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如何有效与孩子沟通?

如题所述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了,很多事情都不太愿意和家长说,那我们,应该怎么和孩子沟通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和孩子沟通的意义是什么?
在成年人的世界中,沟通最大的作用是信息的传递,但家长和孩子的交流中,沟通往往所蕴含的意义更为丰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01    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很多孩子对于未知的世界有很多的恐惧,很多想法和习惯跟大人也不太一样,但他们又往往不善于主动表达。所以沟通是家长主动走近、了解孩子最直接的方法,是打开孩子内心世界的一把钥匙。
02    分享对与错的概念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父母和孩子在日常的交流中,往往经常会讲一些生活琐事,然后对这些事做一些评价,引导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从小用正确的价值观去影响孩子。
03    启发孩子进行思考


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是需要锻炼的。在跟孩子交流的过程中要尽量让孩子多说多问些问题,去鼓励孩子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可以使孩子今后拥有更好的表达能力,以及能够更加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04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和孩子进行沟通,是父母走近孩子的过程,也是孩子走近父母的过程。正确有效的亲子沟通,氛围是愉悦舒适的,孩子感受到的是被爱着的,它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谐的家庭氛围最重要的基础。

接下来就是与孩子沟通常见误区

虽然很多为人父母者都知道沟通的重要性,但是如何真正有效地去和孩子沟通,却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日常和孩子沟通时,许多家长会不自觉地走进以下几种误区:

误区一:多说教,少倾听。
许多家长和孩子交谈时,只顾自己“畅所欲
言”,觉得孩子的想法和意见不值一提或是小题大做。其实无论孩子的想法如何,让TA发表出来起码有两大好处:一是孩子至少被征求过意见, TA会更易于接受最后的决定:二是这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得到满足。经常在“关键”问题上“封杀”和漠视孩子的意见,时间一长,就抑制了孩子与父母进行交流和表达的欲望。

误区二:沟通态度强硬。
许多家长总是难以忘记自己“教育者”的角色,和“高高在上”的姿态,以至于和孩子沟通时总是难以保持平等和平静。诸如“你要”“你应该”“你不能”等强硬的词语常常挂在嘴边,完全不考虑孩子的感受,部分脾气暴躁的家长有时甚至会“动手”,这些都是亲子沟通时的雷区。长此以往,孩子可能会渐渐失去与家长交流的愿望。
误区三: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
许多家长往往会把孩子犯错后当作是一次可以名正言顺教育孩子的机会,有时不问缘由地就开始进行喋喋不休地“批评教育”,也不给孩子任何解释的余地。要知道,有时候孩子的行为确实是大人不能理解的,但只要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或者我们得到的不一定是“狡辩的借口”,而是一个美丽的答案。

误区四:盲目比较。
许多孩子的童年都有一个阴影,叫作“别人家的孩子”,几乎都听过父母抱怨“你要是像某某就好了”“你看看你们班的谁谁”“你有人家一半就好了”。这样盲目的比较,只会让孩子变得自卑或更加“我行我素”。

误区五:不懂得把握时机。
许多家长不懂得把握和孩子交谈的时机,例如,当孩子正在专注地做一件事的时候,家长就插进去打开话匣子,或者孩子刚在其他地方受了批评,心情还未平静,家长就继续进行批评,或想“趁热打铁”去与孩子沟通等,这样的结果,往往会导致孩子的抗拒和不满。
误区六:认为说话是沟通的唯一方法。
在日常生活的交流当中,很多家长会不自觉地认为多沟通就意味着和孩子多说话。说话确实是和孩子沟通的一种最常见方式,但它并不是唯一的交流方法。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有时说话的语调、家长的表情和肢体动作等反而是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语言。

避开这些,就能和孩子有效沟通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24

俗话说“三岁一代沟,九岁一鸿沟”,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年龄是沟通的一大障碍,就像有些父母觉得孩子的行为无理取闹,而孩子也觉得父母不可理喻,这种情况的存在是基于双方的无效沟通 那么我们又如何实现成年人与孩子之间的有效沟通呢?

首先,成年人应该改变固有的观念,避免戴着有色眼镜去沟通交流。成年人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有些孩子的行为在这种思维之下是无法解释的,甚至是觉得不可理喻的,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孩子无理取闹的固定印象。在这种印象的支配之下,成年人和孩子是绝无可能实现有效沟通的。此外,成年人还要摒弃“我是长者,你就要听我的”这种错误的思想。一部分成年人认为自己经历过的生活会比孩子要多,从而理所当然地要求孩子无条件的听从自己的命令,不进行沟通,不考虑孩子的需求 这种长者思维也是十分不可取的。

以上是阻碍成年人与孩子沟通的两大常见固定思维,我们应该时刻注意,将其在我们的脑海中剔除出去,这样我们才能够避免在沟通中受固定思维支配而出现的错误行为的出现,才能够为有效沟通奠定基石。

