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真的会枯竭吗?

如题所述

某些降水稀少的区域水资源会枯竭,古代一些部落文明就有因水资源枯竭而消失,不过整个地球水资源总量十分庞大,枯竭的可能性很低,只是水资源分布不是很均匀。

整个地球的储水量十分丰盛,尤其是海洋,平均深度3000米,除非是太阳变红巨星将海水全部蒸干、地球大气层磁场消失然后被太阳风吹散等极端的事件,地球上的水够人类用到天荒地老,毕竟人类应用水也产生水(生理活动会产生水,某些化学反应也产生水),总体上基本是平衡的,所以地球上的水不会因为人类的应用而减少,地球水分的损失目前主要是通过水蒸汽分子的热运动,绝大多数因为地球重力影响聚集在近地表,可也有极少数会通过热运动逸散到太空中;当然也会有太空中的水资源以水冰的形式被地球俘获,又补充了地球的水资源,只是量也非常少。

不过当说到水资源通常是指淡水资源,吃喝都是用淡水,建筑也用淡水,主要是咸水中的矿物质会加快钢铁的腐蚀,而淡水分布在陆地上,来源是海水蒸发以及季风带来的降水,总量只占全球水分的2.5%,而大部分淡水还是以固态冰的形式存在于南极、高山雪原,能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就相当少了,而陆地也十分庞大,环境类型十分多样,这么点水资源分布在陆地上就会有很明显的地区差异,像贝加尔湖储存的淡水量甚至占淡水总储量的20%,是我国淡水资源的8倍,淡水分布不均匀就导致人口的分布不均,但总体上都是居住在水源附近。

有些环境类型十分脆弱,比如我国内蒙等地区的草原,因为地处内陆,海洋水蒸汽难以到达,因此全年降水较少,若是过度放牧或者表面被挖掘,就会导致草原的固水能力下降,使得本就不丰富的水资源再次减少,导致土壤不适于植物生存,于是就会导致荒漠化。我国的四大沙地就主要是人类活动引起的区域性沙漠,毛乌素沙地曾经也是水草丰茂,也居住这很多牧民,自唐朝时就有了一定的沙化,到了明清就形成了一片较大的沙地,人口也因为环境恶劣而逐渐迁出。所以水资源的枯竭只要指的是某些区域内,水资源的循环会使枯竭的水分布在其它地方。

几十年来由于卫星的发展,获得了大量的地球卫星图像,可以明显看到有些大型湖泊水域面积的缩减,所以国外的有些媒体就老宣传水资源枯竭之类的话题,但此消彼长,有的湖泊面积持续扩大。由于地球气候的变暖,降水正在重新分布,比如我国东部过去夏季降水分布的特点是中间少南北多,如今却会有一些反常的降水导致洪涝的发生,有些原来降水较多的地方却也会发生干旱。降水分布的变化导致水资源的重新分布,我国青海湖主要汇聚周围的几条淡水河,水的来源以高山融雪为主,近15年湖面积持续扩大,再过不久就能回到曾经湖面积最大的时候。

由于工农业的发展,也会造成一些水资源的问题,尽管区域内的储水量可能没有减少,依然会导致水资源的不及用。总的来说,水资源的分布受自然变迁和人类活动影响,水资源的重新分布会导致人的重新分布,若不保护区域内的水资源当然会导致生存困难,已经建成的城市若是要搬迁耗时耗力。

我们总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宣传广告或是短片中了解到现在可以供给人类使用的水资源已经非常的稀少了,它们随时都会可能因为人类使用过度而枯竭最后消失在地球上。而水源又是生命进行活动的必要条件之一,要对它进行保护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

其实站在科学的角度上来解释这件事,不能完全说不对但其实是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地球上的水系统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严格意义上来说水不会减少也不会增多,因为这些水资源都是处于一个非常稳定的状态。

根据统计,地球上目前的水储量大概有13亿立方千米,这就是整个地球上的水系统中的水了。而且这些水在地球刚刚诞生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 历史 相当的久远,而且因为地球的特殊环境,水资源受到了磁场以及大气层的限制以后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会“逃窜”到太空中,但量是很少的,少到可以几乎不在意。

