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场所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有哪些?

如题所述

作业场所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生产环境因素

1、化学因素。在生产中接触到的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和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水、废渣等可对健康产生危害的活性因素。凡少量摄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称为毒物。毒物以粉尘、烟尘、雾、蒸汽或气体的形态散布于空气中。

2、物理因素。是生产环境的构成要素。

3、生物因素。生产原料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致病微生物或寄生虫,如炭疽杆菌、真菌孢子、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及蔗渣上的霉菌等;医务工作者接触的传染性病源,如SARS病毒。

社会经济因素

经济全球化、国民生产总值(GNP)、财富分配、文化教育水平、生态环境、劳动立法、医疗卫生制度,都可影响职业人群的健康。如生产管理水平低、厂房建筑或设备简陋、过重体力负荷、生产布局不合理等。

有关生活方式

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完善,作业制度不合理;

2、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

3、工作节奏的变动,换班及夜班工作等。

卫生服务质

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医德是职业卫生服务的重要条件,落实职业医学准则,提倡崇尚医德。

扩展资料

职业危害的预防方法

1、认真审视自己的工作。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组织心理学家大卫·加维奇博士认为重燃员工的工作热诚与激情的方法,应该从重新审视岗位描述开始。

2、转换思维方式。看问题的积极方面,可以得到产生乐观的情绪;但是当你看问题的消极方面,就会产生悲观的情绪。但相当多的人不由自主会选择悲观,所以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思维方式以调控自己的情绪。

3、适当发泄不满的情绪。压抑情绪只会导致问题越来越多,而且情绪既然是人的生活的一个方面,就应当使之有适当的表现机会,喜、怒、哀、乐,各种情绪正常人都会有,所以不必也不能一概予以抑制,而应选择适当的发泄方式。

4、让生活保持规律。有秩序的生活会使你每天头脑清醒,心情舒畅。每天下班前整理好办公桌,定期清理电脑中的文件和电子邮件都是必要的。

5、保持充足的睡眠。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缓解白天工作疲劳,而且充足的睡眠才能让人保持活力。如果你是一名脑力劳动者,使你疲劳的原因很少是由于你的工作过量,大部分时候我们的疲劳并不是因为工作,而是因为忧虑、紧张或不快的情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职业性有害因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1

工作场所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下列三类:

(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生产性毒物,如铅、苯系物、氯、汞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机粉尘等

(2)物理因素:主要为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等;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等;噪声及振动;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激光、射频辐射等;电离辐射如X射线等

(3)生物因素:如动物皮毛上的炭疽杆菌、布氏杆菌;其他如森林脑炎病毒等传染性病原体。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2)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不能合理地安排与劳动者身体状况相适应的作业;

(4)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5)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劳动。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如炎热季节高温辐射,寒冷季度因窗门紧闭而带通风不良等;

(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与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

(3)由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环境污染。

职业危害指在生产劳动过程及其环境中产生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的总称。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是指劳动者职业活动中可能在作业场所接触到的粉尘、化学性毒物、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有害因素。

2009年9月1日,国家安监总局颁布的《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正式开始实施,同年11月1日,该局制定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施行,为预防和减少职业危害,改善作业环境,保障劳动者生命健康权益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

根据规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内容主要包括: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情况,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或强度,作业场所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数及分布情况,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从业人员的管理情况。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3-29
工作场所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下列三类:
  (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生产性毒物,如铅、苯系物、氯、汞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机粉尘等
  (2)物理因素:主要为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等;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等;噪声及振动;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激光、射频辐射等;电离辐射如X射线等
  (3)生物因素:如动物皮毛上的炭疽杆菌、布氏杆菌;其他如森林脑炎病毒等传染性病原体。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2)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不能合理地安排与劳动者身体状况相适应的作业;
  (4)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5)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劳动。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如炎热季节高温辐射,寒冷季度因窗门紧闭而带通风不良等;
  (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与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
  (3)由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环境污染。
第3个回答  2017-10-21
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三大类。
化学性有害因素,包括粉尘和毒物。
物理性有害因素,比如噪声,紫外辐射,电离辐射,等等。
生物学有害因素,比如病原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