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针怎么看图解

如题所述

指南针怎么看如下。

从外形上看,指南针的表盘与手表非常相似,呈现出圆形,并带有一圈很精确的刻度,南是在刻度为180度的地方,北是刻度为0度的地方,东则是刻度为90度的地方,西是刻度为270度的地方,通过闭合磁感线,指南针可以正确的指出方位。

指南针处在静止状态时,红色一端指向的方位就是南方,接着你缓慢的将指南针转动,直至白色一端与表盘刻度上显示的“南”完全重合方可停止转动,此时指南针所指向的方位就是你的实际地理方位。

扩展资料:

指南针的社会反应。

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对地理大发现和海上贸易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指南针的发明源于中国古人如何定向问题的研究,也表明古人对如何定向问题的重视,为此,指南针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古代中国人将指南针用于军事和航海的活动,也被用于堪舆术,后来还辗转传入欧洲,在欧洲的航海活动和地理大发现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航海技术发明中,指南针也是最重要的单项发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指南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27

多乐安全小故事

详情
    官方电话
第2个回答  2020-04-02

指南针怎么看(如图)? 
 
上面有EWSN 指针总是会指向S或N 指S就是南 指N就是北 北纬 
从地球赤道平面向北量度的纬度。符号为N。自北纬0°~90°。地球上的纬度的一种。地面上的点在参考椭球体上的纬度,即过该点的参考椭球体的法线同地球赤道平面的交角。它不考虑地球内部物质分布不均和地形的影响,故不同于天文纬度。但地理纬度是由天文纬度订正而得。它同天文纬度的差值不超过30〃。通常说的地理纬度,概指此而言。从赤道向北量度为“北纬”(N);向南量度为“南纬”(S)。由0°~90°。 
东经 : dōnɡ jīnɡ 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或经线。参看〖经度〗、〖经线〗。 经度 
为了区分地球上的每一条经线,人们给经线标注了度数,这就是经度。 实际上经度是两条经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 
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首都伦敦格林威治天文台原址的那一条经线定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从0°经线算起,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作代号。东经180°和西经的180°重合在一条经线上,那就是180°经线。在地图上判读经度时应注意:从西向东,经度的度数由小到大为东经度;从西向东,经度的度数由大到小,为西经度;除0°和180°经线外,其余经线都能准确区分是东经度还是西经度。 
经线 连接地球南北两极的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线,也称子午线。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都呈半圆状且长度相等;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
 
回答完毕,希望我的回答能够使您满意!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0
使用指南针,可使地图和实际地形的方位一致,探知现在你所在的地点和寻找的目的地的方位。
指南针务必水平地拿着,而且要远离以下列举的各种物品,才可避免磁针发生错乱:指南针应离铁丝网10米,高压线55米,汽车和飞机20米,以及含有磁铁如磁性容器等10米。

方法/步骤
结构、性能
  
  1.方位测量机构:由罗盘、方位框、瞄准器及瞄准玻璃等组成。方位分划外圈为60—00密位分划制,单位为0—50密位;内圈为360º分划制,单位为5º。方位指示精度为0—25密位。
  
  2.距离估定器:有瞄准器及瞄准玻璃等组成。瞄准玻璃上刻有距离估定线及密位分划线。当壳盖与壳身之测距定位线相对准,瞄准器处于垂直位置时,距离固定线与瞄准器组成10:1之比例测距固定器;密位分划线与瞄准器组成密位测距估定器。距离估定器的测距精度为5%。
  
  3.俯仰角测量机构:由俯仰瞄准器、俯仰摆及锁紧机构等组成。其量程为±90º、单位为5º。俯仰角测量精度为2.5º。
  
  4.里程测量机构:由里程测量表轮、里程表、里程表针及齿轮系等组成。里程表有1:100000;1:50000;1:25000三种分划,单位为公里。里程测量精度为2%。
  
  5.坐标梯尺:由相互垂直的两组测尺组成。长尺80mm;短尺20mm。单位1mm。坐标梯尺测量精度为0.5mm。

测方位角:以判定方位、标定地图、指示目标等。
  
  例一:测站立点至目标的磁方位角。
  
  打开指北针,使壳盖至最大位置,将指北针托平,(单眼紧贴瞄准器)调整瞄准器的角度,使透过放大镜能清晰的看清方位指标线及所对应的分划值。瞄准时通过瞄准器上的长缝和瞄准线瞄准目标,此时方位指标线所对应的密位分划值,即为站立点至目标的磁方位角。
  
  例二:标定地图—使地图上北方与现地正北方向一致。
  
  展平地图,将指北针坐标梯尺长边与地图上磁北方向线(即地图中的PP'虚线)密合,此时坐标梯尺始端应指向地图下方,转动地图,使指北针方位指标线对应值指示为零。此时地图即已标定。
  
  例三:利用地图量测站立点至目标的磁方位角。
  
  按例二方法先将地图标定,使指北针坐标梯尺长边通过站立点和目标两点或这两点延长线,坐标梯尺的始端应指向站立点。此时方位指标线所对应之密位分划值即为站立点至目标的磁方位角。

估测距离:
  
  ① 已知北侧目标的间隔,估测目标至站立点之间的距离。
  
  根据目标间隔在瞄准玻璃上所占的大小,可按10:1的比例公式或密位公式来估算距离。
  
  比例公式:
  
  立足点至目标的距离(米)=目标间隔宽度(米)x 10 / 目标占两估定线宽度的倍数
  
  密位公式:
  
  立足点至目标的距离(米)=目标间隔宽度(米)x 1000 / 目标所占的密位数
  
  例四:已知前方目标高压电杆之间隔为50米,电杆高为8米,试用比例测距或密位测距两种方法,估测目标至站立点间的距离。
  
  打开指北针,使壳盖与壳身之测距定位线对准,将瞄准器置于垂直位置,用单眼紧贴瞄准器长槽,通过瞄准玻璃上的分划线观察目标。
  
  测得两电杆之间隔(50米)占两估定线宽度的倍数为1.25,通过比例公式可求得:
  
  立足点至电杆的距离=50X10/1.25=400 米
  
  测的电杆之高(8米)占密位分划线两小格(20密位),通过密位公式可求得:
  
  立足点至电杆的距离=8X1000/20=400 米
  
  ② 未知被测目标的间隔,估测目标至站立点之间的距离。
  
  例五:在河彼岸有敌阵地新建暗堡,估测暗堡至站立点之间的距离。
  
 
 打开指北针,测的目标至站立点的磁方位角为45—20密位,在垂直于目标的方向寻找一辅助点,使目标至辅助点的磁方位角之值在原来的基础上变化1—00
密位,例向右当测得辅助点至目标的磁方位角为44—20密位。此时用步测法或其他方法,若测得辅助点到立足点的距离为40米,则站立点到目标的距离为其十
倍,即400米。
  
  注:按上述方法测距,如再减少5%、如400米-400X5%=380米,此时测距精度能提高2%左右。
第4个回答  2023-03-18
通过看指针指示的方向。
指南针的表盘上一般都会有N、S、W、E标志,分别代表北、南、西、东四个方位,有一些还会标志NE、NW、SE、SW,代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位。将指南针水平放置,在原地转圈后指针红鱼端指向的方向就是实际的方向。指南针在古代叫司南,其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的磁针,磁针在天然地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辨别方向。
物理上指示方向的指南针的发明有三类部件,分别是司南、罗盘和磁针,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和军事等方面。指南针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人类的科学技术和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最早应用于祭祀、礼仪、军事和占卜等方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