而且大家有所不知,虽然说我们很害怕彗星这样的小行星哪天会撞上地球给地球带来麻烦,但其实彗星每一年都会给地球送一些礼物,这些礼物就是水资源了,虽然量非常的少但也总比没有好的多。甚至有科学家猜测,地球上的滴一滴水就是由彗星带来的,在太阳系“大轰炸”的时候,地球上绝大部分的水都是彗星赠送的。

而且根据现在的化学知识来看,宇宙中虽然是真空的,但其实这真空的环境中也并不缺少水资源。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宇宙中除了氢氦之外,最多的元素就是氧以及碳,氢氧结合在一起后会变成什么物质呢?就是水资源了。不过虽然话是这么说,人类当然还是非常缺水的。

别看地球上有那么多的水资源,但人类缺少的是淡水,没有经过污染的淡水,缺少可以用以维系生命的淡水。虽然海洋几乎遍布了整颗地区,但因为含盐量实在是太高,高到那个数值人类根本无法忍受,再除去处于冰封状态的南北两极的冰川,人类能够使用的淡水只有0.036%,这个数字真是小到可怜。

既然淡水资源已经稀缺到这个地步了,人类为了日后能够安稳的生活在地球上还是尽量要想想办法来缓解一下这个问题。节约水资源的使用是必然要做的一件事,如果过度的浪费最后倒霉的也只能是人类,虽说现在人类是地球的“主人”,但人类与咱之间仍旧存在着一种平衡,若试图去打破最后被扼杀的不是自然而是人类。

水资源不会枯竭,但是可供人类使用的清洁淡水资源将越来越少。

学过水循环的都知道,水会以液态、气态、固态三种形态在地球生态系统中不断的循环。水循环就是地球不同的地方的水通过吸收太阳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一些地方,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形式。

海陆间循环:是规模最大的水循环,海洋占据地球71%的表面积,海水在广阔的海面上蒸发成为水汽,随着大气运动进入陆地,在一定条件下水汽凝结为液态水降落至地球表面,降落到陆地上的液态水一部分会渗入地下,一部分会被植被拦截,大部分会形成径流,汇入大江大河,大江大河再奔腾几百乃至几千公里汇入海洋。

大诗仙李白有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如果李白当时知道海陆间循环的原理,就不会写出这句诗了,因为黄河水流入大海还会回来的,只不过是用另一种形式回来。

陆地内循环:发生在陆地和陆地上空,主要有降水、地表径流、蒸发三部分。

海上内循环:发生在海洋和海洋上空,主要有降水、蒸发两部分。

水循环对地球的意义是巨大的,它能够净化水质,保证陆地水资源的更新,使生物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它还能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的交换,影响全球气候,塑造地表形态。

所以,除非逃逸到外太空或是发生聚变,水都会在地球生态系统中不断的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那么,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为什么还要节约用水呢?因为这里所称的水是指所有的水,而非人类可以直接饮用的水。

地球上的水体积共有13.86亿立方千米,约等于136亿亿吨,其中97.2%的水在海洋里,我们都知道,海水不能直接喝,必须淡化净化之后才能饮用。

而少得可怜的淡水当中,又有2.15%在极地和高山的冰川当中,约有2920万立方公里;地下水占0.632%,约为135万立方公里;云中水蒸气占0.001%,约为1.3万立方公里,大约有5000立方公里水参与到水循环过程中,每年循环45次。前面这些淡水都是难以利用的,我们可以直接利用的是湖泊与河流的水,只占地球总水量的0.017%,河流总水量为1250立方公里,淡水湖为12.5万立方公里。

所以理论上说,水是无限循环的,但可供人类使用的水却极少,而且还在面临严重的污染,全世界每年会污染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人类对淡水的消耗速度大于自然补给速度,可供使用的淡水越来越少。联合国预测,到2025年,全球将有18亿人面对绝对缺水的局面,全球三分之二的人面临淡水供应紧张或限制。

好在很多国家都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希望未来 科技 进步之后能改变人类面临的缺水困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