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对生活的态度的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

如题所述

陶渊明对生活积极方面表现为: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志,但由于生不逢时,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岁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同时,东晋王朝承袭旧制,实行门阀制度,保护高门士族贵族官僚的特权,致使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像陶渊明这样一个祖辈父辈仅做过一任太守一类官职,家境早已败落的寒门之士,当然就“壮志难酬”了。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义熙元年(405),他坚辞上任仅81天的彭泽县令,与统治者最后决裂,长期隐居田园,躬耕僻野,向往和倡导“桃花源”式的理想社会,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陶渊明对生活的消极方面表现为:一是他虽然非常厌恶当时黑暗的社会,可他没有反抗,而是隐居田园,这是一种逃避;二是大量诗文中表现他困顿中的牢骚不平,又带有一定程度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结论:总的来说,陶渊明对生活的态度—— 积极的成分较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10
积极与消极是相对的概念,不能绝对化.陶渊明的归隐是我国古代文人的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他积极人生的体现.古代文人所追求的人生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仕途顺畅的时候,他们要用自己的才能和力量为天下做一些好事,在仕途不畅时,就加强自我修养,独善其身.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文人的榜样,他在那个时代,不能为天下做什么好事了,只好远离官场,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表现出中国古代有骨气的文人的高尚情操,因此,我认为,他的归隐决不是消极的避世,而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东晋诗人陶渊明一生为人清高孤傲,年轻时一度出仕,但一直厌恶官场,不愿为五斗米折腰,41岁起毅然弃官,隐居于庐山脚下,皈依大自然,回归心灵的淡泊宁静,躬耕田园,饮酒赋诗,过着与世无争、洁身自好、乐天知命的悠闲田园生活。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对人生的更深刻的哲学思考。“自然”一词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庄子所谓“自然”不同于现代人与社会相对而言的客观物质性的“自然界”,它是一种状态,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自然而然的。世间万物皆按其本来面目而存在,依其自身固有的规律而变化,无需任何外在的条件和力量,人应顺应自然的状态和变化,抱朴而含真。魏晋人的“自然”内涵实际包含四层含义:一、自然之道。二、田园山水。三、人与自然。四、艺术与自然。人与自然情况较复杂。包括了气质性情自然。才气之自然挥洒。本能欲望的自然等。生活和生存一字之差,表现的却是不同的人生态度。古人很早就追求这种高雅的生活了,讲求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从古至今,陶渊明式的田园生活态度一直饱受人们的争议。
许多人认为,陶渊明的生活态度是因仕途受挫而向往自然,是一种消极逃避的表现。但我却看到了陶渊明的勇气和率性,在那个人人都想出仕做官的年代,他能放弃自己的功名利禄,安贫乐道,追求自己向往的生活,难道不是一种勇气吗?每个人都有权利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享受自己的生活,既然他追求的就是田园式的悠闲生活,我们又怎么可以强求他去像别人一样追求升官发财呢?又怎能说他是消极的呢?老子不也提倡,一切要顺应自然,清静无为,知足寡欲吗?所以我认为不能以完全世俗的眼光来评判陶渊明以及陶渊明式的处世态度,毕竟他已超脱世俗之外了。
