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是什么意思啊?有什么含义吗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如题所述

意思是:如果没有了我之内外的任何对立面的观念也就没有我的观念了,如果没有了我的观念也就没有了博取之心了,如此也就基本上接近于那个道心的行径了,然而却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在支配着这个道心的行径。

原文:

如果没有了我之内外的任何对立面的观念也就没有我的观念了,如果没有了我的观念也就没有了博取之心了,如此也就基本上接近于那个道心的行径了,然而却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在支配着这个道心的行径。

好像其中有一个迫使万物循势而动的主宰在,然而偏偏找不到那个主宰的迹象在什么地方,当你恢复了道心之后就会彻底明了那个迫使万物循势而动的主宰了,但它却又没有一个具体的形状可见,它仅仅是道心的广大无缘之悲性而没有具体形状而已。

译文:

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可行己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

出处:《齐物论》——战国·庄周

扩展资料

《齐物论》末节中的“昔者”二字,为推断其著作年代提供了一项铁证。庄子卒于公元前286年,已处于战国后期。“昔者”说明在庄子死后又隔了很长一段时期,推断为秦汉之间,是有可能的。从文字上看,也确为后人追述的口吻。

《齐物论》不同于先秦时代的一般著作,当时著作很少特立题目,皆先成篇章,然后或取首句中的数字,或随取二字以安题,其题亦无甚意义。《齐物论》以论名篇,亦为古籍中所罕见。

《论语》虽以论名书,至汉初方普遍使用,如《过秦论》、《盐铁论》等,即以《庄子》三十三篇的命题,除《齐物论》外,有以三个字为义,有用两个字作为篇名,都没有以论来命题。由此可证,应成书于开始以论名篇的秦汉之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庄子·内篇·齐物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3
意思是:没有我的对应面就没有我本身,没有我本身就没法呈现我的对应面。这样的认识也就接近于事物的本质,然而却不知道这一切受什么所驱使。仿佛有“真宰”,却又寻不到它的端倪。可以去实践并得到验证,然而却看不见它的形体,真实的存在而又没有反映它的具体形态。 出自庄子的 齐物论 齐物论就是庄子的一篇文章 意思就是一切道理(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所有理论) 对于人(观察者,研究者,)来说都是“齐”的 不会因主观变化而变化 现在看来 这理论有哲学,物理学,心理学三重意义 哲学有它孕育出了辩证唯物主义 物理学有它孕育出了相对论 说来也好笑 一个“绝对”的理论,竟然能孕育出“相对”的理论 而且这些“相对”理论都在他们的领域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只能用这句话来解释:唯一不变的字是“变” 而他最明显的贡献在于心理学 这篇文章提到了“成见”的概念 就是今天的思维定势,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学概念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7-30

文学课代表

详情
    官方电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