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有创业的欲望?

如题所述

贫穷与困境,绝对能够刺激一个人最强烈的创业欲望。贫穷带给创业者最迫切的压力,这种压力其实就是创业者最原始的动力——生存。穷人的脊梁比一般人都硬些,具有不屈不挠与世抗争的精神。但很多时候穷人没有找到拼搏的方向。社会上的大富翁,出身背景常两极化,不是继承祖业的企业家第二代,就是从小贫困、白手起家的创业者,而后者的能力和累积财富的持久力大多优于前者。

纵观古今中外历史,你就会发现在许许多多的富人和有成就的人身上,到处都可以找到贫穷的影子,而他们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品质,往往就是创业时期的“精神爆点”和凝聚力所在。虽然贫穷,但他们一定都有着创业赚钱的强烈欲望。对于那些出身贫寒、从艰难起步的创业者来说,贫穷是他们真正的“第一桶金”。

做家具生意的邹文龙在困窘中强烈欲望刺激下,经过奋斗拼搏而打出了一片天地,如今身家数以亿计。邹文龙来自北方冰雪之国长春,当初他要在一向瞧不起“外地佬”,尤其是瞧不起“北方佬”的上海打出一片天地,谈何容易。其中艰难困苦,惟其深知。谈及创业欲望,邹文龙说道,他的创业动力来自“三大差别”。

邹文龙说在读高二时就开始谈恋爱,后来高中毕业,女朋友考上了大学,他却落了榜。女朋友的父亲便不同意他们之间再有往来,对他说:“你和我的女儿有三大差别:第一是城乡差别,我女儿是城市户口,而你来自贫穷的农村;第二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我女儿考上了大学,而你却不得不在一个小杂货店里出卖劳动力;第三是健康上的差别,你是因为身体不好影响到大学没考上,难以想象一个身体不好的人以后怎么靠体力活儿吃饭。存在着这三大差别,你怎么养得活我女儿?所以,你和我女儿谈恋爱,绝对不成!”

一场门不当户不对的恋爱就像一盆冷水一样浇醒了邹文龙。邹文龙自己也明白如今与女朋友之间的距离。这“三大差别”犹如三条鸿沟,要想不放弃自己的女朋友,那就只有一条路,就是消灭“三大差别”。而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创业,而且必须成功。只要创业成功这三条鸿沟自然就填平了。这样,北方的小伙子邹文龙,为了爱情,为了踏平那些鸿沟,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也开启了他人生成功之门。这就是贫穷所激发的欲望的作用。

与之相似的例子有许多。贫穷不见得是件坏事,贫穷可以磨练人的意志,使人既有骨气又有理想。穷则思变,贫穷是上进的最好动力。

靳认认出生于河北省馆陶县一个十分贫穷的家庭,再加上父母极度的重男轻女思想,刚出生不久就被送到外婆家寄养。

馆陶县是全国有名的蛋鸡之乡,村上养鸡的人很多。为了挣钱贴补家用,不让妹妹和弟弟失学,10多岁的靳认认,每天清晨天不亮就从邻居家里赊来鸡蛋挑到10公里以外的县城去卖,早出晚归,一天能挣10块钱。冬天贩蔬菜,夏天卖冰棒。贫穷和苦难让靳认认过早地品尝了人世间的辛酸,但也磨砺了她坚韧的品格和自信。在她经历了许多苦难的情况下,办起了养鸡场,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踏上了成功的道路,挤进了原本不属于她的上流阶层。

有时候,人的生活是跟随不同的环境发生着变化。就像中国,过去由于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国家一贫二弱,人们的日子都过得很清苦,所以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会充分发挥内在的潜能、智慧,使国家逐渐富强,人民生活都跟着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只有贫穷能激励,能推动社会发展,经济发达,所有的一切变得更美好。同样,对于一个穷人来说也是一样的,只有亲自尝过贫穷,了解过贫穷,才能用尽所有的力量使自己成为富人。贫穷可以算是一种苦难了,但是苦难不仅磨练人而且滋养人,和富人之间的悬殊更是驱使一个有志之人前进的动力。因此贫穷能够激发生命的潜能,让人发挥出最高的潜能。

有一个孩子出身在富裕的家里,他每天都没有烦恼,而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每天都可以无忧无虑地到处玩耍,所用的钱,都是父母给的,不用想些什么,成了很多人羡慕的天之“娇”子,但是这个故事的结局是悲惨的:

当他的父母离去时,他什么都不会做,只能吃父母留下的。俗话说:“坐吃山空。”到头来,最终沦为出卖祖业的穷光蛋。

相反,有—个孩子是出身在贫穷的家里,他什么都不可能依着自己的父母,年少时依着父母,但是没有父母时,他可以依靠自己,可以拥有别人得不到的东西,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阳光,拥有自己的一片天空,他可以得到贫穷生活的历炼,从而成为在生活中不依靠父母或别人的强者。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贫穷中,可以使我们及早地独立,自信、坚强、乐观、豁达,这都是贫穷赐予我们的优秀品格,它使我们赢得了财富,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贫穷是造就强者的最好学校,同样也是激发一个人创业欲望的最好学校。正是因为出身在贫穷的家庭,所以才懂得了很多东西,学会了早熟、成熟。体会生活的艰辛,学会了交友(贫穷时交的朋友是你一生的好朋友),学会了面对生活,坚强地生存下去。因为穷怕了,也想发财,因为饿怕了,所以有着比一般人更强烈的赚钱欲望。生而贫穷并无过,死而贫穷才遗憾,穷不正是我们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动力吗?

——引自延边人民出版社《穷人怎么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