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官员年假十天,那要是超过十天怎么办?

如题所述

明朝在元朝基础上,建立的汉人统治王朝,大清也承袭不少明朝制度。目前,正恰逢十一黄金周,绝大多数的上班族或者是学生党,都能获得7天的黄金假期。可是在明朝他们放假制度是怎样的?如果超过了假期规定的天数,那么这些官员会不会得到惩罚措施?

首先明朝的休假制度,其实在朱元璋时期就已有了雏形。比如《明史选举志》中记载,文人官员每5天一休息,其他武将则是看情况,进行分批次的轮休。然而,经过了“靖康之变”后,永乐帝朱棣即位。他在1409年规定从正月11开始一直放假10天,在此期间百官都需要休息。如果遇上特殊的情况,相关的都察院或者是职能部门,则无法得到假期。总之,自从1409年之后,整个明朝的休假制度,也就是在元宵节之后放假10天。如果没有太大的意外,基本上按照这个规定延续下来。

可是到了万历以及隆庆时期,百官贪墨、偷懒现象滋生。每年只休假10天,已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出现了不少偷奸耍滑之辈。想要趁着这个10天假期再多续上几日,这些官员请假的方式,拖延假期的方式,和如今也是大同小异。基本上是说家里有病,需要有人照顾或者是自己身体欠佳需要看医生、家中静养。明世宗时期,对待官员休假制度已有较为严格的审批制度。某些官员在规定的假期当中,未能按时报到上岗,就需要作出书面说明。如果是病假,出示大夫的医嘱、吃的药、所患的什么病、症状都要通通如实汇报。如果家中发生大事,也需要向各个地方刺史或者是巡查院说出其中原委。假设这些官员真的家里有事,并且后期已经补上了假条,那么这次就还着罢了,如果只是因为一时的偷奸耍滑就要被记大过处分(这是用如今的话)。

整个明朝官员,如果请假超过三次以上,不管你有没有正当的理由你便告老还乡。更直白点说,就是直接退休不干。假如你是当朝二品大员、巡检司,也无法幸免遇难,请假超过三次,那么皇帝就会认为你已年老体衰、精力有限,无法很好地完成他所委派的任务,干脆退位让贤准许你告老还乡。说完了这些再来说说,为何朱棣要规定放10天假期?朱棣是篡夺侄子朱允炆的宝,1402年在南京称帝。到了1409年,早已人至中年的朱棣,所以每天殚精竭虑。可是人的精气神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流失,朱棣早已经与他年轻时终日操劳也不觉疲累行事风格相去甚远。某次朱棣在伏案思考事情时,将桌上“金狮镇纸”打到桌子底下,所以朱棣认为他早已精疲力竭却还在强撑,而这样处理事情不仅自顾不暇,相反还没有特别好的效果。

万一耽误国家大事,那可真是了不起的罪过。因此朱棣在1409年时,特意每年给大小官员还有自己放10天假期,在这10天假期里,朱棣几乎是不处理任何任务。如果有要办之事,他便命人记录下来,等到有时间或者是精力,调整至充沛状态再继续处理。其核心思想就是。朱棣在晚年时期以崇尚道家学说,讲究“无为而治”。如能明镜止水,符合天理、道理、人理,要适当地学会放空自己,这样才能更好地处理政事,效率也会百倍的提升。

所以朱棣设立这个休假制度,是想要整个大明来一个“疲劳缓解期”。明英宗和明代宗时期,大明这些官员都能严格遵守。可是等到东林党人相继上台之后,自然对待祖宗的教诲也就没那么上心了。好在明世宗及时填补漏缺,于朱棣制定的10日休假期条例中,补上惩罚措施。这样大明官员便有法可依,“有假可循”。从现代人的管理角度来看,一年只放10天也算不得什么。北上广的白领,一年到头或许也只有过年期间能够回家团聚,甚至年15还没过,要回到工作岗位继续奋斗。

古时这些官员好歹还能偷偷懒放放松,外出考察权当游山玩水。此消彼长之下反倒是现在的休假制度看起来更加完善,但其中还是有很多不如古人考虑的周全。朱棣和明世宗这两位皇帝,共同将大明朝的休假制度完善,也不失为是件好事。如果如今的公司老板都能像朱棣那样,做到心如止水、小过必改、爱恤下属,适当的稍微调一调休假制度。那么将会是每个上班族最乐意看到的事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4
整个明朝官员,如果请假超过三次以上,不管你有没有正当的理由你便告老还乡。更直白点说,就是直接退休不干。假如你是当朝二品大员、巡检司,也无法幸免于难,请假超过三次,那么皇帝就会认为你已年老体衰、精力有限,无法很好地完成他所委派的任务,干脆退位让贤准许你告老还乡。
第2个回答  2020-11-04
官员如果不按照规定收假,那可能会被处罚一定的俸禄。如果实在严重的可能会处以肉体上的处罚。以儆效尤。
第3个回答  2020-11-04
需要有人给他担保,如果长时间请假或者频繁请假就会被炒鱿鱼。这个和我们现在的制度也是差不多了,员工是不允许胡乱请假的
第4个回答  2020-11-04
官员假期十天一般都会整理文稿上奏,是没有完全休息的,超过十天很多审批迟滞会影响民生问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