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地里挖个鱼塘,有水后过一段时间就会有鱼,这是为何?

如题所述

这种情况我也见过。

小时候在广州待过一段时间,经常跑去一个废弃工地玩耍。工地上有很大一个浅坑,里面积满了水,没过我的脚背。虽然水不深,但里面有很多小鱼和蝌蚪。蝌蚪是青蛙或者蟾蜍产下的,它们需要水坑作为产卵地。那小鱼是从哪里来的?

那个工地附近有河流,我推测是降雨时河流水位上升,淹没了这里,带来了鱼类或鱼卵。

或者有些鱼类能够在陆地上活动,比如攀鲈,俗称巴毛鱼、过山鲫。这种鱼在广东很常见,路边的小水沟里就有,下雨时攀鲈成群结队跑到陆地上,一扭一扭的向前动。或许水坑里的那些小鱼就是攀鲈。

如果不是河流泛洪或者会在陆地上活动的攀鲈,那还有可能是土里有鱼卵或鸟类带来了鱼卵。

但只有极少数鱼类的鱼卵能够在土里休眠,大多数鱼类的鱼卵很脆弱,一缺水就会死。所以,我认为鸟类带来的可能性更大。

鸟类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它们不仅能为多种植物播种,还能帮助鱼类“开疆扩土”。尤其是涉禽和游禽,它们在水域觅食时,羽毛上可能附着鱼卵。湿润的羽毛可以延长鱼卵的存活时间。它们到达下一处水域时,鱼卵落入水里,在此繁衍生息。

国外有部纪录片叫《隐秘的天堂》,讲述的就是一个废弃的采石坑如何变成生机盎然的动物乐园。

这是位于阿尔萨斯莱茵河畔的一个采石坑,被废弃了50年。阳光照射下,水坑里长满了水草和藻类,疣鼻天鹅在此歇脚,它们脚掌上的鱼卵落到水里,为水坑带来了第一批鱼类。莱茵河涨水泛洪,没过了水坑,这里丰富的食物吸引了狗鱼、鲇鱼甚至鲟鱼前来,一个完整的生态链就此形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2-24
这是因为鱼塘的地势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而且有了水之后,水会经过流淌,在流淌的过程中就会让鱼形成一种迁徙活动,这样再经过长时间的等待之后,就会出现有余的情况。
第2个回答  2022-02-24
因为挖好了鱼塘之后就会有一些动物经过可能它们的身上就带了一些鱼卵,这样的话鱼卵就会留在这个鱼塘里面,慢慢的就会有鱼了。
第3个回答  2022-02-24
是因为风雨传播的关系,因为鱼卵很多都是沉淀在水里的,在干涸的区域,通过风就会把附着在表面的虫卵吹到有水的地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