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应力场和应力集中

如题所述

前面介绍的是在受力岩石内部某一点上、某一瞬时内的应力状态分析。在同一瞬时内,岩石内部所有各点,都相应地存着瞬时应力状态。由这一系列的点,在同一瞬时内存在的应力状态所组成的空间,称为应力场。在同一瞬时内,每个点的应力性质、大小、方向可以是相同均匀分布着,构成均匀应力场;也可以是不均匀的,呈有规律地连续变化着,构成非均匀应力场。

地壳中的应力场,是由地壳运动产生的,是形成地质构造的主要原因,故又称为构造应力场。按研究的范围,可以把构造应力场分为局部的和区域的两种构造应力场。按构造应力场存在的时间,又可分为古构造应力场和现代构造应力场。古构造应力场是指在地质发展过程中曾经存在的构造应力场,在地壳或岩石圈中现存的地质构造的形态、组合型式和分布规律都是它作用的结果。现代构造应力场,是指现代仍在活动的构造应力场,它与现代地震预报、防震、抗震有直接关系。

构造应力场中的应力状态可用应力轨迹表现,应力轨迹又称为应力迹线,或应力网络,它定性地表示了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的作用方位。图3-6A、C分别为主应力轨迹图与最大剪应力轨迹图。

图3-6 应力场中的应力轨迹

A—主应力轨迹(σ1)和主张应力轨迹(σ3);B—单元体A的纯剪应力莫尔圆;C—最大剪应力轨迹

对古构造应力场的研究,一般是根据地壳中现存的地质构造的形态、组合型式和分布规律进行反推的;节理统计、岩组分析,以及光弹模拟、数学地质模拟等,也都是重要的方法和手段。

对现代构造应力场的研究,是在地质构造分析基础上用仪器进行实地测定的。

在研究构造应力场,尤其是古构造应力场时,一定要注意把不同期次的构造区分开,把区域性构造应力场与由其诱导产生的局部构造应力场区分开。这样,才能正确地恢复古构造应力场及其发展历史。

根据材料力学实验证明,当受力岩石内部存在孔洞、缺口、微小裂隙等缺陷时,这些缺陷部位容易形成应力集中,使岩石沿着这些应力集中部位首先遭到断裂破坏。

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不同部位的岩石力学性质往往是不同的,因而在一些特定部位容易产生应力集中。韧性强的岩石,容易适应塑性变形,不易产生应力集中;脆性强的岩石,不易适应塑性变形,就容易产生应力集中,使岩石产生断裂破坏。在先已形成的裂隙、断裂的特定部位,由于应力的继续作用,就会产生应力集中,使细小的裂隙发展为明显的断裂,小断裂继续发展成大断裂。例如,在断裂带的端点、拐点、交汇点、分枝点、错列点等部位,在应力继续作用下,往往都会产生应力集中,使岩石进一步遭到破坏,扩大断裂带的范围(图3-7),一些破坏性地震,也往往都是由此产生的。所以,对地壳中的应力集中现象的研究,在构造地质学和工程地质学中,都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图3-7 单向压力作用下剪应力等值线图(据叶洪等,1973)

表示应力集中部位的平面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