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依靠基层工会 增强工会活力 发挥工会组织作用的调研报告

如题所述

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工会工作是党的工作的外延,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中,承担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和光荣职责,要加强基层工会建设,重视基层、活跃基层,努力增强基层工会的活力。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基层工会活力,尤其是在机关事业单位这种相对比较严肃的工作环境中如何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呢?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情况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夯实自身基础是开展工会工作的首要任务
工会基层组织是工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工会组织密切联系职工群众,开展工会各项工作的承载者、实践者;工会的各项工作任务都要通过工会基层组织来落实,工会的作用最终要通过工会基层组织来体现。党中央曾指出,工会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基层,努力使基层组织的工作活跃起来,要以基层组织是否具有活力作为检查考核工会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准。那么如何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我个人认为:
首先,要建立健全组织。如前所述,建立健全工会组织是我们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
其次,重点培养工会工作骨干力量。毛主席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积极与党支部协商,按照精干高效、德才兼备的标准,大力选拔那些年轻有为、热心工会工作、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或复合人才充实到工会干部队伍中来,为新形势下开展工会工作提供良好的人才保证。
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法律赋予工会的基本职责,也是增强工会凝聚力的有效手段
“组织起来,切实维权”,这是对新时期工会地位和作用的科学判断,是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规律认识的一次飞跃,是工会组织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具体体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经济关系最密切的劳动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对工会提出了新的要求,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已成为市场经济体制下工会工作面临的突出任务和广大职工对工会的基本要求。把职工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更好地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依法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是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是法律赋予工会的基本职责,也是增强工会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三、强调职工参与意识,形成良好民主风气
人的参与意识形成,是建立在对人的的充分尊重的基础上的,如一个人的地位和存在不被重视,那么他的参与就不是积极的,而是消极懈怠的,甚至具有破坏性。
工会在办事情、做决策时,要注重大多数人的利益,强调大众的参与,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这就会大大提高人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促进既定目标的实现,对工会组织民主风气的形成将起着积极的作用。民主风气的形成,是有益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及健康良好的群体氛围的表现,是激发人的工作积极性的催化剂,也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职工的创造精神,才能激发每个人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激发职工创造活力,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四、建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1、始终把职工文化建设作为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职工工作积极性的一项有效措施来抓,并在形式上有新的突破。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基层工会将更多的组织一些有利于丰富职工生活、文化的活动,陶冶职工情操,占领职工思想文化阵地,为职工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健康向上的健身活动天地。把职工群众凝聚起来,使工会工作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五、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工会干部工作能力是搞好工作的重要保证
素质决定能力,能力决定成效。要提高工会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就必须提高工会干部的素质,如若不然,素质问题将成为制约工会工作的瓶颈。加强工会自身建设,积极努力创建学习型工会,是加强工会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工会工作能力和水平的重要课题,是做好新时期工会工作的前提条件。工会干部要想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真正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打造高素质工会干部队伍。
结合工作实际,我认为当前基层工会干部要作到五要: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改变过去形成的封闭、保守的思维方式,培养开放、创新、务实的思维方式,不断增强围绕中心、创造性发挥职能作用的能力;二要勇于开拓创新。目前工会面临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仅凭过去的老经验是难以应付的,必须在实践中坚持创新,用创新的思维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不断增强提升自身素质、勇于实践创新的能力。三要熟悉和运用法律武器。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法制越来越成为工会履行职责的主要手段。工会干部要树立强烈的法律意识,作到言行都有法律、法规为依据。善于运用法律观点分析认识问题,用法律知识指导工作。在参与制定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时,能够及时、准确、科学合理地提出法律依据。四要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和反映职工意见和要求。更好地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五要有较强的文字表达和写作能力。这种能力是工会工作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因此,工会干部必须熟练掌握。让工会干部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学习型、创造型、社会活动型工会工作专家。
六、关心职工生活状况,营造和谐工作环境
1、人的生存需求是最基本的需求,人的其他需求则是在此基础上得以满足和发展。为提高职工的全局意识、整体意识,发扬团结、协助、竞争的精神,增强凝聚力,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形成团结向上的合力。构建和谐人文环境,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意识,坚持关心和帮扶困难职工是工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2、一切为了职工群众就是工会最大的活力。工会工作做得好不好,根本的标准,就是职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工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职工群众,这是工会组织的活力和工会工作的生命力所在。每一名工会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把职工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职工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职工群众的利益当作第一考虑,把职工群众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要真正把工会建成职工感到温暖亲和,值得信赖的“职工之家”。这样,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工会活力、增强工会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使广大职工成为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主体,把党的意图变成广大职工的自觉行动。
总之,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是需要工会领导和职工群众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工会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起着相当关键性的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