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宰相魏徵的徵读音

如题所述

魏徵
拼音:Wèi Zhēng

 魏徵(580~643年),字玄成。唐巨鹿(今河北巨鹿县人,又说晋州市或馆陶县)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

  魏徵少年时贫困,隋末投奔瓦岗军,兵败,归唐。后为窦建德所俘,建德念其才而收之。建德兵败,复归唐,拜太子洗马,事太子李建成。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以其耿直,不杀,且升谏议大夫,后迁秘书监、侍中等职,犯颜直谏太宗二百余次。长孙皇后派人告诉魏徵:“闻公正直,今才得实。愿公常守此志,勿少变更。”一次,李世民“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徵来,匿怀中;徵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贞观六年(632年),李世民在一次罢朝后回到内宫,怒不可遏:“会须杀此田舍翁。”长孙皇后好言劝慰太宗才免除这次灾难。十七年(643年)元月二十三日,魏徵病逝。太宗悲恸之极,谓侍臣:“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
  唐太宗原将女儿衡山公主许给魏徵的长子魏叔玉为妻。魏徵死后,太宗亲赋诗一首,且为之树碑。但不久太宗发现魏徵生前每有谏书,必留副本于家中,太宗疑此举有留为自赏之用,大怒之下,下令推倒魏徵墓的墓碑。太宗亦下旨解除婚约,衡山公主不再嫁往魏家。陈寅恪写道:“幸其事发觉于徵已死之后,否则必与张亮、侯君集同受诛戮,停婚仆碑犹是薄惩也。”太宗伐高句丽失利后,想起魏徵,认为如魏徵在世,必反对出征。若有魏徵反对,太宗自度就会放弃高句丽战事,因此感到魏徵贡献应比以前想像的多,所以回京前,特别下令重新为魏徵树立墓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4-30
Zheng,一声。通“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