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如何做财务筹划?

中小企业如何做财务筹划?

1、事前规划
记住一句话,只有事前规划的才叫税筹,事后的都可能是偷税漏税。
所有的规划一定要在企业经营行为之前进行,
企业经营行为一旦发生,那么相应的纳税义务就随之产生了。
别等了到年终汇算的时候,发现,woc,为什么税这么高?
汽车撞墙了,你知道拐了;股票上涨了,你知道买了
犯错误判刑了,你知道悔改了;大鼻涕流到嘴里,你想起来甩了。
这时候你无论想什么方法,基本都是逃不过金税三(四)期的慧眼的。
你如果非得省这笔钱,谁说ta可以帮你,那么请去找ta。
税务的规划一定要在企业经营行为发生以前进行,这是前提。
2、如实申报
不要虚开发票!
如果你妄图成立多个皮包公司进行违法开票行为,那么我告诉你,注册公司容易注销难,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注销公司需要经过严格的税务审查,不注销则会非正常户,严重营销个人征信、
通过购买虚开发票进行抵扣,风险极大!
金税三期会比对你的进项销项,进项发票的品名与销项发票品名不匹配会被系统识别出来。如果发现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的品名、数量、金额与经营业务没有对应的逻辑关系,肯定会被重点监控的。
就像文章前面提到的从事保险业务的例子,发现是分分钟的事情,
随着四期到来,预警系统会更为严密,你可能斗得过人类,你斗得过阿尔法狗吗?
3、四流合一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39号文规定,对外开具增值税发票要同时符合以下规定:
(一)纳税人向受票方纳税人销售了货物,或者提供了增值税应税劳务、应税服务;
(二)纳税人向受票方纳税人收取了所销售货物、所提供应税劳务或者应税服务的款项,或者取得了索取销售款项的凭据;
(三)纳税人按规定向受票方纳税人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相关内容,与所销售货物、所提供应税劳务或者应税服务相符,且该增值税专用发票是纳税人合法取得、并以自己名义开具的。
总结下来,就是四流合一,也就是指发票流、资金流、合同流、货物流要相统一相对应。
这个东西,是税务部门判断是否偷税漏税重要依据,
不一致就可能会被税务稽查。
但在实务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四流不一致的情况,
首先要保证业务真实,在这个基础上,可以通过合同或补充材料补充约定,并做好存档。
正如我们说的,只有事前才叫税筹,而在事前就要提前做好四流一致的规划工作。
4、合理进行业务配合
“阿米巴模式”前两年在国内很火,所谓“阿米巴模式”,简单理解就是把业务分拆,起到节税的目的。
但是分拆可以,但拆的得合理合法合逻辑啊。
比如我就知道有些企业,他们在某个税收洼地注册某个贸易公司甲,然后乙公司负责产品生产。
由甲公司进行销售,通过内部转让定价,企业将部分利润转移到避税地的贸易公司。
原先需要根据全部100%利润缴纳税款的乙公司,现在只需要缴纳30%-50%,剩下的部分由甲公司缴纳,然甲公司是在税收洼地注册的,通过返税,实际需要缴纳的税款也很少。
这种手法看起来很完美,在税收优惠地注册的甲公司并没有商业实体,就是一家空壳。
而判断企业避税是否违法要以有无商业实体为出发点。
企业的产品研发、制作和销售实际都是由乙公司完成的,一旦税务稽查部门进行审查,也是逃不过被追缴税款和罚款的命运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1-04
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做财务统筹降低成本:
1、私账业务。在依法缴纳各项税收后,就可以合法的将资金从企业账户转移到私人账户,一方面使得资金的运用更加灵活、方便,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其他合理的通道进行更低的税负操作。
2、副业收入。例如教育与培训行业,很多老师不仅在学校或机构获得课酬,也会通过咨询、顾问、授课等形式获得副业收入。而这种副业收入除了要被机构扣税,还会并入综合所得并在年终进行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按照综合所得补缴个人所得税。对于满足这种业务的专业人士,也可以采用个人独资企业的自雇模式,来降低个人所得的税负。
3、组织升级。很多企业的人员规模与成本都会随着业务的扩大而大幅增加,随着成本费用支出的压力越来越高,这在企业竞争中往往会成为企业的绊脚石。而通过建立新的组织关系或平台经济模式,与员工建立新的合作伙伴关系,改变非必要的雇佣关系,达到企业降低成本的目的,而员工也可享受大大优于工资薪金和劳务报酬性质的个人所得税优惠。
4、采购体系重构。针对“无票支出”的情况,企业可以以真实业务为基础,将集团采购部门的一部分员工独立出去,通过自建一个可控的采购服务商,从而重构出一个可提供抵扣发票的采购渠道,保证企业全部收入都有足够的发票来进行抵扣,就可以避开无票、虚开等风险。
第2个回答  2021-11-04
建议找专业机构来做筹划方案,比如智财慧税,专门为北京地区大中小企业和自由职业者做财税筹划服务。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11-04
中小企业账务规范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系统性与长远眼光,要么非常粗,不考虑必要的核算颗粒度;要么非常细,生搬硬套大企业的做法,不能与企业的发展阶段相匹配,不符合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需要。
第4个回答  2021-11-05
找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财务筹划不能轻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