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福州哪里看中医好

如题所述

  本人多年胃病,各大医院都跑遍,啥中药、西药,吊瓶、按医生说的搞个遍,还穿线疗法3次胃病一直未愈、花钱无数毫无结果,到最后医生药无药可开。建议我回家自己调养。%>_<% 只能靠自己了,到处翻书集、查资料悉心向百余位名医求教总结摸索一套不吃药治胃病方法,胃病至今未犯。现在献出来帮助深受胃病折磨的患者解除病痛。

  1、每天喝水3000ml至5000ml。(病愈后稍微减量)喝水方法,饿时、睡觉前、
  半夜、早起,喝。
  原理;胃病主要就是胃酸过多刺激胃粘膜造成的。喝水可以大大淡化胃酸浓度。
  2,改变睡觉姿势,同样重要,切忌不能往右侧卧姿势。往左侧卧姿势最佳。往左睡,会使胆汁直接流向肠道,(胆汁应该是往十二指肠流的)不至于反流到胃、食道内。
  原理;胃病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胆汁反流到胃里,腐蚀胃壁、食道。
  3、忌口;
  胃病发病期,少吃。吃面片为宜,7成饱就可以。
  忌、(从主→到次)1、酸→酒→过硬→辛辣→腌制食品→油腻→过甜→冷饮→
  凉食→油炸→方便食品。
  按我的方法,不到两个月就好了。

  病愈之后还要 继续、坚持,忌口、再忌前五项即可、根据自身情况而定可能有的只需忌前两项,你可以病愈后你可以试尝一下禁忌之中的食物有啥反应,一般反应要等一天或几天后才会显现。
  胃病多为先天生理缺陷、有遗传性,不能与其他人相比。

  千万不要以为光忌口就可不得胃病。胆汁反流,胃酸过才是得胃病的主要原因,
  忌口只是胃病辅助治疗之一而已。

  目前治胃病最好的药物并不比我的方法管用。特别是胆汁反流、胃酸过多引起的。(现今的医学还没有能力治愈,即使有效也是暂时缓解)一个类型的药物治疗初期效果较明显,时间越长越无效果甚至无效,还产生药物依赖。长期下去对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造成损害,往往胃病没好其它脏器病又来了。与本人方法恰恰相反,我的方法坚持时间越长越显效,且不反弹,长期坚持可以去根。

  现今的医学还没有可以治愈胆汁反流、胃酸过多的药物,有也只是暂时缓解,以后一次比一次严重,连患几次就无药可治了。希望相关部门加大研究,早日研究出来新特效药或更有效快捷的治疗方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3-31
福州 老中医 邱泰渠
邱泰渠的电话是0591—87526186
邱泰渠的地址是福州西门鼓西路376号
地址具体描述如下:

在鼓西路、湖滨路、西洪路与白马北路的交汇处有个立交桥。
鼓西路靠近立交桥那一头,有个小巷(也可以说是小路)在湖滨公寓与东胜大厦(楼下有个大水果摊叫鲜优多果农超市)之间。
东胜大厦的楼下有个大水果摊叫鲜优多果农超市。
沿着这条小巷大概走进去100米,可以看到一个砖混结构的木头房子,门口挂着个小木牌子,上书“医生邱寓”。
老房子曲曲折折,走廊进去有厅有院,邱泰渠医生就在厅中的一张桌子上给病人看病。
由于医生年纪大了,精力不足了,只早上会诊。

邱泰渠建议患者到立交桥旁边的京都老药工医药商店抓药。
那里的药流通快,新鲜,有效啊。
京都老药工医药商店的电话是0591-87548384
地址具体描述如下:京都老药工医药商店在鼓西派出所旁边。白马北路27号。

邱泰渠的传人是邱旦林
邱旦林的地址是福州西门湖头街11号
邱旦林的电话是0591-83708671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希望大家身体健康!