还有人认为,如果人人都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逃避,那么整个社会就无法发展进步了,有人也说,“个人境界的完善,必将导致社会的不完善”。可是如果真是人人都像陶渊明一样,我们的社会难道真的就不会进步吗?人人都能安贫乐道,人人都能享受生活,人人都能从简单的生活中得到满足,这样的社会,难道不能说是和谐与完善的吗?这样的社会中,人们才可以得到真正的自由与幸福。没有贪欲,人人幸福的社会,难道不正是我们一直追求与希望的吗?
更何况,陶渊明归隐自然后,并非消极避世,而是尽情享受自然,醉心山水。在春光烂漫的季节乘一叶小舟,探访桃花源仙境,发现小草嫩绿,花朵妩媚,树木成荫,阡陌纵横,土地肥沃,人人耕种劳作,自得其乐,如此美景一一记录,为后人留下了清丽自然,纯真质朴而又意蕴深刻的著名散文《桃花源记》。在瓜果飘香秋高气爽的时节,陶渊明在自家屋边,看到东边的篱笆下,菊花怒放,艳丽多姿,一团团、一簇簇五彩缤纷,陶渊明悠然徜徉期间,并无意间看到了南山,触景生情,有感而发,欣然写下了“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脍炙人口的诗句。可见,陶渊明式的田园生活态度,并不是一种消极颓丧,不思进取,碌碌无为的人生态度,而是一种在紧张忙碌奔波中寻求一丝宁静,在夕阳西下,夜深人静时,苦苦思索人生的享受快乐、享受生活,享受人生的超然处世态度
可是现实社会,并非人人都是陶渊明,生产力的限制也使社会无法满足每个人的需求,因而至今,我们仍无法理解陶渊明的生活态度。所以,很多人对陶渊明式的生活态度是对还是错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因为它超越了它的那个时代,甚至是现在这个时代。
在当今这个喧闹嘈杂、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像陶渊明所经历过的那些人际关系上的错综复杂,商业场上的尔虞我诈,工作上的阿谀奉承,茶米油盐的家长里短,儿女感情上的聚散离合等等各种各样的矛盾困难,牵绊困扰着每个人的手脚和内心。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如果人人只知道一味地拼命搏斗,不知疲倦地战斗不止,而不知道在合适时候合适的地方驻足,留恋观赏人生道路上的美妙风景,这样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更不是幸福的人生。
我认为,在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解决矛盾投入社会交往的同时,每个人也要时时学会像陶渊明一样,去享受生活,追求心中向往的东西,让身体等一等灵魂。可以在繁忙工作过后,在家里,静静去品一壶茗茶,在喧嚣闹市中偶得自然的清静;欣赏一段音乐,看一段名著,没有微信,没有互联网,没有功成名就,没有勾心斗角,没有怨恨,没有悲伤,静静地享受自然带给的一切,让自己的内心得以片刻的清静与释放,心中既无匮乏之感,也无享受之感,既不觉得苦,也不觉得乐,既无所求,也无所俱,而只感到自己的真实存在,同时就凭这种真实存在的感觉就足以充实自己的心灵,只要这种境界能一直保持下去,处于这种境界的人,就可以自称为幸福。我想陶渊明便是那个可自称为幸福的人吧。
朋友,只要你用心体会,善于采用陶渊明式的田园生活态度,你也能做到像陶渊明一样地享受生活、享受快乐、享受一切。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4-10
陶渊明对自然文明是积极的。一腔挚爱付浅唱,悠然川原托诚怀。信手拈来成诗文,总令读者叹高才。可是,爱了自然,对同类就会陌生。所以,讴歌人类文明的诗文就少。这也是农业古国的通病。再说,天工开物才几百年,“科学人生”的观念,那时被嘲为“巧里嘎杂”,就是不务正业。诗词文章中有记载的也就是沈括和中国的名医著作。后看为弊不算弊,谁能躲开心跳间?文人本是蹈朽才,昨天亦难知今天。
第3个回答  2015-11-06
宪法是约束政府,而不是约束人民的 @美国大兵净多:美国总统候选人辩论很值得一看,开场前每位候选人都有个开场白,兰德·保罗的开场白非常简单,就两句话,他说:各位晚上好,我是个肯塔基州的眼外科医生,我老婆Kelly和我已经结婚25年。我一直致力于保护美国宪法和权利法案,宪法是约束政府,而不是约束人民的,我觉得没有啥是比明白这一点更重要的了。
第4个回答  2015-11-06
很多俗世的问题,自己没有能力化解。又觉得自己才华横溢,岂能与这帮人为伍。
愤然罢官归园田居,然后山水为乐,饮酒作诗。
消极在对世俗的理解有些偏颇,思维一根筋,非黑即白的看待问题。
积极在给后世留下了可以传千古的名诗佳句,是一笔灿烂的文化瑰宝~

更多资讯尽在夜聊APP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