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香菱结局是什么?

如题所述

《红楼梦》香菱结局:香菱是薛蟠妾室,薛蟠出狱后,香菱得以扶正,生下一子后难产离世,甄士隐亲自接她归入太虚幻境。

香菱(甄英莲)是曹雪芹所著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第一个登场的女性人物,金陵十二钗副册之首,原籍姑苏。甄士隐独女,眉心有一点米粒大小的胭脂记。

四岁那年元宵看社火花灯时因家奴霍启(“祸起”)看护不当而被拐子拐走。养大后原是卖给金陵公子冯渊(“逢冤”),中途却被薛蟠看上,为此打死冯渊抢走了她,宝钗给她起名叫香菱。起初是薛姨妈丫鬟,后为薛蟠之妾,因薛蟠外出被宝钗带进大观园(香菱学诗)。

薛蟠娶亲后因为主母夏金桂所不容,被其唆使薛蟠毒打。后与薛蟠断绝关系随宝钗而去。八十回内未交代香菱结局。

人生经历:

一、出生富贵,命运多舛

对于香菱而言,她本可以拥有富贵幸福的一生。

她的父亲名叫甄士隐,是神仙一流的人物。人过中年,膝下唯有一个女儿,却不讲休妻,不大肆纳妾,反而将唯一的女儿宠到掌心,有了闲钱还喜欢救济穷人。

香菱的母亲封氏贤良淑德、深明大义。

若是没有佳节走散的祸事,或许,这一家人,也能幸福安稳地度过一辈子。至少父母宠爱,衣食无忧,和和美美度过一生。

二、乐观天性,基因强大

香菱的性格,乐观知足。

她本有一幢好姻缘,冯公子为她特地改了性子,却被薛蟠打死。她本有好美貌,却无法吸引花心的薛蟠。好在,薛姨妈仁慈,将香菱收入房中,给了她一个身份,也给了她一份底气。

在命运折磨下,她还有对美的欣赏,还有对诗词的向往,还能为了学诗拼尽全力。

乐善好施,珍惜所得。这样的性格,像极了甄士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03

香菱这个女子自离了父母后就开始悲惨的人生历程,尽管高鹗在续书中把香菱的结局写的不那么悲惨,夏金桂因害香菱反把自己给治死,最后薛姨妈等把香菱扶了正,似乎过上了好日子。

但事实上这也是高鹗的痴心罢了

红楼梦开篇中有香菱的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脂评中点明“两地生孤木”是拆字,也就是“桂”字,那薛蟠的混帐妻子正是夏金“桂”,也就点明香菱是死在夏金桂手里的。

再看红楼梦中八十回中的描写:自从以后,香菱果跟随宝钗去了,把前面路径竟一心断绝。虽然如此,终不免对月伤悲,挑灯自叹。本来怯弱,虽在薛蟠房中几年,皆由血分中有病,是以并无胎孕。今复加以气怒伤感,内外折挫不堪,竟酿成干血之症,日渐羸瘦作烧,饮食懒进,请医诊视服药亦不校验。写到此,虽未明写去世,实际上她的结局已完了。就像写甄士隐的结局时,明明写的是他和一僧一道走了,实际上僧道本就是来索命的,是超渡的意思!

香菱的命运实在是太悲惨了,读了让人欲哭,那高鹗等估计也是太可怜她了,又给她在后四十回后加了很多戏分,实也是怜香惜玉之意,也只是安慰自己及众多读者罢了,是当不得真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3-12

红楼梦里第一个出场的“奇女子",香菱的结局虽然有人研究过,但没有人真正研究透。

程高本续作中香菱的结局是:夏金桂害人不成终害己,香菱扶正,最后被甄士隐“超度”。显然这是非常荒谬的。

香菱名字的谐音 先说一说香菱名字的含义,这一点脂批已经有明确的说明。 香菱本名“甄英莲”,是甄士隐的女儿,也算是大家闺秀,脂批指明,甄英莲系指“真应怜”,暗指其后被卖身,被纳为薛蟠之妾的事情,这个是众所周知的,到了后来,薛宝钗给他另取了“香菱”,用的是许浑的诗句“菱荇花开淡淡香”的典故。“香菱”谐音“想怜”,在这段时间内,她的处境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尤其是后来搬进大观园后,向黛玉学诗,这段时间受到了大家(宝玉、宝钗、黛玉等)的“怜”,然而八十回夏金桂(关系到香菱命运的重要人物)改名为秋菱,谐音“求怜”,指香菱的处境急剧恶化,求怜而无怜,最后“致使香魂返故乡”。

