陌生人,她和她的父母之间几乎没有交流。木子的同桌是一个高大英俊的男孩。他经常照顾木子,给她买早餐,帮她复习功课.木子和这个男孩早恋了。因为早恋,木子的精力逐渐被分散,学习也大不如前。木子的母亲和女儿沟通了很长时间,希望她和男孩分手,专心学习。木子答应了,但从未分手。

木子的母亲找到了一位心理咨询师。在与木子的交流中,心理咨询师了解到,木子一直觉得自己的存在是多余的,内心有一种不安全感、孤独感和被遗弃感。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与交流,木子想为自己的内心寻找一个支撑,希望有人能关爱自己。

心理学老师告诉木子的母亲,在心理学上,这叫做情感损失和补偿。缺乏与父母正常情感体验的孩子,很容易转向外部的情感补偿。由于木子缺乏与父母的沟通,她的感情并不满足。到了青春期,她对情感补偿的欲望会变得更强烈。如果她在学习生活上稍有不如意,自然会转向一些容易接受她的异性朋友,从而产生早恋。

“心”问题四:网瘾

“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我能找到自信,其他游戏玩家也愿意俯首称臣,对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彬彬和彭霞交流的时候,谈到网游,他很开心,也很有活力。

斌斌今年高二,上线五年了。在很多网游里,彬彬都是红人。斌的父母早年离异,他们经常在孩子面前互相指责。彬彬的妈妈已经再婚,有了新的家庭。她很少关心彬彬的学习和生活.彬彬的父亲渴望儿子成功,要求彬彬的学习成绩每次都排在班里前3名。如果他考得不好,就经常挨打。父亲对成绩的要求不切实际,让彬彬喘不过气来。为了逃避父亲的唠叨和要求,彬彬爱上了网吧,聊天、看电影、打游戏彬彬在网络中找到了越来越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为了逃避家庭矛盾和现实压力,他沉迷于网络。

据了解,现在有网瘾的孩子越来越多。彭霞认为,儿童沉迷于网络,大多与他们的家庭有关。很多父母平时只关心自己的事情,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孩子只能在互联网中找到自己,在游戏中找到自信。有的父母关系不好,甚至离婚,也从来不在乎孩子的感受。最终,孩子们只能通过网络来缓解他们的抑郁.最终导致他们的孩子染上网瘾。

“心”问题五:抗挫折能力差

大四女生肖鑫的左手腕上有几处明显的伤痕。小有过几次割腕的经历,受不了老师几句批评。她试过割腕,用头撞墙,吃安眠药。孩子出了问题,家长总会找到学校,愤怒地指责老师没有批评孩子。父母对孩子教育的缺失和对孩子的过分溺爱,降低了肖鑫的挫折抵抗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青少年自杀人数呈上升趋势,已成为青少年死亡的首要原因。老师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缺乏必要的挫折教育,心理素质差,缺乏应对挫折的能力。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不遇到挫折。如果一个孩子在家里没有经历挫折的“洗礼”,没有应对挫折的心理准备,那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旦遇到风吹雨打,就容易枯萎凋零,适应不了社会生活.一旦出现与人吵架、老师批评、学习压力大、考试成绩不理想甚至失恋等一些因素,就可能产生逃避现实、放弃生活的想法。

现在的教育环境,学生压力很大。家长和老师要善于观察孩子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沟通,防止意外发生。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应对

学会正确引导孩子,培养健康乐观的新一代,让伤害远离孩子。预防永远比亡羊补牢更重要。

一,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个是家庭的影响。

许多父母渴望他们的儿子和女儿,注重智力发展。早在学前阶段就教育孩子学外语、弹钢琴、学画画、背唐诗。他们一心为了孩子在各种科学考试中的高分,不顾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对孩子提出了太多的要求,太多的压力,太多的学习,几乎挤掉了孩子天真豁达接受自然和社会影响的一切机会。然而,没有多少父母能够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给予足够的重视。很多家长不知道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智力发育一样重要。由于家长对心理教育的忽视和无知,导致孩子的心理发展和智力发展严重失衡,智力发展超前,心理发展滞后,在青少年中形成强烈反差。重智力轻心理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素质造成了严重的先天不足。容易造成孩子心理异常的家庭:不和谐的家庭,无序的家庭,没有自尊的家庭,不诚信的家庭,没教养的家庭,不健全的家庭。

第二是社会的影响。

当今社会正处于变革时期,竞争日益激烈,人际关系更加复杂。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因素越来越多,一些不健康的思想与改革开放的主旋律并存。面对复杂的社会形势,明辨是非能力不成熟的年轻人,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有时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例如,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淫秽、凶杀等不健康视频产品和黄色书刊的泛滥,青少年接触社交媒体中不良信息的机会大大增加,他们往往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目前很多学校还没有实行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忽视了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培养。考试成绩和升学成绩成了衡量青少年有没有出息的唯一标准。青少年也把升学考试的挫折当成人生的挫折和失败,但学校忽视了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培养。老师没有提前告诉他们如何面对挫折和失败。年轻人在面对考试和升学的挫折时,想到父母或老师的斥责,自然会感到害怕,感到前途暗淡。有些人选择逃避,完全放弃自己。有的甚至离家出走,给家庭、学校、社会和自己造成不应有的缺陷。此外,沉重的课业负担导致青少年心理疲劳和情绪焦虑。很多学校的课业负担体现在三个过度:学习超负荷、学习难度超高、学习时间超长。

第四,是青年自身的原因。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心理发展复杂。他们追求成年感,有独立的意向。但这些心理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依赖相冲突。他们只要求权利却不愿意履行义务。他们只想被爱,却不知道如何去爱别人。由于自我评价能力较低,他们有着明了别人,无知自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不良倾向。一些青少年过于自信和自负。在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和虚荣心的驱使下,他们故意表现得不理智,甚至故意与教育者对抗!行为往往与教育者的意愿背道而驰。另外,青少年正处于婴儿期!对异性充满好奇和神秘,容易出现早恋问题,期间要经历心理发展的各种困惑、矛盾和挑战。

二、消除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对策。

首先是提高教师心理咨询能力的质量。

教师素质在青少年心理咨询中至关重要,青少年心理素质教育专业技能应成为教师必备素质和考核教师能力的重要条件。

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是开设心理咨询课程,普及心理学知识,让青少年了解心理学知识。特别是要掌握一些心理健康的标准,学会如何摆脱心理障碍。二是设立心理咨询、咨询邮箱和热线,开展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活动。第三,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打开心灵之窗、窃窃私语的活动。因为同龄人之间互相倾诉,互相交流,共同分担心事,很容易达到心理疏导的目的。四个家庭和学校要联手开展心理咨询。学校应该以家长会为渠道,做一些宣传,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心理咨询,帮助学校开展工作。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可以形成合力,使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五是培养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班级集体关系的和谐与融洽。

三是不断提高家长素质。

家长需要意识到,做一个合格的家长需要不断的学习。

第四,成长中的少年完善自我。

人际交往和沟通有很强的吸引力。然而,目前的学校教育以升学为目标,过分强调青少年之间的竞争,导致学校生活的紧张和单调。此外,现代家庭住房的单元化和独生子女的日益增多,客观上束缚了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这样的班级群体无法满足青少年的情感需求,因此无法得到健康发展。学校应采取课程、讲座、辅导、讨论、学习小组、实验等方式。会引导青少年广泛接触社会,广交朋友,让青少年建立相互理解、信任、关心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进步,克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