其次,成年人应该养成倾听的习惯。有效沟通的前提是对对方观点和想法的充分了解和理解,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成年人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想法或者是直接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身上作为孩子的想法,这两种模式都不利于两者之间实现有效的沟通,而是应该静下来倾听孩子的想法,因为每一个人的行为都有其道理可言,即使他们的行为结果可能不可思议。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持着平和的心态,而不是中途打断或者是情绪激动,这些都会不利于孩子尽情地阐述自己的想法 我们也不能够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

再次成年人要了解、理解和认可孩子。成年人可以尝试着培养一些共同的爱好,爱好往往是打开一个人心扉的捷径,对于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来说,尤其如是。虽然成年人和孩子之间的爱好存在着天壤之别,但是我们成年人可以尝试着去了解,去理解,而不是对于他们的一些“不务正业”的爱好嗤之以鼻。这种态度是不利于双方的有效沟通的,因为谁都不会喜欢与一个不认可自己、只会一味贬低自己的人进行深入交流的。所以我们要理解孩子的爱好以及所思所行,并且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最后,在沟通的过程中,成年人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能一言不合就又开杠,毕竟争吵的情景下是无法实现有效普通的哦。此外我们在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沟通地点或者是沟通的时间,如安静的咖啡馆、待对方心态平和之后。而且我们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如三明治法。

年龄从不是沟通的障碍,只要我们愿意沟通、学会沟通、善于沟通,成年人和孩子也可以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己。

第2个回答  2022-03-24

成年人在和孩子沟通时,总是喜欢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强迫孩子理解,但这种并不是正确沟通。成年人应该如何有效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呢,怎样才能让孩子更好的理解呢?以下是我的个人建议,希望能够对大家有帮助!

一、学会换位思考,用小孩的角度去理解事情

养儿方知父母恩。养育过小孩,才能体谅父母这些年的付出与不容易。生育一个小孩本就不容易,养育一个小孩长大更是不容易。养育过程中,无数次心酸喜悦互相交错,贯穿其中,只有当了父母的人才能深有体会。“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七彩花”,在语言中产生沟通。小孩的思维方式和成年人的思维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对事情的理解自然是有偏差的,产生误会和矛盾在所难免。误会和矛盾产生时,父母千万不要用自己的角度去批判孩子,认为孩子这样做是错误的,而应该换位思考去看待问题。

二、良好的沟通至关重要

良好有效的沟通能够让人心情愉快,能够及时解开误会,有利于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父母跟小孩建立有效沟通,是养育小孩最重要并且必须做的事情。父母陪伴小孩成长,倘若彼此没有良好的沟通,父母无法了解小孩的心思,心与心的距离无法缩短,将很难跟小孩建立亲密关系。所以说,一定要及时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三、学会尊重小孩。

父母千万别因为孩子还小,就觉得可以不用尊重。孩子有自己的喜好,也有自己的判断,父母要做的是就是尊重孩子的决定。如果孩子的决定不够稳妥,父母要态度温和帮忙分析问题,一起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不能不尊重他们,这是禁忌,容易让他们更加叛逆。缺少沟通的生活母与子女的是枯萎的生活,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是情感的需要,也是成长的需要,父母要学会和小孩建立有效良好的沟通,让孩子健康成长。

以上就是我的个人看法。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3-20
如果能倾听孩子诉说一次,那么你与孩子的距离就会拉近许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都有这样的体验。两个人本来并非特别亲密,但在一次完全"零距离"的谈心后,却成为莫逆之交。父母如果希望与孩子的关系更融洽、更亲密,希望家庭气氛更和谐、更温馨,就应当想方设法让孩子向你倾诉。

另外,给孩子倾诉的机会,让孩子宣泄心中积郁的情感,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孩子还是成年人,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压力,这些压力如果找不到宣泄的通道,就会对人产生损害,而对正处于成长期的孩子而言,伤害就更大。他们可能因此变得冷漠孤僻,自我封闭,对人与人的感情不信任。也可能因此走向偏激、叛逆,通过一些不正当的途径发泄自我。

第一步:停下来。

当我们要做一件重要的工作之前,是不是先得把其他的事情停止下来?你不可能一边演算习题一边看电视,也不可能在与人聊天的同时写一份重要文件。那么听孩子说话也是同样的道理。

全神贯注听孩子说话,不仅是尊重孩子的态度,同时也能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父母应该坐下来,用眼睛注视着孩子,微笑着静静听孩子倾诉,父母作为倾听者所给予孩子的关注、尊重和时间,是对孩子最有效的帮助。另外,在倾听这一刻,父母的心理应该是一张白纸,对孩子所说的东西不妨先全盘接受,而不是急着用自己的想法加以评判和批驳。

孩子最令人惊异也最让人羡慕的地方就是他们是全新的,他们的头脑里总是充满着那样新鲜的想法、观念和情绪,这些东西对成年人来说可能已经非常陌生了。"停下来"或许孩子将会给你带来另外一种美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2-03-20
一句开放式简单的话语,道出千千万万户家的问题。
“有效、沟通”其实是答案。
1-6岁的孩子,还需要大人指引,正确的方式直接影响下个年龄段的交流;
7岁以上的孩子要建立在平等、公平还需要换位思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