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育儿观念不一致怎么办?

如题所述

家庭每个人成长于不同的时代环境和教育背景,大家对日常的同一件事都可能存在不同的解读和私人逻辑。当遇到育儿理念的件事不一致的时候也就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要说最大的不同的是,因为它涉及到一个暂时无法替自己做决定的生命,这个生命对家庭每个人都很重要,所以大家理念的不一致就容易被放大。而且特别容易上升到成年间的权利之争,似乎只要关乎孩子就需要有个对错,有个输赢才能够证明自己的观念是正确的。静下心来想这就是一件事有着让彼此不同看法的事罢了,在这个角度上,我们考虑不一致该如何处理,是不是会多一些平常心呢?
如果想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家庭成员间育儿道路更加和谐,下面我总结了三个角度:
1、求同存异,做好分工。
无论家庭成员的观念再不一致,彼此也会有可取的地方,大家可以坐下来讨论每个人的时间和擅长的部分,进行养育分工。比如爸爸每天(每周)下班负责半小时的数学功课辅导,妈妈负责语文英语;奶奶负责饮食后勤、妈妈负责生活习惯引导等等。如果家庭成员如果要同时照顾一个孩子,这样的方式是可以最大化的避免矛盾。
这里特别要提醒的是:既然分工已划好,就不要相互看不管。有句话说你行你来,你好你上啊!放在育儿教育也是如此,总是有家长抱怨老人带孩子没带好,但我们要想想老人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可以让父母没有后顾之忧在前方工作,单从这个角度我们就应该积极的去看待老人的行为。如果我们不能像对方那样的去付出的时候就请闭上自己的嘴,尊重对方的劳动和付出。
2、避免指责,家庭会议。看了上一条建议,家长会说那是不是看不惯都不能说了。当然不是,这里讲究的是说话的方式和时机。从心理学角度人的本能反应来看,如果我们一上来就指责“你这么做是不对的,你应该要怎么怎么做。”的时候,被指责一方会采取本能的反抗、关闭信息接收系统、同时开启对抗反驳模式,所以这样的沟通是无效的。而且当众指责除了对孩子的教育没有帮助外更会增加孩子的焦虑感。
可以定期召开家庭会议,在家庭会议中把你的观点娓娓道来。家庭会议的流程是需要从感恩家庭每个成员的仪式开始起,这样能帮助后续的流程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氛围,也能够让大家在平日付出的点滴借此机会做一个表达。而且,从说话艺术的角度,先肯定对方的付出和好的方面,再把不同的想法和意见表达出来,这样对方更容易仔细积极的倾听。
3、不断学习,潜移默化。这一步是作为我们家长最为重要的一点,孩子的养育方式决定了他未来一生的人格成长,所以我们不能只是凭借自己的固有的观念,或者完全依赖于上一辈的生活经验。作为家长需要不停的学习育儿知识,了解每个阶段孩子的生理生活特点,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孩子的行为特点,以达到帮助我们减少不必要的焦虑。当我们焦虑少了,对待孩子的方式更理智,孩子的成长也会慢慢顺利起来。
作为家庭其他成员,当看到好的效果显示出来,就容易不自觉的被认同和被说服。比如吃饭方式,如果妈妈采用的是循序渐进,锻炼孩子自主吃饭为目标的方式引导孩子吃饭,不强迫不硬喂,不追着孩子不停的喂,那孩子到一定年龄一定会知道吃饭是自己的事,吃多吃少,自己的肚子会告诉他,在吃这方面的身心也容易健康成长。养育孩子绝不是头几年的事,我们不断学习和改进,当孩子表现出好的一面的时候,其他人自然会被影响和认同。
以上的几个角度给大家参考,当我们把时间花在焦虑和改变他人的角度上,不如迈出最容易的第一步,就是整理好自己的思路,从自己开始尝试做出改变。

       心理学专业亲子讲师,陪伴您一同成长。微信公众号 ID:qzjslh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8-31

