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华镇的行政区划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30

明清时期
明洪武元年(1368)沿袭宋制,太华隶属宜兴县金泉乡,设乡统都、都统图。金泉乡统都六个(四十八都~五十三都),统图十五个。太华境域分属金泉乡四十八都,图五:潘干、木竹、相王、乾元、官庄。四十九都图一,何家,砺山、东桥亭。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改乡称区、改都编图。金泉乡改称金泉区,下设十七个图,其中一到六图,十六图均属太华境域。按千字文每图一字号:一图人字号:觉了(太平)、深洞、桥下、路西;二图奉字号:武花(茂花)、乾元岕、长园里、流白干、双涧;三图妇字号:桥下、胥井、大栗园、民望、马跑泉、翔羊、羊店、路东村、官庄;四图随字号:北川、长山干、横岭、西山口;五图外字号:黄坑、襄王下村;六图母字号:砺山、桥亭、静山、楼下、西店、可乐园、羊塔里、大塘头、荷花塘;十六图又外字号:襄王岭、泼活岕、马跪塘。清代沿袭明制。太华隶属金泉区。辖图不变。雍正四年(1726)宜兴分设宜兴、荆溪两县,太华属荆溪县金泉区。
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荆溪县并人宜兴县,设市、乡制。市、乡下仍沿用清代的图,太华隶属宜兴县元善乡(即原金泉区区域)。
民国18年(1929)2月,改市、乡为区、乡、闾邻制,太华隶属宜兴县八区(张渚区)。
民国23年(1934)3月,并区划小乡,太华属七区。太华境内设乾元乡(含乾元、茂花)、觉了乡(含觉了、官庄)、桥下乡(含桥下、张家、深洞)、襄杭乡(含襄阳、杭坑),大涧乡(含大涧、北川、横岭、三儒里),胥民乡(含胥井、民望)。太华境内的荒山上、羊塔里、楼下、见花、桥亭、荷花塘等村隶属沸泉、钓桥二乡。
民国23年(1934)11月,废闾邻制推行保甲制。七区辖一镇十五乡,太华境域设华阴乡辖大涧、襄阳、杭坑、北川、横岭、三儒里、胥井、民望八个保。黄石乡辖桥下、觉了、张家、深洞、乾元、武花、官庄(含杨店自然村)七个保。境内的荒山上,羊塔里、楼下、见花、桥亭等村并人金源乡。
民国27年(1938)5月,七区辖8乡1镇,撤华阴、黄石两乡合并始称太华乡。辖15保。1保襄阳,2保杭坑,3保北川,4保横岭,5保三儒里,6保大涧,7保民望,8保胥井,9保桥下,10保张家,11保深洞,12保觉了,13保乾元,14保武花,15保官庄(含杨店村)。撤销金源乡,将境内的见花、楼下、桥亭、荷花塘、羊塔里、荒山上等村并人西渚乡。
民国26年(1937)11月底,日军侵占宜兴后,共产党在沦陷区发展抗日力量,曾在宜南山区建立宜南办事处、龙池区,太华乡属龙池区。民国34年(1945)3月,宜兴南部和溧阳南部合并成立宜溧县抗日民主政府,辖龙池、万芳、滨湖等区,太华乡仍属龙池区。
民国35年(1946)3月,太华乡辖16保。1保襄阳,2保杭坑,3保北川,4保横岭,5保三儒里,6保大涧,7保民望,8保胥井上村,9保胥井下村,10保桥下,11保张家村,12保深洞,13保觉了(太平),14保乾元,15保武花,16保官庄(含杨店村)。
民国37年(1948)5月,张渚区辖1镇5乡,太华乡辖10保。1保襄阳,2保杭坑、上大涧,3保北川、横岭、三儒里,4保民望、下大涧,5保胥井,6保桥下、深洞,7保张家,8保觉了(太平),9保乾元、武花(茂花),10保官庄(含杨店自然村)。境内见花、楼下、荒山上、羊塔里、桥亭、荷花塘属西渚乡。
