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有着怎样的发展趋势

如题所述

秦以前:选官主要按爵位选官.
西汉:实行察举制,就是令郡县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
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中正意思就是品级,就是按品级、门第选官,世家大族即使无才也能做官,贫贱之人有才也没用.
隋唐:隋文帝时实行分科考试选拔官员,隋炀帝设立进士科,至唐时得到完善.
宋元: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分乡试,会试,殿试.
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形式到内容都严格限制,进一步扼杀了先进思想的发展.

趋势
(1)由以家世、门第为选拔标准,逐渐演变为以学识才能为选拔标准.
(2)由地方评议推荐的方式逐渐演变为以考试作为选拔的主要依据.

由于社会的发展,封建的加深化,原先的九品中正制,世袭制和推举制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封建王朝统治者们需要更多的真正的人才,而不是士族的酒囊饭袋了.并且,天子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士族几代为官,其宗族自然枝繁叶茂,对统治者的统治有很大的影响.所以,科举制的出现是必然的.
科举制从一定程度上对中国教育界的发展起了很大的影响,也给了平民百姓一个机会.但科举制弊端也是很明显的,八股取士以程朱理学为主,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们的思想,也使读书学习更加的功利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1)由以家世、门第为选拔标准,逐渐演变为以学识才能为选拔标准.
(2)由地方评议推荐的方式逐渐演变为以考试作为选拔的主要依据.

由于社会的发展,封建的加深化,原先的九品中正制,世袭制和推举制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封建王朝统治者们需要更多的真正的人才,而不是士族的酒囊饭袋了.并且,天子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士族几代为官,其宗族自然枝繁叶茂,对统治者的统治有很大的影响.所以,科举制的出现是必然的.
科举制从一定程度上对中国教育界的发展起了很大的影响,也给了平民百姓一个机会.但科举制弊端也是很明显的,八股取士以程朱理学为主,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们的思想,也使读书学习更加的功利化.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4-07
秦以前:选官主要按爵位选官;
西汉:实行察举制,就是令郡县举荐孝廉;
到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按品级、世第、门阀选官,世家大族即使无才也能做官,贫贱之人即使你再有才也没用;
隋唐以将:隋文帝杨坚实行分科考试选拔官员,到,隋炀帝设立进士科,至唐时得到完善.;宋元时候,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然后再到明清时候,实行八股取士.从形式到内容都严格限制,用程朱理学进一步扼杀了先进思想的发展.
趋势就是: (1)由从前以家世、门第为选拔标准,逐渐演变为以学识才能为选拔标准. (2)由地方评议推荐的方式逐渐演变为以
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主要依据.(3)将人才选拔有分散的地方击中到中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