 家庭中有个观念不一致是很正常的,因为每个人思维方式和成长环境都不一样,那我们就是要去区分,在家庭育儿观念中,你什么样的地方是不一样,如何去达成一致。

目标达成一致是很关键的,就比如说像爸爸这边奉行的是虎爸教育,而妈妈这边奉行的是猫妈的教育的话,那其实这种观念就会非常冲突,我们就需要去协商解决,最好是以家庭内部协商沟通为主解决了。父母的家庭教育背景不同,也是会造成家庭育儿观念不一致的情况。

有些家庭还会存在隔代教育的一些问题,教育这些的话等等,这些其实是需要有一个界限的,这包括就说,不论是什么样的育儿观念,都需要是正向的积极,对孩子有帮助的目标而去达成一致。

我们的终极目标就是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正向积极的去面对挫折,那家庭教育观念不一致的时候,我们是需要去协商。是最关键的一个部分,协商完之后再民主去讨论议论,去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是跟长辈这边的一个观念的话,作为父母这一方式,其实是你需要掌握大部分的主动权。

然后尽可能就说一方面的话,去尽可能去沟通,第二个呢,是尽可能的去吧,孩子在期待,因为如果说遇到非常硬非常大的情况下去时,沟通是最好的一种方式,育儿观念不一致,并不影响一起去而是去协商。

找到最适合孩子的一种方式,这时候就需要去大家一起去协商解决,总的来说家里有哪些观念不一致,这事可以有几点是需要协商的。

第二个是约定。约定什么的情况不育儿观念当中,在育儿过程中不能违背什么样一个原则性了一些问题,这其实是需要提前制定的,同时是全家共同参与,当然孩子的还是小的话可以相对可以,还不用去参与,但是决策权应该是多占了大多数呀,我说人来去进行一个投票以后尽可能去达成一致,观念不一致,是需要去协商解决,让孩子能够有更好的发展,如果说肯定不知道这个冲突,矛盾,执着,也是需要父母这边去协商解决,沟通是最好的一个解决之道。有一个好的民主的沟通环境是很重要的。

第2个回答  2018-03-20

家庭中育儿观点不一致似乎是很常见的现象。

很多夫妻双方都要工作,孩子很有可能是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来帮忙带。

老一辈和年轻一辈的观念有很多不同,就会出现双方的教育观点不一致。这个问题如果处理得不好的话呢,不仅会影响孩子的生活,还会不利于家庭和睦。

我的孩子就是姥爷姥姥带的。虽然是自己的父母,但是在育儿观念上还是会有分歧,有时候难免会发生争执。后来,我反复思考,也阅读了一些育儿类的书籍,开始改变自己和父母的沟通方式。

我和父母沟通的时候,通常会按下面几个方法去做。

第一、尊重老人的意见。

老人爱孩子的心思一点也不比我们少。如果老人的做法和我的做法有些不同,但是只要这个不同,并不会影响小孩健康成长,那么我就可以容忍和接受。

毕竟平常在家带孩子的是老人,很多照顾孩子的事情都是他们在做,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尊重老人的意见。

第二、平静的沟通,少抱怨。

比如原来我母亲总是喜欢给孩子吃很多的东西,觉得吃得多才好,吃得多才能长得快。不管孩子是不是吃饱了,还要让孩子再吃一些。

而我知道孩子饮食最好不要过饱,三分饥饿对孩子的身体是更有好处的,可是如果直接说的话,老人可能不高兴,也可能不接受。

我专门拿出了育儿书籍,找出了关于孩子饮食的篇章和母亲沟通,还特意找到电视台的育儿节目,正好有专家在讲儿童吃饭注意的问题。

我父母看到书上是这样写的,电视上专家也是这样说的呢,他们就明白他们的做法可能不对了,因此就接受了我的建议,很顺利地开始改变孩子的饮食习惯了。

第三、要心存感激

不管公公婆婆还是自己的父母,过来帮你带孩子,都是在帮助你,我们都应该要对老人心存感激。

言语上多表示感谢,行动上的也是尽可能多做些家务。将心比心,老人每天辛苦的带孩子,但是看到自己的孩子孝顺,心情容易愉悦,家庭气氛和谐,就算有不同的意见,交流起来也会更加的顺畅。

