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凯勒简介

要具体,不能一句话,最好还有事迹和写过的书名

海伦·凯勒(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一位残障教育家。她在19个月大时因为一次高烧而引致失明及失聪。后来籍着她的导师安·沙利文(Anne 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学会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并且毕业于哈佛大学

是海伦凯勒! ~她是一个聋盲哑
1880年6月27出生在美国亚拉巴马州塔斯喀姆比亚。
1882年1月因患猩红热致盲致聋。
1887年3月安妮·沙利文成为凯勒的老师。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1902–1903撰写出版《我的一生》(有的译作《我生活的故事》)。
1904年6月以优等成绩大学毕业。
1908–1913 著《我的天地》(又译作《我生活中的世界》)、《石墙之歌》、《冲出黑暗》。
1916年遭受婚姻不幸。
1919年应邀去好莱坞主演电影。
1924年成为美国盲人基金会的主要领导人。
1929年著《我的后半生》(也译作《中流––––我以后的生活》)。
1930年旅游英国。
1931–1933年荣获坦普尔大学荣誉学位。访问法国、南斯拉夫、英国。
1936年10月20日老师安妮·沙利文去世。
1942–1952年出访欧、亚、非、澳各大洲十三国。
1953年美国上映凯勒生活和工作的记录片《不可征服的人》。
1955年著《老师:安妮·沙利文·梅西》 荣获哈佛大学荣誉学位
1959年联合国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
1960年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颁布“海伦·凯勒”奖金。
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
1968年6月1日与世长辞。
海伦凯勒延生在美国阿拉巴马州的塔斯比亚城。她天生聪明伶俐,出生不到六个月,便能清楚地说出「tea」(茶)、「water」(水)等几个单字,对周遭事物的感受性更是敏锐。

刚满周岁那年,一天傍晚,母亲趁太阳西下以前,放了一盆热水为海伦凯勒擦洗身子。可是,当母亲自浴盆把海伦凯勒抱了起来,放在膝盖上,正想拿条大毛巾替她包裹身子的时候,海伦凯勒的目光,突然被地板上摇晃不定的树影给吸引了过去。她好奇地看著,看得很入神,眼珠子动也不动一下,而且还忍不住伸长小手扑了过去,好像非得揪住它不可。

当时,母亲虽然已经注意到海伦凯勒的眼神,但是看在母亲的眼里,树影不过是平常又自然的现象,没什麼好大惊小怪的。所以,她万万没有想到海伦凯勒会使出这麼原劲儿往前倾,结果不小心一溜手,竟让海伦凯勒滑倒在地,哇哇大哭个不停。母亲知道女儿受了惊吓,飞快地将海伦凯勒搂进怀里,连哄带骗了好一阵子,海伦凯勒才安静了下来。

事隔不久,母亲一个人静静回想这件事情发生的经过,她发现海伦凯勒的观察力似乎特别灵敏。通常一个周岁大

的婴儿,应该是懵懵懂懂的,对什麼事情都没有企图深入了解的倾向,可是海伦凯勒却别有细腻的之思,甚至於想用自己的肢体去感受变化的奇妙。当然,跟大人比起来,海伦凯勒的表现并不成熟,如果跟其他的婴孩相比,可就不能不算特殊了。

而为人父母的,能幸运地生下一个天赋优异的小孩,当然是得意洋洋罗!每逢亲朋好友到家里做客,不谈起女儿也就罢了,一旦话题转到海伦凯勒身上,母亲心满意足的喜悦,就会自然而然地从言谈中流露了出来。

但是这份喜悦到底能持续多久呢?当父母亲正兴高鸟烈畅谈海伦凯勒美好未来的当儿,海伦凯勒却莫名其妙生了一场大病,这场大病不但夺走了父母心中的希望,更使海伦凯勒变成一个看不见、也听不见的小女孩。

可怜的海伦凯勒,该如何去面对一个没有光线,没有声音的世界呢?这真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通常教育一个五官健全的孩子,已经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了,更何况海伦凯勒又瞎又聋!也许,父母亲他们可以猜测、也可以想像海伦凯勒的心情,但是他们绝对无法体会,就如同海伦凯勒无法体会正常人的生活一样,他们真的无从体会。

起先,父母亲采用实验的方法,一次又一次地尝试,虽然他们失败过无数次,但是日子久了,也摸索出不少要领,他们除了被动地猜想海伦凯勒的比手画脚,有时也教导海伦凯勒凭藉肢体动作,表达喜怒哀乐。

另外,海伦凯勒也学习运用触觉去感受周遭的事事物物。就这样一点一的累积,四、五年以后,大凡孩子们用眼睛、耳朵能感受的,海伦凯勒都能以触摸的方式领略。只是父母亲不是残障教育的专家,所以海伦凯勒学到的肢体语言,只有父母才看得懂,至於外人可就很难说了。

向来关心女儿的父母亲,也一直挂心这个问题,尤其他们想到自己终有年老体衰的一天,到时候要是海伦凯勒仍然不能跟外人沟通,那海伦凯勒往后的遭遇,将是非常悲惨的。於是,在海伦凯勒七岁那年,他们从外地请来一位受过专门训练的苏利文老师。

苏利文老师跟海伦凯勒很投缘,她们认识没有几天就相处融洽,而且海伦凯勒还从苏利文老师那里学会了认字。

一天,老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了「水」这个字,海伦凯勒不知怎麼搞的,总是没法子记下来。老师知道海伦凯勒的困难处在哪儿,她带著海伦凯勒走到喷水池边,要海伦凯勒把小手放在喷水孔下,让清凉的泉水溅溢在海伦凯勒的手上。接著,苏利文老师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下「水」这个字,从此海伦凯勒就牢牢记住了,再也不会搞不清楚。

