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乡的经济状况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2

天宝工业当以鸦溪等处的冶铜为开端,至少在汉以前就出现。明清时期,传统手工业如土纸生产,名闻省内外,清代,土纸出口占全县的60%,苏东坡曾慕名访天宝龙洞,亲自深入纸棚与工人定纸张规格,后龙洞土纸称“撕百纸”闽笋生产出现于明末清初,也有数百年历史,由客籍人由福建迁入天宝传入技术。天宝罗酒更是蜚声省内,也有数百年的生产历史。 1955年手工业生产成产了合作社,境内工业开始形成规模,但以后的近20年间,没有大的发展,仍只是几个小厂加手工作坊式的生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乡镇企业开始兴起,并逐步形成了以乡企为骨干,村办、户办、联户办为重点的“四轮驱动”全面发展局面。利用天宝丰富的水资源兴建的黄沙、龙洞两座电站,及若干个体办电站,为境内工业生产提供强劲动力。1983年成立的天宝木雕厂,产品远走欧美;1985年成立的“宜丰县侨丰木材有限公司”,是当时全县唯一的乡办合资企业。此后,非金属和金属产品制作、矿产品开发、竹木加工、电力开发出现了齐头并进局面,尤其是2000年底引资建设的特种钢钉厂,年产值可达到500万元,成为全乡重点和骨干企业。全乡已呈现乡村和私营个体企业一起上的兴旺局面,2000年底,全县有各类企业342个,实现工业产值4352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60.6%。
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天宝乡的经济增厚了实力。至2000年底,全乡财政收入实现387.7万元,比1990年79万元增4.1倍;农民人均纯收入2511元,是199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31元的3.02倍。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天宝乡各项社会事业也日渐进步。2000年底,全乡实现了程控电话和电视光缆传输工程;全乡投资500万元,扩建了二公里多的天宝大道、康复大楼及住院部。集镇建设的美化、亮化、绿化及自来水工程、消防道工程也全面得到完善,集镇的城市功能逐步体现;宜潭公路国家二级油路即将竣工,全乡实现了“三通”(村村通公路、程控电话、闭路电视)。天宝素以重文尚教著称,清之尚友山房、民国时期的培根职业学校,全县闻名。90年代初,全乡普遍投入巨资用于中、小学教育事来建设,1999年,投资20万元兴建的山背小学成为一流设施学校,同年又投资十多万元重建了河思小学。2000年底,全乡有初级中学1所,中心小学及村完全小学11所、教育点2个,总在校学生1352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全乡人民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上下同心,干群同力,左右同拍,各方同向,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到2007年,全乡实现工农业产值15067万元,完成财政收入38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00元。到2007年底,全乡完成了村小教育网点的重新布局,形成了三所完小和14个教学网点的格局,教学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2007年,全乡在校小学生1047人,中学生539人。在2007年中考中,共有52人考取高中或中专,升学率达52.3%,位居全县农村中学的3名。天宝中心卫生院自1996年新建搬迁到集镇新街后,以创建一级甲等医院为动力,不断更新医疗设备,提升医技水平,提高服务 质量为全乡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2007年业务收入达115万元。
天宝乡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不断夯实工业基础,现有木竹加工、小水电、塑料编织袋、钢钉铸造、矿泉水、铁锅铸造、木竹加工机械等多家企业。
生姜、蜂蜜、橙片、青豆、冬笋、闽笋、香菇、木耳等为天宝土特产品,尤以松溪罗酒名誉周边县市。这些年,花卉苗木、山羊又逐步成了天宝的一大特色产业。
2008年全乡实现生产总值2.95亿元,同比增长17.6 %,财政收入556.8万元,比上年净增209.1万元,增长60.1%,农民人均纯收入4646元,净增466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02万元,增长27.3%。
一、工业经济突破“瓶颈”中赶超发展。2008年,我乡外引资金,内激活力,力破工业发展“瓶颈”,构筑起了工业主导型经济增长格局。全乡新上、扩建项目11个,投资在2000万以上的扩建项目1个——万博五金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投资在1000万以上的新入园项目2个——宜丰县丽人木竹工艺品厂、浙江周总的佳兴工艺品厂;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5个——天顺贸易汽运有限公司、天宝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藤桥木竹加工厂、宜丰上岛咖啡连锁店、天宝宝丰木业有限公司,同时我乡一些老企业,宜丰通用铸造厂、天堂木竹制品厂等也在技改扩建中追加了资金,全年实际引进项目资金7280万元。商谈项目还有溪总的塑胶企业、浙江齐优秀老板的塑胶项目。与此同时,全乡工业生产蒸蒸日上,工业企业运转良好,老企业满负荷生产,扩改企业亮点突出,生产能力逐步增加。企业总产值完成2502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企业增加值完成605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4%,销售收入完成25136万元,与上年同期增长36%,企业完成税收516 万元,与上年同期增长55%。
