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辩题是没钱不该生孩子,我是四辩,求一篇总结陈词

如题所述

  这是最近比较热乎的奇葩辩题,提供一些素材,供你参考:
  一、有研究表明:父母对孩子确实有影响。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成为犯罪的可能性,要大大高于一个双亲家庭;一个贫穷家庭孩子成为犯罪的可能性,要大大高于一个富裕家庭;一个不想要而意外出生的孩子成为犯罪的可能性,要大大高于一个按计划出生的孩子。
  二、当你给父母一个自由,让他们自由选择要不要生孩子的时候,其实不但提高了他们本身的生活质量:没有在最困难的时候还多了负担,并且最后教育出了坏孩子;也提高了社会的福利:那就是犯罪率降低了。
  同样的道理放在人要不要在没钱的时候先不生孩子,等有钱了再生孩子上,为什么就行不通了呢?下一个问题是,既然如此,我们做父母的要怎么才能教育孩子,影响孩子,让他们成才呢?
  以下的研究的数据来自美国教育部的“儿童早期纵向研究”,共有2万个样本。以下是识别出的,对孩子分数有用的八个因素,和无用的八个因素:
  (一)有用的八个因素:
  1、父母受过良好的教育;
  2、父母有很高的社会经济地位;
  3、母亲在30岁以后生下第一个孩子;
  4、孩子出生时体重较轻;
  5、父母在家说英语;
  6、孩子是领养的;
  7、父母参加pta(家长与教师联合会);
  8、家里有很多藏书;
  (二)没用的八个因素:
  1、家庭非常和睦;
  2、父母最近刚刚搬到一个较好的社区;
  3、母亲在孩子出生到上学这段时间不工作;
  4、参加了儿童发展起步计划;
  5、父母经常带孩子去博物馆;
  6、经常被打屁股;
  7、经常看电视;
  8、父母每天都给孩子读书;
  (三)再仔细分析这些东西之前,有两点需要注意:
  第一,这里分析的仅仅是相关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例如,并不是你在家放了很多书,你的孩子成绩自动就好了,而或许是你家里藏书,体现了你们很重视知识,或者智商很高;
  第二,这里采取的是多元回归,也就是控制了其他因素之后,例如虽然经常带孩子取博物馆,在控制了其他因素之后并不能提高孩子成绩,但是有可能经常带孩子去博物馆的父母,受教育程度也较高,所以他们的孩子成绩其实是更高的,只不过我们把受教育程度给控制住了,看看受教育程度和其他因素一样的情况下,经常去博物馆能不能提高孩子成绩,答案是不能。
研究表明,家庭和睦,父母给孩子读书,父母带孩子去博物馆,父母为了孩子搬家,父母体罚孩子,母亲不上班在家给孩子早教等却是无益的。比较有意思的是:父母给孩子读书,并不能提高孩子的成绩;而父母家里有很多书,却能够提高孩子的成绩。可见孩子提高成绩的真正原因,不在于孩子去读了那些书。而在于“家里有书”这件事儿所体现的家庭的某些特质。
  那么真正提高孩子成绩的原因是什么呢?这里边真正对孩子有帮助的,其实是父母本身的特质,也就是“父母是怎样的一个人”,而对孩子没有帮助的,其实是父母的行为,也就是“父母对孩子做了什么”。换句话说,如果你家里没钱,高中毕业,就算你天天给孩子买书,逼他学习,也没有用,也比不上年薪百万的博士天天处于放羊状态的孩子。(当然,是平均来说,你永远可以举出一些反例)
这个故事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告诉我们不要天真的以为我不用去赚钱,我不用去充电,我只要想生孩子的时候就生孩子,生下孩子我好好去爱他,去教育他,我的孩子就能成才。养孩子本质上是养自己,如果你爱你的孩子,想对他好,不要希冀以后努力为他做什么,而是要现在就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0-29
你们搞这种辩论会,辩论题目真是….这其实是一个伪命题追问

我是反方,正方辩题是没钱也要生孩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