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些省份冬季集中供暖

如题所述

中国集中供暖省份有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中国供暖分界线位于北纬33度附近的秦岭和淮河一带,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中国在苏联援助下为城市居民安装集中供热系统。但当时的中国正面临严峻能源短缺,于是作为中国南北分界线的“秦淮线”就成为集中供暖的界限。



扩展资料

2015年11月15日开始,北京、河北、陕西等多个省市正式供暖,标志着北方大部分地区进入了冬季供暖季。近年来,每逢供暖期,呼吁“南方集中供暖”的话题都会成为热点。

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的调研报告显示,并非所有南方城市有供暖需求,真正需要的是国家划定的“夏热冬冷”地区,包括上海、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四川等。这些省份冬季室温远低于北方城市集中供热时的室内温度。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南方供暖成共识,不再羡慕北方寒夜里的“四季如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供暖分界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07

中国供暖省份:秦岭—淮河以北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2省。

中国供暖分界线位于北纬33度附近的秦岭和淮河一带,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中国在苏联援助下为城市居民安装集中供热系统。但当时的中国正面临严峻能源短缺,于是作为中国南北分界线的“秦淮线”就成为集中供暖的界限。

扩展资料:

现行南北供暖分界线制定于建国初期,基于当时经济发展水平的考虑,先解决更为迫切的北方供暖问题。不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们已经有能力解决南方城市供暖问题。

尤其厄尔尼诺等现象导致极端气候频现,冰雪南移,南方城市供暖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有关地方和部门应跳出模式之争,不搞非此即彼的一刀切,根据当地气象条件、能源状况、居民生活习惯以及承担能力等因素,因地制宜确定供暖模式,让更多群众享受到公共产品的便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供暖分界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8-12

中国供暖分界线位于北纬33度附近的秦岭和淮河一带,秦岭—淮河以北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2省(自治区、计划单列市)有暖气供应。

每年的11月15日,中国的集中供暖系统开始工作,并在未来4个月内为居民住所持续输送暖气,这让生活在该分界线以北的数百个城市中的居民欢欣不已。而那些分界线以南的城市——哪怕只是一里之外——则要在没有暖气供应的情况下捱过这个冬天。

扩展资料:

集中、分散供暖各有优缺点,前者能源利用效率高,连续供热效果好,但工程建设规模大、周期长,取暖受楼层、楼体质量、管网等因素影响大;后者建设规模小,管理灵活方便,但热源效率低、污染物控制难度大。

诚然,从个体来看,居民家庭自备的取暖设备,效果或许不亚于北方的集中供暖,但就整个城市而言,自发无序的分散供暖,不仅效率低下,还影响了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

最近几年,“迎峰度冬”成为南方电网的一大景观,一些城市冬季用电频频出现缺口,乃至于不得不拉闸限电,企业被迫停工。同时,供暖缺失导致一些地方取暖产品坐地起价,增加了群众的生活负担。

放眼世界范围,许多发达国家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供暖体制。比如,德国政府相继颁布房屋建筑结构和供热设施节能法规、暖气和热水根据实际耗用量来测量和结算费用的计量法规。

这些法规实施后,德国全社会的供暖能耗整体下降了20%到30%,每年可因此节省66亿公斤焦炭或50多亿升的燃油,同时限制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促进了空气质量的改善。

可见,增加能耗,加剧污染并非集中供暖的死结。只要改革计量模式,探索更灵活的“分散计量”;加快老旧小区节能改造,降低建筑能耗占比,就完全可以扬长避短。

现行南北供暖分界线制定于建国初期,基于当时经济发展水平的考虑,先解决更为迫切的北方供暖问题。不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们已经有能力解决南方城市供暖问题。

尤其厄尔尼诺等现象导致极端气候频现,冰雪南移,南方城市供暖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有关地方和部门应跳出模式之争,不搞非此即彼的一刀切,根据当地气象条件、能源状况、居民生活习惯以及承担能力等因素,因地制宜确定供暖模式,让更多群众享受到公共产品的便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供暖分界线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冬季供暖,南北何必一刀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03-19
中国关于冬季供暖有两种通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国家划定冬季供暖的区域为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14个省份,涉及大约2亿城市居民.另一种说法是:国家规定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南冬季不供暖,长江以北冬季供暖.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02-20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