第五回的判词 宝玉看了不解,遂掷下这个,又去开了副册厨门,拿起一本册来,揭开看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写得再明确不过了,两地(土)生孤木,合一“桂”字,说明夏金桂的到来使香菱终致早夭。香菱的结局是被夏金桂迫害致死,事情真得那么简单吗?迎春和香菱 第七十九回:“薛文龙悔娶河东狮, 贾迎春误嫁中山狼”,看上去一个是娶,一个是嫁,毫无相干,然而其中暗藏玄机,不仔细看就要漏过这一妙手。先问一问,香菱的结局和谁最相似?有的朋友会说秦可卿,这是刘心武,周汝昌两位学者提出的,依据是第七回的这一段:

正说着,只见香菱笑嘻嘻的走来。周瑞家的便拉了他的手,细细的看了一会,因向金钏儿笑道:“倒好个模样儿,竟有些象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刘心武在这里指出“香菱和秦可卿结局相仿”,但是没有说出一些具体可能的事件。 有的认为香菱的命运是贾迎春的翻版,和迎春的下场很像,在这个过程中是受了夏金桂和宝蟾的诬陷,而薛蟠的淫威也有很重要的原因。

第七十九回,迎春快要出嫁,搬出了大观园,写宝玉到紫菱洲(迎春的住处为什么要叫“紫菱洲”呢?菱,莲都是暗喻香菱)去“凭吊”她,是迎春悲剧结局的提前预兆,文曰:因此天天到紫菱洲一带地方徘徊瞻顾,见其轩窗寂寞,怅然,不过有几个该班上夜的老妪。再看那岸上的蓼花苇叶,池内的翠荇香菱,也都觉摇摇落落,似有追忆故人之态,迥非素常逞妍斗色之可比。 “蓼花”指迎春,而下一句竟然明笔点出香菱,这么明显的笔墨,这两种花都“摇摇落落”,暗是两人的死期都已不远,而且两人的处境不谋而合。 接下来,宝玉吟了一首诗,明悼迎春,暗悼香菱。 既领略得如此寥落凄惨之景,是以情不自禁,乃信口吟成一歌曰: 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 蓼花菱叶不胜愁,重露繁霜压纤梗。 不闻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枰; 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今当手足情!颔联那一句“蓼花菱叶不胜愁,重露繁霜压纤梗。”是什么意思,再明显不过了。迎春,香菱都受尽了婆家的迫害,”不胜愁,压纤梗“云云暗示了她们在这种情况下身体情况每况愈下,终究”三春过后诸芳尽“了,可悲、可叹。

宝玉吟完这首诗,他看见了谁?宝玉方才吟罢,忽闻背后有人笑道:”你又发什么呆呢?“宝玉回头忙看是谁,原来是香菱。,看到这里你不能不相信了吧,迎春和香菱是明暗两条线,结局是一样的宝玉和香菱谈论了夏金桂的事,真是步步紧逼,好看煞人。然后,七十九、八十两回写迎春和香菱,具体过程是:宝玉和香菱说完话,就回去了,然后生了一场病,接下来便是夏金桂过门,然后又说迎春出阁。夏金桂算计香菱,香菱搬到宝钗房中一系列事情。迎春和香菱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迎春因为出阁,而香菱是因为夏金桂的到来,两人都会遭到丈夫的虐待,可能有人认为薛蟠对香菱一直还不错,这完全是谬论,看看前文就知道了,香菱只有跟宝钗到大观园这段时间过了好日子。夏金桂嫉妒香菱,不会因为香菱的离开而罢手:

秦可卿和香菱 第一、身世相仿。秦可卿,照某些学者的推测,是郡主出身,秦业只是她的养父。所以秦可卿是以显贵的出身而落到了一个中等官吏的家庭,而贾家之所以娶作童养媳就是因为他们要帮忙窝藏这个“坏了事”的王爷的女儿,所以她有一个身份的落差,而香菱则是明写了她从大家闺秀沦落到被卖为奴的命运。 第二、处境相仿。虽然一妻一妾,身份不同,但他们的丈夫都不是什么好角色。丈夫的淫威使他们战战兢兢,度日如年。 第三、结局相仿。因为这两个人的结局都没有明写,只是点明秦可卿是悬梁自尽的,但第十三回删去了大量情节,使人们很难找到什么线索。有不少人说贾珍和秦可卿通奸,此处未必可信,有可能是被人误会了(诬陷的可能性也不大),所以秦可卿含羞自尽,可能是她和贾珍在商量她生父的事情,被丫头撞见,而她也无法解释(她的身份远比什么奸情更可怕) 。所以认为,香菱也是含冤而死,诬陷的主谋就是夏金桂。

