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新技术除了放射性碳定年法还有哪些方法

考古新技术除了放射性碳定年法还有哪些方法

1、利用陶瓷科技考古

我国陶瓷科技考古的主要动向有:利用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谱(XANES)等方法探讨呈色元素的价态,从物理层次探讨釉、彩的呈色机制;明清时期斗彩、五彩、粉彩、珐琅彩等制作工艺;基于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西方陶瓷研究等。

2、利用冶金科技考古

我国冶金技术当为独立起源,而在此之后受到西亚的影响,也是不争的事实。值得指出的是,最近在上海光源,采用X射线荧光面扫描分析,发现姜寨黄铜片不同区域的锌含量差异显著,而铅元素呈零星点状分布,其特征与固态还原法制备的黄铜完全相同,从而证明先民在使用天然金属与发明金属铸造之间,都曾采用热煅法或固体还原法冶炼金属。中国最早人工冶炼金属的年代与西亚相近,其冶炼金属为黄铜,不同于西亚的砷铜和红铜——这一事实有力地支持了中国冶金起源的本土说。

3、利用环境考古

揭示古代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探索人类社会发展与所处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即为环境考古。我国环境考古的累累硕果中,最令人震撼而难以忘却的,莫过于夏正楷教授等关于喇家遗址的探讨。4000年前,地震、山洪和洪水给喇家先民毁灭性打击的凄惨场景,借助于他们的研究,居然能够再现于我们眼前。近年来,莫多闻教授等从多个角度综合分析了我国不同地区的古代环境,并从环境角度论述了新石器晚期以来,我国中原地区成为华夏文化中心的原因。

4、利用农业科技考古

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十分关心我国农业考古的研究,他不仅从理论上对我国稻作农业起源作了有益的探讨,而且还利用他的国际影响,于20世纪90年代促成了“中美农业考古队”的组建,并开展了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的发掘,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农业考古的研究。

扩展资料:

放射性同位素C-14的应用 自然界中碳元素有三种同位素,即稳定同位素12C、13C和放射性同位素14C,14C的半衰期为5730年,14C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考古学中测定生物死亡年代,即放射性测年法;二是以14C标记化合物为示踪剂,探索化学和生命。

考古学,即考究古代的学科,属于人文科学,在中国是历史学的分支,而世界其他国家则多从属于人类学。考古学旨在根据古代人类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物质资料,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科技考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9-27
放射性同位素C-14的应用 自然界中碳元素有三种同位素,即稳定同位素12C、13C和放射性同位素14C,14C的半衰期为5730年,14C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考古学中测定生物死亡年代,即放射性测年法;二是以14C标记化合物为示踪剂,探索化学和生命。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9-08
岩石地层划分年代法或遥感考古技术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