解放后
1949年5月,太华乡属张渚区辖10保。1949年9月,废保甲制,改村、组制。太华地区设太华、桥涯两乡。太华乡辖大涧、襄阳、杭坑、北川、横岭、三儒里、胥井、民望。桥涯乡辖桥下、张家、深洞、大平、乾元、茂花(原名武花含砺山村),官庄村(含杨店自然村)。太华境内的荒山上,羊塔里、楼下、见花、桥亭、荷花塘等村属金泉乡。
1951年8月,原太华乡辖8个村不变。桥涯乡(原桥下)辖太平、深洞、桥涯、张家村(三洲)、官庄5个村。增设砺山乡辖乾元、茂花、杨店(含荒山上、羊塔里)、楼下、见花、桥亭(含荷花塘等自然村)6个行政村。
1954年6月,张渚区改为善卷区,辖11乡,太华、桥涯、砺山三乡所辖行政村不变。
1956年2月8日,撤桥涯乡并人太华乡;撤砺山乡并人金泉乡。
1957年9月1日,善卷区辖7乡。撤金泉乡,乾元、茂花、杨店、楼下、见花、桥亭6个行政村,并人太华乡,原茗岭乡的石门村划人太华乡。全乡建立21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简称高级社):襄阳、杭坑、大涧、北川、横岭、新华(原名三儒里)、胥井、华兴(胥井村分设)、石门、民望、桥涯、张家、深洞、太平、乾元、茂花、官庄、桥南(原名杨店村)、桥北(原名桥亭村)、楼下、见花。
1958年9月9日,撤销区、乡、镇、村建制。建立人民公社,善卷区改称竹海人民公社,太华、桥涯、砺山三个大队隶属竹海人民公社。
1959年1月12日,撤竹海人民公社,太华、桥涯、砺山三个大队合并,建立太华人民公社,设5个大队。太华大队辖襄阳、杭坑、大涧、新华、北川、横岭。民望大队辖胥井、民望、石门。桥涯大队辖太平、桥涯、张家、深洞。砺山大队辖乾元、茂花、官庄。楼下大队辖桥南、桥北、楼下、见花。
1959年6月,撤桥涯、太华、民望、砺山四个大队,太华人民公社设15个大队:桥涯、太平、深洞、张家、胥井、民望、石门、乾元、茂花、官庄、襄阳、大涧、杭坑、新华(含北川、横岭)、楼下大队(含桥南、桥北、见花)。
1960年2月,撤楼下大队,太华人民公社设18个大队:桥南、桥北、见花、楼下、乾元、茂花、官庄、太平、桥涯、张家、深洞、胥井、民望、石门、大涧、襄阳、杭坑、新华(含北川、横岭)。
1962年1月,撤新华大队,太华人民公社设20个大队:新华、北川、横岭、大涧、襄阳、杭坑、胥井、民望、石门、桥南、桥北、楼下、见花、桥涯、太平、深洞、张家、乾元、茂花、官庄。
1972年4月,设置横山人民公社时,太华人民公社划出见花大队、桥北大队的三、四生产队即东山、下宅、荷花塘、梨云、静山与原钓桥冯家村6个自然村组成友谊大队,并人横山人民公社。太华人民公社辖19个大队:大涧、襄阳、红卫(原称杭坑)、北川、横岭、新华、胥井、民望、石门、桥涯、张家、深洞、太平、乾元、茂花、官庄、楼下、桥南、桥北。
1984年2月,体制改革,实行政社分设,改太华人民公社为太华乡,改生产大队为行政村。
1992年5月,撤横山乡,见花、友谊二村归属太华乡,辖21个行政村,162个村民小组,92个自然村。同年5月,撤乡建镇,建立太华镇。镇区设居民委员会1个,下设居民小组13个。
现太华镇辖乾元、茂花、太华、桥涯、胥锦、太平、石门、楼新桥8个行政村,镇区设杨店居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