二、“三农”工作兼顾统筹中齐头并进。2008年,我乡以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为重点,统筹发展,农业结构进一步调优,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清洁工程齐头并进。我乡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通过“一卡通”发放各项补贴255.2万元,村级转移支付资金80.31万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做大做强“一村一品”,推进“五彩”农业基地,以辛会、藤桥、松溪为中心的“蔬菜”基地和绿色水稻标准化基地,以草坪村为中心的兰花基地,以辛联、平溪等村为中心的规模生猪饲养基地,以河思为中心的养蜂基地,以床源为中心的养鸭基地初成雏形,呈现出“绿色蔬菜、水稻,蓝水养鸭,白色生猪,棕色蜜蜂,彩色兰花”五彩斑斓、异彩缤纷的以大户为龙头,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的良好局面。全县万亩红花示范基地落户藤桥、辛会、床源等村,平原绿化和“一大四小”工程进展顺利。大力推行乡村清洁工程,不断完善垃圾池、填埋场等软硬件建设,在自然村、集镇健全“三清”工作长效机制,下大力气治三乱、清死角、畅通河道。由于整治成效显著,2007年7月我乡作为典型参加了全省乡、村清洁工程工作会议并作了经验介绍。2008年,我乡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辛会、藤桥、石井、草坪四个试点村的改水、改厕、改路率都在95%以上,并且实行了“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了各项制度建设。
三、民生工程在穷困紧中奋发图新。我乡高度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围绕民生办实事,在全乡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实施完成了六项社会实事,一是投资260多万元完成了天宝到石井公路硬化工程;二是投资30多万元兴修峦林山水库,完善了古村引活水工程;三是投资70万元完成了辛会、辛联、藤桥、集镇的“人饮工程”;四是投资30多万元完成了横岭村村部建设工程;五是投资10万元完成了青年陂辛会段渠系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六是天宝古村已成功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四、社会稳定在促和谐中创新树典。2008年,我乡创新工作方法,坚持以人为本、上下联动、源头治理、以防带治,从基层抓起,从苗头入手,抓早抓小,强化措施,按照“排查阶段零积案,调处阶段零激化,工作衔接零空隙,基层矛盾零上交”的四零目标,建立乡、村、组三级稳控机制,创新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注重事前、事中、事后分类控制,带案下访,主动约访,上门回访,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共化解、调处林业及武吉、天同两条公路建设工作中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157个,有效稳控好了全乡8个重点信访突出问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信访工作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政法工作全县排名第三,信访工作全县排名第一。全乡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分解责任,时刻绷紧森林防火、民房防火、交通安全、食品安全、企业安全生产这根弦,及时排查生产隐患,确保了五个不发生。安全生产工作获得市委、市政府表彰。我乡注重以民生保和谐,高度重视优抚帮困工作,全乡共发放救灾及特困救助29.1万元,农村低保资金30.8万元,城镇居民低保资金53.5万元,五保资金17.7万元,抚恤、优抚费12.2万元,新农合全乡共补偿1309人次,补偿金额54.5万元。2009年的新农合参合人数达到12446人,参合率突破了95.6%,列全县第一。我乡切实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乡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以内,综合节育率达95%以上,出生婴儿性别比控制在100:108以内,合格村创建率达95%。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