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什么要“远交近攻”,为什么不联合韩魏先攻齐楚?

如题所述

秦国强大之后先后任命了好几任相国,这些相国都各有所长。商鞅为秦国强大奠定了基础,张仪依靠外交打破各国合纵抗秦,范睢则为秦国攻伐天下制定了整体方略。范睢见到秦昭襄王之后,提出“远交近攻”的策略。史载:“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范睢的这句话,深深打动了秦昭襄王。此后“远交近攻”成为秦国对外的基本方略,秦始皇即位之后,也依然采取远交近攻的基本方略。

“远交”中要交的国家主要是齐国,“近攻”的主要国家便是韩国和魏国。此后秦昭襄王便遵循这一基本策略,加紧进攻韩国和魏国,而专心结交齐国。秦始皇登基之后,也基本上遵循这一策略,结交齐国,攻打自己临近的国家。秦始皇更是将这一策略发挥到了极致,秦始皇统一六国期间,齐国始终没有给其他五国任何援助,齐王建在位几十年也几乎没有和秦国发生冲突。秦始皇最终依靠这一策略,成功地统一了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那么为什么秦始皇不反其道而行之,结交韩魏两国,然后攻灭较远的齐国和楚国呢?其实范睢在献上“远交近攻”策略的时候,已经给了我们部分答案!

首先看出兵成本问题。

齐国和楚国距离秦国相对较远,尤其是齐国和秦国并不接壤。如果秦国想要攻打齐国,势必会劳师远征,而劳师远征是兵家的大忌。一方面劳师远征的时间成本更大,攻打齐国所需要的时间可能是攻打韩魏两国的好几倍。劳师远征所消耗的物质成本也更高,远征意味着战线更长,也意味着后勤补给线更长。到时候每运送一名士兵的物资,最终消耗的成本可能会成倍增加。远征的风险成本可能会大大增加。战线过长,远离大后方远征的话,给敌人留下的可趁之机就会更多。远征失败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增加,失败之后的损失可能会更大。

韩魏两国就相当于秦国的后院,什么想进就可以进,秦国攻打韩国和魏国这两个接壤的国家,各方面的成本会低很多。即使战争不利也可以最大限度减少自己的损失。相比较于“远攻”,“近攻”的成本大大降低,秦国可以达到“事半”的结果。

其次近攻齐国的成果转化率较低。

秦国和齐国不接壤。如果贸然进攻齐国,即使最终打败齐国,最终秦国获得的利益可能也会相对较少。所占领的齐国的领土,大部分无法并入到秦国的领土之中。即使占领的一部分领土可以并入到自己的领土之中,这块土地也会是秦国的飞地,远离秦国的本土。秦国飞地的防守压力、管理压力将会更大。当时没有空军,如果韩魏两国不让秦军经过本土,这块地方将会被彻底孤立。齐国想夺回这块土地也更加方便。

秦国进攻韩魏两国则不一样,秦国每占领一寸土地,都可以划入到秦国的领土。这些土地和秦国接壤,韩魏两国也不敢夺回,秦国可以放心消化既得利益。秦国可以达到“功倍”的结果。近代这样例子也很多,俄罗斯抢占的土地都是和自己接壤,结果这些土地大部分变成了俄罗斯的领土。英国抢占的土地基本都远离本土,结果这些殖民地纷纷独立,英国能够控制的也就是当年抢占的和英格兰接壤的苏格兰。

第三“远交近攻”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认为是“先弱后强”策略。

韩国和魏国两国的国家实力相对较弱,而齐国和楚国国家实力相对较强。先蚕食实力较弱的国家,可以逐渐壮大自己的力量,然后拉大自己和齐国、楚国两国的实力差距,壮大自己之后然后再进一步蚕食或吞并大国。如果秦国一上来就挑硬骨头啃的话,有可能嚼碎了骨头,也硌碎了门牙。秦国极有可能和当年的魏国一样和大国交锋中落败,直接导致霸业崩盘。秦国和赵国在长平激战中,取得了惨胜。如果秦国战败的话,秦国近百年的积累有可能毁于一旦。秦国欺负弱小的韩国和魏国的压力则小很多。这两个国家即使被秦国欺负也只会打碎了牙咽肚子里。

第四战国纷争的时代,所谓的国家同盟并不可靠。

如果国家同盟可靠的话,秦国将很难打出函谷关。战国期间最为紧密的联盟当属三晋同盟,三晋一家联盟内部尚且出现极大分歧,更不用说其他联盟。韩国和魏国对秦国的仇恨远远大于齐楚两国。韩魏两国即使和秦国一起进攻齐楚,也是无奈之举。这样的联盟非常不稳定,秦国也不敢将自己的后方交给这两个国家。秦国和齐国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也没有多少利益冲突,结交的可能性更大。实际情况也为“远郊近攻”提供了可行性环境。

最后战国期间有过不少远攻无果或者失败的先例。

齐愍王曾经远征楚国,拓地千里,取得了非凡的成绩。但是齐国并没有因此获利,所占领的土地也随即被楚国收回,白白消耗了齐国的国力。此后更是出现了五国联合攻齐的壮举,齐国险些被灭国。秦惠文王时期,秦军曾经越过韩魏两国进攻齐国。秦军和齐军在桑丘一带相遇,秦军是想进攻却乏力,又担心韩魏两国在后方图谋不轨,结果秦军是进退两难。齐国将军匡章抓住战机,趁机发动反击,一举击败了秦军。秦军被打败之后,不得不和齐国连横,秦国的实力也大大削弱。前车之鉴时刻为秦国君臣敲响着警钟,范睢提出“远交近攻”的策略之后,让秦国历代君主豁然开朗,此后一直遵循这一策略。

公元前230年,秦始皇发动了统一六国之战。公元前239年,灭掉了韩国。公元前228年,秦国打残了赵国。公元前226年,秦国打残了燕国。公元前225年,秦国灭掉了魏国。公元前223年,秦国灭掉了楚国。公元前222年,秦国灭掉了赵国和燕国的尾巴。当时间来到公元前221年的时候,天下六国只剩下齐国一国。此时的齐国才如大梦初醒,一切已经为时已晚。我想秦始皇最引以为傲不是“近攻”,而是通过“远交”让齐国不管天下大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7
因为联合韩魏先攻齐楚,赢了好处会先让它们得了,它们有地利之便,而且远的齐楚都是强国,而近的韩魏较弱,易于攻取。
第2个回答  2021-01-17
因为当时的齐国楚国非常强大,并且距离他们非常遥远,而韩,魏力量非常弱小,可以通过先灭掉他们,增强自己的势力,然后再攻打秦国和楚国。
第3个回答  2021-01-17
因为攻打远的地方可以说是长途跋涉,而且费力不讨好,先打弱小的国家则可以振奋士气,一举多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