对香菱结局具体情节的推测 联系到后文又赵姨娘陷害宝玉的事件(说宝玉和黛玉有了“不才之事”)很有可能不止这一件,有可能赵姨娘也说了宝玉和香菱的事。宝玉和香菱毫无关系,大家都知道,而且这会还说:宝玉冷笑道:“虽如此说,但只我听这话不知怎么倒替你耽心虑后呢。”香菱听了,不觉红了脸,正色道:“这是什么话!素日咱们都是厮抬厮敬的,今日忽然提起这些事来,是什么意思!怪不得人人都说你是个亲近不得的人。”

后文还有: 且说香菱自那日抢白了宝玉之后,心中自为宝玉有意唐突他。“怨不得我们宝姑娘不敢亲近,可见我不如宝姑娘远矣,怨不得林姑娘时常和他角口气的痛哭,自然唐突他也是有的了。从此倒要远避他才好。”这里故意写两人"划清界限",可以说是伏笔,让人清楚地认识到人们对宝玉和香菱的冤枉是多么可笑。

香菱有了身孕 八十回写道:香菱本来怯弱,虽在薛蟠房中几年,皆由血分中有病,是以并无胎孕。(说明香菱身孕来之不易),这可能是薛蟠后来不满夏金桂,记起香菱的好,又去找她,而夏金桂怕香菱有孕,会危及到自己的身份地位,就诬陷她说:你香菱已经跟了宝钗去,怎么会又有了身孕?肯定是和别的男人生的。而赵姨娘趁火打劫,把这个“野男人”的罪名安到了宝玉头上。薛蟠这是也不敢出头,怕得罪夏金桂,想"舍卒保车",也不作为,甚至有可能倒打一耙,以划清界线。宝玉做事懵懵懂懂,又素来给长辈以不好的印象,贾政可能十分生气,宝玉也百口莫辩。香菱悲愤之下,又可能悬梁自尽,应了她和秦可卿的相似之处。也有可能是动了胎气,或者夏金桂(也可能是薛蟠)逼迫她强行做掉这个孩子,结果流产而死,应了本来怯弱。可怜的香菱,就在这样的重重压力下,撒手人寰了!

香菱的人品是极高尚的,曹雪芹以荷,莲喻之【根并荷花一茎香】,又有改名的这段文字: 香菱道:“不独菱角花,就连荷叶莲蓬,都是有一股清香的。但他那原不是花香可比,,若静日静夜或清早半夜细领略了去,那一股香比是花儿都好闻呢。就连菱角、鸡头、苇叶、芦根得了风露,那一股清香,就令人心神爽快的。”

第3个回答  2022-03-12
《红楼梦》中有诸多线索表明,香菱其实就是黛玉命运的缩影。亦可以说她们本来就是同一个人,香菱是黛玉的一缕魂、一个“分身”。香菱的结局命运就暗示了黛玉的命运结局——黛玉嫁给了皇帝,成为了皇妃。
也就是说,黛玉像香菱一样嫁给了“霸王”,香菱嫁的是“呆霸王”而黛玉嫁的却是真正的“霸王”。
“夏金桂”,寓意为华夏最为“金尊玉贵”的女子,即是母仪天下的皇后。香菱死于夏金桂的折磨凌虐,暗示黛玉也是死于正宫皇后的嫉妒与不容,或利用一些借刀杀人的法子,或强加给黛玉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将黛玉磋磨凌虐至死。
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大家不喜勿喷,其实,对于《红楼梦》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与见解,见仁见智。下面大概阐述一下我的依据。
1、香菱与黛玉“原本是同一个”的依据
读完《红楼梦》后会惊讶地发现:黛玉与香菱的命运竟如出一辙,但凡是黛玉做过、经历过的事;香菱也都做过、经历过,就连家境也是大同小异,而且她们的故乡也在一处。

