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主要讲的是什么?简单回答

如题所述

主人公阿q,生活在一个叫未庄的农村里。是一个经常被人忽略,而且看不起的人物。

但是主人公没事就找人打架,而且打输了就会说一句,总算被儿子打了。

被人欺负了就去欺负欺负弱者,而且还去勾引当地赵老太爷家的女佣,但是却被人家没收了财产。阿q也偶尔去打打短工,但是自从调戏吴马未遂后。就没有人雇佣他了。后来也去当过小偷,还被抓去替别人顶罪,但是阿都能自己释然。在现在的社会里,很难看到像阿q这种稀里糊涂把自己逼上绝境的人。

扩展资料:

人物介绍

阿Q,一贫如洗,无家无业,甚至连名字也没有,住在未庄的土谷祠,只给人家做短工,平日只要吃饱了肚子,有几文钱,便神气活现地喝酒赌博,调笑打闹,生活满足得很。

1、自尊自大:阿Q本身是个非常卑微而且贫贱的人物,但是他却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甚至是家乡有钱有势的赵太爷,他也认为,“我的儿子将来比较阔的多”。而且因为去过城里,甚至连城里人也看不起,拿别人的缺陷肆意嘲笑,然后引起为荣。

2、自轻自贱:阿Q能够自己贬低自己,而且在自轻自贱了之后,还能够认为这种轻贱使自己的“地位”更加上上。比如,在被人揪住辫子往墙上撞头的时候,阿Q就自己说自己是“虫豸”,将自己贬低为“虫豸”希望别人放了自己。并且在轻贱自己为“虫豸”之后,又犯了自尊自大的毛病,认为自己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所谓的“第一个”就是无上的荣耀,于是阿Q又在精神上胜利了。 

3、自欺欺人:自欺欺人是阿Q常常用于安慰自己的表现,以让自己能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比如被别人打,他可以想象成自己被“儿子”打了,认为整个世界不像样,没了伦理,于是又按照自己的意愿转败为胜,心满意足。

4、欺软怕硬:阿Q本身就是非常卑贱的小人物,身体瘦弱、口才也木讷,不论打架还是骂人都不是别人的对手。于是阿Q在于是发生冲突的时候,就是先估量对手的力量,专门捡软柿子捏,木讷的便骂,力气小的他便打,如果遇到打不过也骂不了的,就说“君子动口不动手”。这种典型的欺软怕硬的行为,也是阿Q精神胜利法的具体表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阿Q正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5-30
《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上最伟大的篇章之一。关于《阿Q正传》主要内容,就由语文小编给大家分享下,希望对你的学习有帮助!
《阿Q正传》主要内容:作品以辛亥革命前后闭塞的农村小镇未庄为背景,塑造了阿 Q这个身心受到严重戕害的落后农民的典型。他无家无地无固定职业,以出卖劳力为生,备受残酷的压迫与剥削。但他不能正视自己的悲惨地位,却以“精神胜利法”自我陶醉。阿Q从盲目的自尊自大到可悲的自轻自贱,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环境里的典型性格。阿Q的阶级地位决定他欢迎革命 ,但他不了解革命,认识糊涂,精神麻木,结果被篡夺了革命果实的封建地主阶级枪毙示众。
第2个回答  2016-05-30
主人公叫阿Q,是一个劳工。总是受人欺负、羞辱,每次都以一种“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典型的欺软怕硬的人。当时的社会背景是辛亥革命时期,阿Q对革命认识不清,却跑去投奔革命党。最终很悲惨的死了.
《阿Q正传》向我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面貌。它的发表,有着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讽刺了一些心灵丑陋的旧中国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2
主人公叫阿Q,是一个劳工。总是受人欺负、羞辱,每次都以一种“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典型的欺软怕硬的人。当时的社会背景是辛亥革命时期,阿Q对革命认识不清,却跑去投奔革命党。最终很悲惨的死了。。这本书说实话我没看太懂。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希望对你有帮助哦。。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6-05-30
鲁迅先生是想以阿q作为代表,去描写当时旧社会人们的共同特征和整个中国人的某些人性弱点.我觉得阿q他的个性非常突出,他与赵太爷,王胡和小d十分之不同,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阿q有着“农民式的质朴,但也沾染了游手之徒的某些油滑”.
  我认为阿q是个可怜的人,因为,他总是受尽欺凌.他只能用“精神胜利法”来自我安慰,自己骗自己,例如,有一次,他被别人打,他就自我安慰说:“是儿子打老子.”还有胜利感呢!
  不久,阿q进了城,还赚了钱回来,结果,别人都对他恭恭敬敬的,赵氏一家对他的态度也改变了一些.我认为这里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弊处:富人受人尊重,而穷人只能受人欺凌.当时的社会就是这样不公平,阿q是可悲的,不单止是他一个人,想必当时的所有穷人也是一样,受尽富人的欺凌,压迫与剥削,真是悲哀!
  《阿q正传》这部小说十分的短,但却表现出当时旧社会的弊处和人性的善良与丑恶,是当时民众痛苦生活的缩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