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意思是:书生离席畏惧文字狱,著作只为谋食保安宁。

出自清代龚自珍《咏史》,原文为: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译文:

在那繁华绮丽的江南富庶之地,无限的恩宠和肆意报怨齐集于名流士林。权贵、幕僚把持着全部大权,内宫佞臣窃据了朝廷要津。

书生离席畏惧文字狱,著作只为谋食保安宁。田横壮士今在何处?难道都已封官拜爵、归顺大汉朝廷?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道光五年(1825年)十二月,作者客居昆山时所作。作者目睹东南富庶地区,坏人当道,政治黑暗,而不少知识分子在清廷高压政策的钳制和恐怖下,又养成了苟安自保的风习,热衷于勾心斗角,争名逐利。作者在诗中对此表达了他的愤慨和讽刺。

思想主题:

诗中借古讽今,深刻揭露了统治集团上层人物趋炎附势、阿谀奉承的丑态,鞭挞了文士阶层胆小怕事、埋头著书、只求一饱的庸俗状况,并借田横抗汉之事暗示士大夫不要醉心于功名利禄、对统治者抱过高的幻想。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庵。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龚自珍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其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咏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8
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咏史·金粉东南十五州》里一名句,“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意思是讽刺那些无节文人,卑躬屈膝歌功颂德。

稻粱谋,原谓羽类之谋取稻粱作为口食(如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后喻指人之为生活而打算;

清·龚自珍《咏史》
金粉东南十王州,万重恩怨属名流。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名句赏析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今译〕中途离席是因为怕听到有关文字狱的消息和议论,著书写作只是为了糊口而已。
〔赏析〕这两句诗写出了清代一些知识分子的典型心情。清前期曾屡兴文字狱,大量知识分子因文字获罪被杀。在这种酷虐的专制统治下,大多数知识分子不敢参与集会,言行十分谨慎,唯恐被牵入文字狱中。他们著书立说,也只是为了自己的生计,弄口饭吃,不敢追求真理,直抒自己的见解。作者是清代后期的一个有叛逆精神的思想家,对这种现象十分愤慨,因而以婉转之笔出之。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