不过,苏利文老师认为,光是懂得认字而说不出话来,仍然不方便沟通。可是,从小又聋又瞎的海伦凯勒,一来听不见别人说话的声音,二来看不见别人说话的嘴型,所以,尽管她不是不能说话的哑巴,却也没法子说话。

为了克服这个困难,苏利文老师替海伦凯勒找了一位专家,教导她利用双手去感受别人说话时嘴型的变化,以及鼻腔吸气、吐气的不同,来学习发音。当然,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不过,海伦凯勒还是做到了。 盲人作家海伦凯勒,除了突破官能障碍学会说话,更奉献自己的一生,四处为残障人士演讲,鼓励他们肯定自己,立志做一个残而不废的人。海伦凯勒这份爱心,不但给予残障人士十足的信心,更激起各国人士正视残障福利,纷纷设立服务机构,辅助他们健康快乐的过生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5-21
  1、人物简介
  ’海伦·凯勒(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小城镇——塔斯喀姆比亚。是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在十九个月时因患猩红热而被夺去视力和听力。享年88岁,却有87年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在此时间里,她完成了14部著作,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人生故事》等,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2、主要作品
  主要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1902–1903撰写出版的《我的一生》(有的译作《我生活的故事》)。
  1908–1913;著的《我的天地》(又译作《我生活中的世界》)、《石墙之歌》、《冲出黑暗》。
  1929年著的《我的后半生》(也译作《中流––––我以后的生活》)。
  1955年著的《老师:安妮·沙利文·梅西》
  3、人物评价
  海伦·凯勒(1880-1968):伟大的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19世纪有两个值得关注的人,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美国《时代周刊》评选海伦·凯勒为“20世纪美国10大偶像之一”。并且她留给人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勇敢地接受生命的挑战就能够赢得生命中的光明。本书是对海伦·凯勒一生详细记述,被认为是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两大贡献之一。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盲聋哑女作家和残障教育家。1880年6月27日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叫塔斯喀姆比亚的城镇。她在19个月的时候因猩红热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接着,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因为她的导师安妮·沙利文(Anne 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学会读书和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而且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主要作品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海伦·凯勒一生一共写了14部著作。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1-31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盲聋女作家和残障教育家。1880年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叫塔斯喀姆比亚的城镇。她在17个月的时候因为一次急性脑充血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接着,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因为她的导师安妮·苏利文(Anne
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学会读书和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而且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主要作品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海伦·凯勒自幼因病成为盲聋哑人,但她自强不息,克服巨大困难读完大学。一生写了十几部作品,同时致力于救助伤残儿童,保护妇女权益和争取种族平等的社会活动。1964年获得总统自由勋章。
她在黑暗中摸索着长大。七岁那一年,家里为她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也就是影响海伦一生的苏利文老师。沙苏利文在小时候眼睛也差点失明,了解失去光明的痛苦。在她辛苦的指导下,海伦用手触摸学会手语,摸点字卡学会了读书,后来用手摸别人的嘴唇,终于学会说话了。
苏利文老师为了让海伦接近大自然,让她在草地上打滚,在田野跑跑跳跳,在地里埋下种子,爬到树上吃饭;还带她去摸一摸刚出生的小猪,也到河边去玩水。海伦在老师爱的关怀下,竟然克服失明与失聪的障碍,完成了大学学业。
1936年,和她朝夕相处五十年的老师离开人间,海伦非常的伤心。海伦知道,如果没有老师的爱,就没有今天的她,决心要把老师给她的爱发扬光大。于是,海伦跑遍美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周游世界,为残障的人到处奔走,全心全力为那些不幸的人服务。
1968年,海伦89岁去世,她把所有终生致力服务残障人士的事迹,传遍全世界。她写了很多书,她的故事还拍成了电影。苏利文老师把最珍贵的爱给了她,她又把爱散播给所有不幸的人,带给他们光明和希望。
死后,因为她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贡献感动了全世界.并且各地人民都开展了纪念她的活动。
第4个回答  2019-09-24
海伦•凯勒,一个可怜的女孩。她从小双目失明,让她那美好的童年生活失去了欢乐。她不知道这个世界是多么美妙,她不知道春天的花朵是多么艳丽,夏天的树林是多么繁茂,秋天的树叶是多么美丽,冬天的雪花是多么洁白……
  海伦•凯勒,一个顽强的女孩。虽然黑暗像一堵厚厚的围墙,隔绝了她与外面沟通的道路,但她时常以这个目标自勉:在有生之日,要极力学会自立,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量不去增添别人的麻烦。正是应为这种目标,使她身残志坚,她不怕任何的困难,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去奋斗。她的身体虽然不自由,但她的心是自由的。在没有光明的世界里,她用顽强的精神战胜了黑暗,她又凭着自己的智慧,学习了许多知识,并且进入了剑桥女子中学,考进了哈佛大学。写了两本自传,认识了马克•吐温……她的童年经历是多么悲惨,而她却觉得很快乐,很满足了,她对待任何事物总是以一种乐观的心情去面对。
  海伦•凯勒要给我们这些看得见的朋友一个忠告:善用你的眼睛吧,
就像明天你就要遭到失明的灾难一样,珍惜你有眼睛的每一天!
  海伦•凯勒——一个度过了88年生命,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不仅毕业于哈佛大学雷德吉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立起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她一生共写了14部著作,其中《我的生活》是她的处女作,这本书,被美国著名作家海尔博士评论为:1902年文学上最重要的两大贡献之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