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兄弟姐妹的尊称

如题所述

1、兄

古代兄弟对兄长的尊称有:令兄、家兄、昆玉、昆仲。

2、弟

令弟:旧时对对方的弟弟的称呼。

3、姐妹
女兄、女弟:古代对姊妹的称谓,或直接称姊妹为兄弟。“姊”又称“姐”,与姊相对者称为“妹”。 

尊称,也叫敬称,是对谈话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表示尊称所用的词叫做敬辞。

按敬辞的词性分三种情况:

1、是直接用表敬称的代词,一般是单音节词,常用的有“汝、尔、子、而、公、君”等,这些均可译作”您。

2、是用名词来代替代词称呼对方,这种词都是双音节词,这种称呼又有三中形式:一般的尊称用“先生、吾子”等。

也可用对方所在的处所或手下的人来代表对方,常用的有“足下、陛下、阁下、执事、左右”等。

还有用官职身份尊称对方的,如“大王、大夫、将军、公子”等。这些名词也都可译为“您”,陛下是专称君主皇帝,可不译,官职身份的也可不译。

3、是用形容词来称呼与对方有关的人物行为,这种词一般是双音节词,前一个为形容词,后一个为与人物有关的名词。常见的有:

尊:尊府、尊兄、尊驾、尊夫人。

贤:贤弟、贤妻。

仁:仁兄、仁弟。

贵:贵体(有问候意)、贵姓、贵庚

高:高朋、高亲、高邻、高见。

大:大礼、大作、大驾。

这些词一般都不需要翻译。

这些敬辞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变化,以上一二两种情况到现在基本不用了。而第三种普遍仍用,这些称呼既很尊重对方,又有亲切感,语言气氛也很和谐。

兄弟,即指哥哥和弟弟。姊妹,又姐妹,即指姐姐和妹妹。姐弟即指姐姐和弟弟。

扩展资料

兄弟姐妹来源于同一血统,古人都以“手足”形容其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并不是每一个家庭的兄弟姐妹都可以相处融洽、亲密无间。

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随着年岁的增加,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所遇到的人、事、物,都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想、行为、性格,以至于造成每个人在不同阶段对人、事、物的不同看法。


不过,做人其实不用太执着、太消极。当自己觉得孤单的时候,想想自己的家人,会发现身边一直有人在守候。

当自己觉得无助的时候,想想自己的家人,会发现原来一直有人在为自己默默的铺路;当自己觉得世界不公平的时候,想想自己的家人,会发现他们一直为自己所付出的关爱。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_尊称

百度百科_兄

百度百科_弟

百度百科_姐

百度百科_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18
(1)兄:又称为“昆”。今天则可用“哥”来称呼兄长。有兄弟数人的情况下,称呼中必须表示出排行,或以数字为排行,或用伯、仲、叔、季这些排行常用语等。(“哥”,古代是用得十分广泛的称呼,可以称父、称兄、称弟、称子。) (2)嫂:对兄的妻子的称谓,或称“嫂嫂”。 (3)弟:是对与兄相对者的称呼。
(4)弟媳:对弟的妻子的称谓,或称“弟妹”。
(5)侄:对兄弟的子女最常见的称呼,也可直接称之为“兄子”、“兄女”,或称为“从子”、“从女”、“犹子”、“犹女”。
姊妹及与其相关亲属
(1)女兄、女弟:古代对姊妹的称谓,或直接称姊妹为兄弟。“姊”又称“姐”,与姊相对者称为“妹”。 (2)姊夫、妹夫:对姊妹的丈夫的称呼,也可称为“姊婿”、“妹婿”。 (3)甥:对姊妹之子最普遍的称呼,还称为“外甥”、“甥女”、“外甥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05

第3个回答  2016-10-30
直系血亲

父系

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

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亲

母系

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

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

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孙:夫妻间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有时孙子是一种不分性别的称呼。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旁系血亲

父系

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

大妈:大爷的妻子

叔:父亲的弟,也称叔叔、叔父

婶:叔叔的妻子

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

姑夫:姑姑的丈夫

母系

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

舅妈:舅舅的妻子

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

姨夫:姨的丈夫

姻亲

丈夫:结婚的女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媳妇:结婚的男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公公:丈夫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婆婆:丈夫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丈人、岳父:妻子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丈母娘、岳母:妻子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儿媳:对儿子的妻子的称呼

女婿:对女儿的丈夫的称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