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事业单位工勤岗位?有前途可言吗?

如题所述

什么是事业单位工勤岗位?

事业单位工勤岗,一般指的是:做清洁,后勤之类的岗位。在以前,这些编制待遇比一般岗位待遇差,现在跟一般岗位做的事情差不多,待遇也差不多。比如:有个人的编制是工勤人员,现在不是做清洁后勤之类的工作,也可以分配来做民政、统计、社保工作。

事业单位的岗位类别分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勤人员。管理人员一般是指行政管理人员(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一般是指从事某种专业技术的人员(属于技术干部),工勤人员一般指工人。工人分为:技术工人和普通工人两种。“专技”指的是专业技术人员,而不是技术工人

有前途可言吗?

可能不大理想,具体如下列几点:

1.前途整体受限。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逐步推进,再加上事业单位逢进必考的机制,事业单位工勤以后的比例肯定会降低,除了年度退役军人政策性安置之外,事业单位工勤的岗位肯定是要减少的。一个岗位的消亡,就代表着这个岗位可有可无,现有的无非是在逐步消化存量。这一点机关工勤更是如此,机关的行政编制工勤只出不进,直到工勤全部退出历史舞台。

2.工资起步不高。事业单位工勤人员的工资,特别是退役军人回到地方后,多数只能套到中级工,还是拿服役年限换来的。更多的有可能是从初级工开始,工资确实低得很,让人很不适应。特别是我们退役士官在部队工资比较高,回来安置上班之后,工资直接对半砍还拐个弯,搁谁谁也不愿意啊。我们下属单位有个四期士官回来就给套改的中级工,一直吵吵着,最后也是今年参加工勤考试过了给定个高级工。

3.个人提拔无望。尽管事业单位是按照岗位管理,在岗位上取消了干部身份和工人身份,但是工勤人员无论转岗管理岗还是专技岗,都不可能改变自己的工人身份,档案中不会因为转岗而更改为干部身份,因此在上级党组(委)进行调整提拔干部时,是不会考虑工勤人员的,也就注定了不可能被重用。

4.转岗可能受限。一个单位的管理岗位和专技岗位,按照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管理制度,比例是基本确定的,特别是随着事业单位改革,机构精简合并,事业工勤人员想要转岗,势必要从原有的管理岗和专技岗人员手里抢饭碗。而转为专技岗,难度偏大,条件比较高,工勤人员需要相应的职称资格,否则基本没戏。而转为管理岗,首要的是单位要有空缺职数,还得领导同意,无形中增加了转岗的难度。

5.等级晋升受限。岗位管理制度实施以后,工勤人员可以通过竞聘转为管理岗位,但是原则上只能在单位中层副职以下竞聘,而且首次不能竞聘有领导职责的管理岗位。同时很多地方,在等级晋升上也设有门槛,比如副处级单位最多竞聘到管理八级,正处级单位最多竞聘到管理七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