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有一个现象,红事不帮忙,白事多远都回去,这是为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22
喜事叫,白事到,喜事一般都能包容,

礼到人不到都能理解,但是白事从最基本的自身利益来说,农村是人情 社会 社,如果别人家有事你不回来,难道你家就不会有事吗,人人都有父母长辈,如果不去帮忙,将来会很很尴尬,很麻烦,我村真事,一个人在外地生活,村里的事基本不参与,他父亲逝世时,除了本家的亲戚,没有人帮忙,没办法,抬棺都凑不够人,他表叔领着他挨家挨户磕头,不答应帮忙就不起来,总算是把他父亲送走了,从那以后,村里的大事小事他都积极参与,再远在要赶回来,因为他还有母亲呢!

这几年从农村来到城里,对红白喜事的看法确实深有体会,红白事的重要程度确实不同。

我从小生长在一个大家族中,在过去那些年,也就是我还没有成家时,我们家每年至少办两回喜事,叔叔伯伯婶子大娘都忙的不亦乐乎,近几年来,由于上一辈都到了古稀之年,岁月不饶人,白事接蹱而来。

我在城里确实很忙,还有一个上小学的小孩需要接送。遇到家里有事,我就要进行一番惦量,基本都是白事回去,红事不回去。为什么呢?我觉的白事比红事更加严肃、更加讲究,主要是你的回去给你的已故的亲人穿孝,这样才显得你孝顺长辈,不参加是一种极不礼貌的行为。而红事就没有这么多讲究,你可以提前在电话里送上祝福,稍去礼钱,主家绝对不会怪怨。欢迎大家留言互动。

说一下我们这边的风俗,我们这边的话红白喜事都是要在村里办;因为都是一个姓的,本家人,所以周围的村子都会过来帮忙。红事基本上就是做菜,白事的话风俗比较多,需要的人手也比较多,所以一般红事会给白事让路,但是也有特殊情况。

我还记得我爷爷过世的时候,刚好和别人家的喜事撞上了,帮忙的人不够。我家和办喜事那家其实关系挺不错的,但是因为办喜事那家在我们村里比较有钱,而我爸呢,又没有什么本事,再加上我爷爷过世的时辰不太好,年轻一辈的和我比较好,到还好;老一辈的态度就耐人寻味了。那年我24岁,我一个个的上门去求,老一辈的都基本有事推脱了;我们当地的习俗是必须下一辈的人去扶灵,然而除了我叔伯这些,我没能找到其他能扶灵的。

出殡那天,有些可能是看我可怜,来了零星来了几个人来扶灵,而且还是因为办喜事那家的新郎官和我玩的好,来到棺材旁,撸起袖子准备抬棺,那些老一辈的才来了那么零星几个。老一辈的没人愿意抬棺的,清一色的都是孙子辈的抬,那天上山,下雨,路滑,再加上我们孙子辈的没有经验,所以很艰难;但是棺材没有触地过。

入土之后,我给大家磕了个头,今天在场的各位,以后但凡有用得到我的地方,招呼一声。没有更多华丽的语言,只是默默记在心里。后来我也是这么做的,村里,但凡那天帮过我的,红白事我都到,哪怕只是喝杯酒都要到。

红事不帮忙的主要原因是,大多家庭办喜事都去饭店定桌了,没有必要那么多人帮忙了

喜事 人不到礼到了就可以说的过去,以后见面的机会还很多。现在人们比较忙,因为村里有喜事就回家,已经不太现实了。很多办喜事的孩子都不认识了,只是和他们父母有感情 ,所以感情上不去参加喜事也可以理解

白事就不同了, 故去的老人都是我们儿时的记忆,他或许给过你糖,或许曾经帮过你的忙,你儿时每天都可以见到的人,现在你也可以记起他的相貌。平时不回来看望,故去了 怎么也的送一程。

这是感情因素,人都有记忆和感情。

再有就是现实的公利了,在外边的人父母大多在农村,村里有谁家有白事你不去,等你家有事了别人会去吗?农村就是人情 社会 ,一个村就是这些人,平时谁家有事都帮忙,已经是一种习惯了。别人家有事你不去,你还怎么在农村混。

红事是喜事,一辈子会有很多次的,而白事是丧事,那个人一辈子也只有这一次了

从频率可以这样说,喜事可以很多次,重要程度远不及白事仅有一次来的重要。

还记得读书年纪,农村的红白两事总是多的。隔三差五可能就会聚在一块‘热闹热闹’,小时候的年纪总是‘人来疯’,恨不得天天聚在一块打闹,可是小时候读书的时间都不多,哪有那么多假给你参与这些,老师就说,不管是什么喜事,一辈子总有多次。可是白事不一样,你们的假只有白事才批。

现在工作了,无关自己的红白事,也只有丧假才有带薪了。

回答这个问题总是让人想起去世的亲人。

红事就是喜事,人多人少都可以,一般也没有什么必须帮忙的地方,妇女儿童都可以。白事就不一样了,必须人多,人少了不够,还必须有棒劳力,我姑姑那里就是,他们村的人都外出打工做生意了,遇见白事必须全部回家才可以,本来村子小,几十几户人家,土葬抬棺材上山,要先把通往墓地的路平整一遍,当天抬棺时一帮人,不少与两倍的人在后面推着才能走动的,差不多要40-50个人才能完成,所以不管你在外面多么牛逼,遇见白事必须回去帮忙,要不以后自己家里有事没有人帮你。

小时候,红白喜事大概都是要三天左右!

