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消除绝对贫困,祖国这些年都是怎么进行扶贫工作的?

如题所述

中国宣告消除千年绝对贫困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题:中国宣告消除千年绝对贫困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5日宣告消除绝对贫困。

这意味着中华民族告别千百年来缺吃少穿的梦魇,实现丰衣足食、安居生活的夙愿。

25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宣布: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扶贫工作

1、实现9899万人脱贫,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平均每年脱贫1000多万,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

过去8年,全国累计选派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近1.6万亿元,1800多名脱贫攻坚工作人员牺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7.7亿人脱贫,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消除绝对贫困完成了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指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打下坚实基础,也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是新起点。中国脱贫群众收入水平仍较低,国家下一步将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农民生活更好。

我国现行扶贫标准

除了年收入这个硬指标之外,还有额外的标准,这就是精准扶贫工作中,经常提到的“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

“一达标”是指收入达到当年不变价农民人均收入,2019年的标准是3218元,2020年大概在4000元左右。

“两不愁、三保障”最初的提法来自于2011年发布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指出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我国脱贫工作经验:科学运用市场机制

我国的扶贫成功经验说明,从“授人以鱼”到运用市场机制扶贫是“授人以渔”的科学扶贫模式。企业和个人在扶贫过程中能得到相应的经济利益,让扶贫可持续;通过灌输市场经济意识,达到扶志扶本的目的,提高贫困人群脱贫的主动性;扶贫双方按照市场的价值规律进行等价交换,实现了双方经济利益的双赢。

同时,扶贫开发又是一项周期长、投资大、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仅靠市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政府强力推动。在这方面,我国实行了东西协作、对口帮扶体系。实践证明,这样先富帮后富的扶贫效果,是传统扶贫方式不可比拟的

未来扶贫工作仍需继续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参事汤敏曾撰文指出,绝对贫困没有了,但相对贫困仍长期存在,未来的扶贫要从解决绝对贫困向缓解相对贫困转移。

相对贫困,是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国际上通常把人口的一定比例确定生活在相对的贫困之中,世界银行的看法是收入只要等于(或少于)平均收入的1/3的社会成员便可以视为相对贫困。汤敏表示,相对贫困不是要“减少”,而是要“缓解”。缓解相对贫困需要不断缩小贫富差距,让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速高于平均增长速度,城乡社会公共服务的供给也要缩小差距。这件事要比脱贫攻坚更难。

未来哪些人会成为帮扶对象呢?

1、城镇中的低收入人群,特别是城镇中没有长期固定工作的流动人群;

2、前期已经脱贫的人,有些人群会因各类发展条件欠缺而“返贫”,甚至出现新的贫困;

3、还有一些“边缘贫困户”,他们原来生活情况跟贫困户差不太多,但因建档立卡被卡在贫困户线外,精准扶贫的优惠政策与资源配置没有惠及他们,他们是最困难的人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04
扶贫下乡,将具体分工落实到个人。进行发展改革,要想富先修路,针对不同地区进行不同扶贫计划,利用互联网带货让民众远离贫困。
第2个回答  2021-03-04
派专门的人去一些贫困的地方帮助当地的人脱贫,现在已经有很多伟大的人帮助一些贫困地区的人成功脱贫了。
第3个回答  2021-03-04
祖国派发了很多优秀的干部进入到基层里面。并且有多种扶贫的方式。齐头并进,一起脱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