黛玉和香菱的故乡都是在苏州,甄士隐与林如海同样是中年得女,爱若珍宝,同样是没有儿子。

香菱与黛玉同样是在三岁那年要被癞头和尚度化出家,香菱家与黛玉家一样,没有近祖亲友,林如海与甄士隐一样无兄弟姐妹,都是家里的“独生子”。
而且,癞头和尚还曾暗示香菱被薛家所“坑害”。当初,癞头和尚见甄士隐抱着英莲逛街玩耍,便要度化她出家,说道:“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舍我罢,舍我吧。”甄士隐膝下就这一个爱女,自然不肯,那癞头和尚便笑道: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关键词“菱花”“雪澌澌”,菱是的香菱的菱,而这个“雪”暗指丰年好大雪的“薛家”,癞头和尚的意思是,这姑娘迟早要被薛家迫害。
而菱花二字,却同样出现在贾宝玉的“女儿令”《红豆曲》中:“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

癞头和尚的“菱花空对雪澌澌”,与贾宝玉的“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竟有异曲同工之妙。

香菱被薛家拆散好姻缘横刀夺爱,本来冯渊公子是要明媒正娶,收香菱为正室夫人的,薛蟠却偏偏横插一缸子,将冯渊打死,硬把香菱霸占为妾。
而林黛玉的婚姻同样是被薛家横刀夺爱、拆散了木石前盟,宝钗硬是霸占了宝玉为老公,令黛玉抑郁而终,含恨而亡。
还有,林黛玉曾经与宝玉一起葬花,并设立花冢,这也应了黛玉那句“冷月葬花魂”。
而香菱在宝玉生日那天,也曾与宝玉做过同样的事,一起葬花,他们把彼此手中的花——并蒂菱和夫妻惠,合在一处,埋葬在了一起,寓意是“相约来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2-03-15
文本第五回 宝玉在太虚幻境
看到的判词顺序是:晴雯、袭人、香菱、黛玉、宝钗,然后才是宝玉的亲姐妹等人。晴雯、袭人是宝玉的未来姨娘人选,黛玉、宝钗是未来宝二奶奶人选。香菱能位列袭人和黛玉之间,应是有深意的。
文本第八十回:宝钗笑道:"她跟着我也是一样,横竖不叫她到前头去。从此断绝了他那里,也如卖了一般。"香菱早已跑到薛姨妈跟前痛哭哀求,只不愿出去,情愿跟着姑娘,薛姨妈也只得罢了。自此以后,香菱果跟随宝钗去了,把前面路径竟一心断绝。
香菱跟了宝钗,便成了宝钗的丫鬟。后来宝钗和宝玉成婚,香菱亦可作为陪嫁丫鬟跟随在宝钗身边,香菱和宝玉的关系也就类似于平儿和贾琏的关系了。
第六十二回

宝玉笑道:“你有夫妻蕙,我这里倒有一枝并蒂菱。”口内说,手内却真个拈着一枝并蒂菱花,又拈了那枝夫妻蕙在手内。......香菱见宝玉蹲在地下,将方才的夫妻蕙与并蒂菱用树枝儿抠了一个坑,先抓些落花来铺垫了,将这菱蕙安放好,又将些落花来掩了,方撮土掩埋平服。香菱拉他的手,笑道:“这又叫做什么?......
这一回的伏笔看着大有玄机。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这个“情”字不一般,香菱穿上了袭人的 和自己一模一样的裙子;还跟黛玉学诗。黛玉和袭人是宝玉人生中(灵与肉)最重要的人了。
第六十三回 麝月一掷个十九点,该香菱。香菱便掣了一根并蒂花,题着"联春绕瑞",那面写着一句诗,道是:连理枝头花正开。注云:"共贺掣者三杯,大家陪饮一杯。" 连理枝
,枝干连生在一起的草木,喻恩爱伴侣。62回宝玉手内有一枝并蒂菱,63回香菱便掣了一根并蒂花,因此"共贺掣者三杯,大家陪饮一杯。"
程高本最后写香菱生下一子 产难离世,被士隐引渡至太虚幻境。 脑洞一下:香菱诞下的子嗣如果是贾桂
,也符合第五回她的判词:"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这个"生"即是生产的生。香菱这个结局 是不是比让她亡于夏金桂之毒手的结局要好一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