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沉香市场现状和思考

如题所述

沉香行业进出口总况

沉香是沉香属和拟沉香属物种的俗称。沉香并非单一树种的名称,其形成受诸多偶然因素的影响,是具有结香能力的植株在受到外源刺激时,以分泌具有特殊香味的油脂作为响应,所形成的具芳香味的心材类物质。沉香相关的海关编码共1条,如下所示。

根据海关总署披露数据,2017-2022年我国沉香的进出口总额整体呈现波动增长态势。从我国沉香的进出口贸易逆差的变化来看,2017-2022年我国沉香贸易逆差呈现波动增长趋势。2022年我国沉香的贸易逆差为517.95万元,较上一年增长456.69万元。我国沉香产品进口规模总体高于出口规模,产生贸易逆差,但总体规模较小,反映我国对进口沉香有一定需求。

沉香行业进口情况

根据海关总署披露数据,2017-2022年,我国沉香进口规模波动较大,其中2018年和2020年均无沉香进口记录,2021年进口沉香仅100千克,到2022年进口沉香数量达到了7840千克。从金额来看,近年来我国进口沉香金额不超过600万元,2022年中国沉香进口规模为518万元,总体来看沉香进口规模较小。

2017年以来,我国进口沉香价格波动较大,其中2021年达到了6126.28元/千克,为近年来最高,2022年下跌至607.92元/千克。

2022年,中国沉香主要进口地为马来西亚和越南,按数量来看,从越南进口的沉香数量为6840千克,占比达到了80.28%;按金额来看,从马来西亚进口沉香的金额为509.59万元人民币,占比达到了98.39%。综合来看,从马来西亚进口的沉香金额较高。

沉香行业出口情况

近五年,我国仅在2018年有沉香出口记录,出口数量为80千克,出口金额为28218元,出口沉香均价为352.72元/千克,出口目的地为中国澳门。

中国沉香行业进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

沉香产品进出口规模小是由两方面因素导致的,一方面,沉香属资源型产业,近年来越南、印尼、马来西亚、柬埔寨等东南亚沉香产地资源产出趋于紧张,对出口有所限制。另一方面,沉香木隶属《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物种,进出口时需提交《濒危物种进出口允许证明书》,企业在出口需要申请该批次沉香种植地林业部门所开具原产地证明。

尽管未来我国对高端沉香的需求量仍将呈现上升态势,但由于主要天然沉香产地的出口限制,沉香进口规模很难出现大规模增长;但随着我国人工沉香种植面积的提升和沉香产品供应能力的增强,未来我国沉香出口规模仍有上升的可能。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沉香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23
由于工作上的需求,自己进入沉香领域一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里对沉香也算是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跟同事这种历练的经历来比还是不值得一体的,近些日就是网络收集一些资料来参阅,但是说法也是五花八门,让自己不知所措,就此本人对于国产沉香的现状,多少有点个人了解,因而也有些不成熟的想法不吐不快!

2000年国家药监局调查司对全国17个中药专业市场进行调查,发现国内沉香的不合格率达91%!而这些假沉香很多来自台湾、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究其原因,是国内野生白木香树(国内产出沉香的树种)被采香者四五十年毫无保护意识的过度采伐濒临绝种!而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无论是品香还是收藏,对沉香的需求量大增,国产沉香无法满足国人的需要,所以大量进口别国沉香,给人以鱼目混珠的机会。当然,还有部分原因是国人大都不懂得分辨沉香的真假。

但是,就海南沉香业而言,国产沉香还是有一部分上等品流转(这些都是家乡的采香者从海南等地的深山野岭几经艰辛才采得)。国产上等沉香,本应供应国内消费,但却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家乡的上等国产沉香,几乎为中东、日本等发达地区全数刮空;而国内市场上却充斥着XX奇楠、XX水沉等大量(91%-国家药监局调查数据)的劣、假沉香!

也就在最近,本人和一些有识之士谈起这种现象,大家一致认为:本已稀有的国产上等沉香大都流失国外,而国内又充斥大量进口劣质沉香,这一情况确实令人担忧!如此下去,很快国产上等沉香将在国内绝迹,国内沉香爱好者不但无法享用国产的上等沉香,还要换回高价的人工泡油等劣质沉香!

对于这一状况,大家都无计可施。唯有呼吁和希望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特别是经济情况较好的沉香爱好者,加入收藏国产沉香的行列,把国产上等沉香尽量留在国内!
购买正品的香至尊沉香可以考虑到他们的官网商城的,很方便,验货后再付款。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