以下附网友文章:
===========================================
1月8日星期天,2摄氏度的天气,这是福州在进入小寒节气后最冷的一天。在福州鼓西路一个小弄堂里82岁的老中医邱泰渠老人一大早就开始为各处赶来的病人看病(上图)。患者们心里有数,老人家年纪大了,只看上午半天。
邱老所住的房子是老福州典型的一座旧房子———砖混结构的木头房子,门口挂着个小木牌子,上书“医生邱寓”。带路的依姆说,第一次上门的病人总不太容易找到这个地方,因为“邱寓”是老房子的第三“进”(一个弄堂里一般有前后三户人家),如今前二“进”拆了,第三进总算好找了一些。

老房子曲曲折折,走廊进去有厅有院,院中种着许多花草,令人怀旧的古居庭院风格。邱泰渠老人就在前厅中的一张桌子上给患者看病。他鼻子上架着老花镜,戴着露指手套正在为病人切脉,神情极为关注。

与邱老的对话注定是断断续续的,因为不断有病人来找他。在这里,老人与患者的关系令人耳目一新:医生不再是面无表情,患者也不再是诚惶诚恐地急诉病情,他们不仅认识,而且常在就诊中聊起家常来。

60多岁的黄阿姨与老伴就是邱老的老朋友,“文革前我们就找他看病,一直到现在,30多年了,女儿这一代也是找他看,都成了朋友了。”黄阿姨缓缓说起与邱老的交情,语气沉静,但沉静中却带着感激。“这几十年下来,邱医生也换了好几个地方,无论他在哪行医,再远我都要跑到那找他看,他看得认真耐心!”

82岁的邱老行医已有50多年,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经历了许多事情,生活跌宕起伏中,也辗转于多个不同的地方。老人记得很清楚,他开始学医的年份是1949年,共和国成立的年份,那年他25岁。“解放前后,人们的生活较为动荡,每个人都要重新找事做,我开始考虑学中医,对这有兴趣,很少人有像我这么大才开始学习的,当时的中医一般是父传子,小时候就要开始学。”年轻的邱泰渠除了有学中医的天赋,运气也特别好,他师从当时在省人民医院工作的知名中医生王德潘,学的是大方脉,也就是什么都学。学生一当就是5年,邱泰渠跟在老师身边学医术,也学为医之道。“当时的省领导都要来找老师看病,上至省领导,下至普通老百姓,无论谁来,他都认真仔细看,中医讲究望闻问切,无论谁,他一样都不落下。”

学成后邱泰渠首先在省人民医院看中医,几年后调入市人民医院,正当事业小有成就时,文革开始了,他被下放到乡下,行医之路一度中断。文革结束后,邱老却再也无法回医院,只好被安排到工厂当了厂医,但就在当厂医的日子里,那些旧时找过他看病的患者或患者的家属朋友从各种渠道打听到他工作的地方,重新找来。邱老说,他都几乎忘了这些患者,但患者还记得他,这让他很是欣慰。

邱老一退休就体会到为文革付出的另一“代价”,从工厂退休的邱老每月只有600多元,而如果从医院退休,他现在每月的退休金至少2000元。好在邱老名声在外,一退休就被南公园“老药工”药店请去做医生。

病人一个接着一个,秩序井然。邱老看病的耐心确实令人肃然起敬。他拿着开出的药方和病人解释其中一些重要中药的作用和开这剂中药的原因,病人不仅对自己的病情相当明白,对他所开的药的药性也相当清楚。

当天上午,从美国回来的72岁的董先生和他太太第二次来找邱老看病。董先生曾肺部感染,且有高血压,感冒一直不见好,在服用了邱老开出药方后病情有明显好转。董太太说,在美国时生病时也想看中医,但唐人街的不少中医是冒牌的,回来找到邱老心里才真正地放心了。

患者中有年近70的老人,也有20左右的年轻人。年轻的小卞家住台江,她一早特意从台江过来找邱老看病,一见到邱老,就让两岁的儿子叫“邱爷爷好”。小卞说,全家三代只要有生病的家人都找邱老看。正当我表示惊讶时,一旁一位60多岁的阿姨笑着说,“这不奇怪,有四代都在这看的,除了自己一家人的几代人,还再加上娘家婆家的,那可就数不清啦。”我突然意识到,当我们羡慕国外有家庭医生时,却忽略了身边还有这样的老中医,他们早已成为这个城市中一部分普通家庭的“家族”医生了。

过了70岁,邱老本打算正式退休了,但病人总惦记着他。一晃又过了10多年,老人家82岁了,仍有这许多的病人来找他。“精力不行了,只能看半天喽,下午嘛,就爱逛逛西湖。现在冬天了,出门前要看看温度计的,低于8摄氏度的,我就不去了,就在家里看书,还有什么?还有就是‘煨铺’啦(福州土话,意为钻被窝)。”说罢,老人家呵呵大笑起来,一脸的灿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