所以根据这三个方法,我和父母就孩子育儿观念的沟通,越来越顺畅,有什么建议,他们都会比较愿意接受。

教学相长,做个有心人。欢迎关注佩佩说说。

第3个回答  2017-11-28

家庭中育儿观念不一致是很正常的事情,无需过于焦虑,只要积极想办法进行协调,总能使大家达成一致。

一个家庭中,育儿观念不同,可能有婆媳之间不一致,或者夫妻之间不一致,这里主要来说说夫妻之间不一致的解决方法,如果夫妻之间观念一致,婆婆那儿让老公去说,注意沟通方法,一般问题不大。

夫妻之间育儿观念不同时,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经营好夫妻关系。

良好的夫妻关系是沟通对话的基础,如果夫妻关系和睦融洽,即使在育儿方面各持不同观点,也能坐下来平心静气地阐述各自的观点,更容易使对方理解自己的想法,有助于达成一致,否则,说不上两句话就开始争吵或冷战,绝无互相认同的可能。

其次,向权威教育专家要答案。

你可能会说,现在网上各种育儿专家那么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到底应该听说的?

其实,真正的权威专家就是经过了数百年都没有被淘汰的经典书籍。时间是最好的检验师,不管国内还是国外,有些儿童教育方面的书籍流传很长时间还被人们追捧,自然就有站得住脚的理论基础,可以夫妻一起翻看查阅,谁的观念更接近教育专家,就用谁的观念来教育孩子。

第三,看孩子更接受谁的教育观念。

孩子的反应是最真实的,不是说看孩子更亲近谁,更讨好谁,这个可能会受谁陪伴更多、照顾更多的影响。

主要是看孩子和谁一起更放松,更能流露出自己最本真、最自然的一面,毫无戒心、毫无压力,那就说明谁的观念更正确,更能被孩子接受。


我是糖果妈妈,分享养儿育女经验,和妈妈们一起成长。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第4个回答  2018-03-30

这个问题很常见,身边总能听到一些这样的声音。

 

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认识到每个人的思想都是独立的个体,接受问题本身的存在是正常现象,不对立,而是与家人站在同一战线上,用心沟通。 

第一,在家庭成员里选出一个智慧的决策负责人。比如谁负责带孩子谁有决定权,当然这点是排除孩子由隔代老人带的情况下。又比如谁对育儿有方法谁有决定权。当发生分歧时,先听取多方的意见,权衡利弊,最终由决策者做出最终决定。

 

第二,约定。事先约定好当出现意见不一时,只关注于解决方案,而不是责备。然后可以用头脑风暴的形式提出解决方法,选择一个每个人都认同的方法和善而坚定的执行。

第三,制作一个选择轮,即在一张卡纸上,画出一个圆形图表,类似于一个转盘,里面画出几栏,在每栏里写下一个解决方法。当发生冲突时,可以使用选择轮找到一个解决办法,相当于抓阄。比如一方认为应该每周末都应该带孩子出去玩,让孩子多与外界接触,有利于增长孩子的见识。另一方却认为,孩子太小,外面人多事杂细菌多,对孩子影响不好;又或是处于上学阶段的孩子要专注于学习,老带出去玩会让孩子心野,不好。这时就可以利用选择轮找到一个折中又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方法。

 

第四,不要把家庭成员当成假想敌,我们都是家庭里的一员,我们都是爱孩子的,这本身就是值得高兴的事。记得谈判官里有句台词就很经典,大意是说,要想赢得谈判,关键的一点是不要把对方当成对手,而是与他站在同一战线上,用心沟通。用讲事实,表达自身感受的方式与家人沟通,而不是攻击对方。用同理心与家人沟通就能很好的让对方明白你的感受和想法。比如我们可以用这样的话式“我明白你”“我感觉”“我希望”分别是先肯定对方,对方才会卸下盔甲;再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有利于对方理解你;最后说出你的建议和希望,给对方留有选择的权利。

第五,举行每周感谢例会。每周日固定一个时间,家人坐在一起,轮流表达自己对家庭成员在过去的这一周的感谢,肯定对方的努力,以及你的想法和希望。有利于增加家人之间的互动,也能减少分歧,增进感情。

 

总之,育儿是个不断犯错又不断成长的漫长过程,没有一劳永逸,我们都需要齐心合力,互相倾听,共同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与氛围,用平和与理解,包容与尊重去共筑一个爱的摇篮,让孩子健康成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