包宴席啊,什么什么的都是自己做。

然后自己一家人的桌子椅子碗这些肯定是不够的,然后就从邻居家借把那个桌子椅子,板凳上届的都会贴一个红纸条上面写上他的姓名。然后凑个一二十桌,然后大家就在一起吃饭,然后很多人帮忙煮饭啊,摘菜啊。

反正只要家里有白事的,然后很多人都会自己来帮忙,然后说有事叫就是了

这话有两个地方说的不对,一个是红事不帮忙,这不对,农村只要红事办喜酒的,像娶媳妇,村里人也会过来帮忙,都能整的热热闹闹,所以这么绝对的说不帮,是有些武断。另外一个就是白事多远都回去,这也不对,现在的农村人,也开始有些铜臭味, 不是宗亲白事,多随礼而人不回 ,但要是宗亲,一般人都会回,这是目前农村的一个现状。

题主可能更想表达的是,为什么农村人更倾向于去帮助白事忙而轻红事?这是什么原因呢?农人分析,可能是下面几个原因导致。

最近不知大家是不是看过《大江大河》这部电视剧,剧中的老.书.记,为小雷家可以说是尽心尽力,从开始的分田,到后面村里的窑厂,再到小雷家的辉煌,都有老.书.记浓重的一笔,之后因为侵吞砖厂利益,被四宝举报,晚年极为悔恨自责,最终选择自己结束了生命。

之后, 雷书.记以人死为大,不在追究老.书.记生前的过错 。村里也给置办了厚重的葬礼。个人特别喜欢这部剧的原因之一就是,他把农村的一些人文情怀演绎的极为真实,把小雷家刻画的就如现实里的农村一样,有闲聊嚼舌根的村妇,有爱管“闲事”的一帮老爷子,有村痞子老猢狲,也有很多有想法的年轻人, 这样的农村,过于真实。真实的连人死为大的农村情怀也刻画的淋淋尽致。

是的,农村人死为大, 全村人就算彼此平常再怎么斗嘴吵架,可一旦谁家有白事,大多都会抛开彼此的恩怨 ,过来帮忙,而且整个白事井然有序,各种习俗,礼节,一点都不见手忙脚乱,再远的宗亲,也会赶在老人下葬那天前回来,送老人最后一程,这也是对死者的尊重。不关乎随礼,而红事,人不回来,礼到就行。

所以说,白事再远也回去,是对死者的尊重,人死为大。

如果一个农村人,常年在外,村里的老人去世,总以工作或者其他原因为由不回去,连随礼都不随,将来此人家里有什么事,还会有谁去帮忙?说的难听点, 你家老人去世,你自己扛出去不成? 红事无所谓,没人帮忙还可以在酒店摆酒,白事肯定不得。

有句老话这么说的“ 红事请,白事到 ”,从古至今,农村对白事的看重程度远远高于红事,这是 一种传承,是对生命的敬畏,对逝者的缅怀 ,在外打工的人,红事人不到,村里人谁也不会说,白事不到,就算你随的红包大,村里人也会有闲话,只要你有家人还在村里,就会被嚼舌根。

总结:农村重视白事的根本原因有三点:人死为大、帮别人就是帮自己、一种传承,个人感觉,这样的习俗还是非常好的,起码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死者为大!是中国的传统。人在世时,不管有多大的矛盾,一死百了,尊重逝者。白事是见人最后一面,从此生死两隔,再无见面。孝子守灵,不能离开棺椁周围,外边的需要很多人帮忙。在我们老家那边的风俗是,办喜事可以招找人帮忙,如果是白事,是不能找人帮忙的。乡亲们全靠自觉去帮忙。如果人少了,会说这家人缘不好。主家没面子,难看。而同样结婚你家的人少,不会有人说你。喜事你去是锦上添花,白事你去是雪中送炭。是份大人情,因此喜事你忙可以不去,礼到了就行了,白事就赶回去了。

喜事是锦上添花,丧事是雪中送炭。喜事是高兴的事需要大家来捧场,共同分享主家的快乐,如果确实有要紧事不能回去,托人送去祝福主家也不会介意,因为本来就高兴的事不会因为某一个人不来而不高兴。丧事就不同了,是悲事,家里有人离世,正是需要亲朋安慰的时候,正需要有人说宽心话的时候,而且主家这时候都沉浸在悲痛之中,需要亲朋帮助料理丧事,这时候如果要紧的亲戚朋友不回来那就会更加心寒。

停灵的照片

中国以孝为尊,农村人更是重感情,一是每个人都有落叶归根的思想,虽然在城里打工,但是根永远在农村,自己的亲戚或者自己认识的人过事了回家去送一程也是寄托自己的感情,也是怀念乡情。二一个是农村千百年来形成的一家有事千家帮的生活习惯。一家人的力量总是渺小的,谁家都有老人,谁家都会遇上伤心事,这就需要互相帮衬着。

即将出殡的照片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农村办丧事的习俗;有奠酒一说,老人去世,先是停灵数天,老少几辈的亲戚朋友都会在下葬的前一两天来灵前磕头奠酒,不管是老一辈的亲戚还是下一辈子孙的亲戚都会去,要好的朋友也必然会到,来给过世的人告别,这期间孝子孝孙也会行跪拜礼感谢亲朋来为过世的人上这一柱香奠这一杯酒,感谢亲朋的情谊。

下葬时的照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