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生命之谜中美国科学家发现了什么

如题所述

金星上存在过生命吗?——《宇宙生命之谜》

1988年1月,苏联无人宇宙飞船发现“金星上有两万个城市遗迹”“金星上曾有过充满水的大海”,美国发射的探测器也拍摄到关于金星城市废墟的照片。科学家推测亿万年前金星上应该存在过智能生物,但是金星强烈的温室效应导致水分蒸发、生态环境恶化,智能生物最终灭绝。如果这个推测是真的,那就说明地球之外曾经有过,甚至现在还有智能生物存在着,也许就是三体星人?

一、三体星人会入侵地球吗?——刘慈欣的《三体》

自古至今,璀璨的星空让人类展开想象,创造出了无数奇幻的神话,科幻小说家刘慈欣的小说《三体》也与星空有关,但科幻作品不是神话,而是在科学基础上对宇宙进行的冷静观察与思索。

《三体》书中有一章“射手和农场主”提到两个假说:“射手假说”和“农场主假说”。这两个假说是什么内容呢?

“射手假说”

有一名神枪手,在一个靶子上每隔十厘米打一个洞。设想这个靶子的平面上生活着一种二维智能生物,它们中的科学家在对自己的宇宙进行观察后,发现了一个伟大的定律:“宇宙每隔十厘米,必然会有一个洞。”它们把这个神枪手一时兴起的随意行为,看成了自己宇宙中的铁律。

“农场主假说”

一个农场里有一群火鸡,农场主每天中午十一点来给它们喂食。火鸡中的一名科学家观察这个现象,一直观察了近一年都没有例外,于是它也发现了自己宇宙中的伟大定律:“每天上午十一点,就有食物降临。”它在感恩节早晨向火鸡们公布了这个定律,但这天上午十一点食物没有降临,农场主进来把它们都捉去杀了。

了解了这两个假说,你是不是觉得靶子上的科学家和农场中的火鸡太笨了,居然把人类操纵的偶然事件看成宇宙间的必然定律,还以为自己获得了伟大发现呢!但是如果火鸡和靶子上的科学家就是我们人类自己呢?人类的科学家每天也在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探索,他们也发现了很多了不起的科学定律。假如人类的科学发现其实依赖于其他高级文明的随意行为,假如人类的科学家发现的宇宙定律其实只是宇宙间的偶然现象呢?这是不是一件细思极恐的事情?

在《三体》中,人类的很多科学家就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他们发现自己所生活的宇宙其实由更高层次的三体星人操纵,自己引以为豪的科学定律其实只是由偶然现象推理出的。而同时,三体星人所在的星球受“三体运动”影响,3颗毫无运动规律的太阳彼此吸引、做着无规则运动,致使三体星球遭受无数次的毁灭与重生。三体星人亟须逃离母星,去外太空寻找更适宜生存的星球。

当三体星人收到地球人发送的地球坐标,会做出什么决定?人类能否保护地球、制止三体文明的攻击?如果你想知道这一奇幻故事的发展和结局,就找来《三体》这部科幻小说读一读吧,即便有些内容你可能读起来不那么明白,相信你也一定会被书中的某些内容所打动。

二、地球:我从哪里来?

“盘古开天地”的神话里说:很久以前,天地混沌一片,从沉睡中苏醒的盘古抡起斧头朝周围的黑暗劈去,形成一条巨大的裂缝。轻的东西向上飞,变成天;重的东西向下落,变成地。盘古害怕天地还会合在一起,他双手用力撑天,双脚使劲蹬地,最终天地形成,盘古却累死了。死后,盘古的气息变为风、云,声音化作轰隆隆的雷声,双眼变成太阳、月亮,血液变成奔腾的江河。

这则神话其实是远古先民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去解释地球的起源问题。几百年来,随着哥白尼“日心说”的建立、科学观测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也在日复一日地探索地球诞生的秘密,他们认识到研究地球的起源问题其实就是研究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问题,因为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关于太阳系的起源出现过40多种假说,你知道都有哪些假说吗?

1745年,法国博物学家布丰提出的“灾变说”,这是最早对太阳系起源问题进行科学解释的假说。他认为,曾经有一颗大彗星与太阳“擦肩而过”,从太阳身上碰撞出的物质脱离太阳后形成了行星,这其中包括地球。后来,英国天文学家金斯在1916年修改了“灾变说”,提出是一颗恒星与太阳“摩肩接踵”,从太阳身上分离出一些物质,形成了行星。

1755年,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星云说”。康德认为,太阳系由星云的相互吸引和排斥形成。宇宙中飘浮着很多云雾状天体——星云。由于万有引力的作用,星云的分散微粒相互吸引、逐渐凝聚成一些团块,这些团块继续凝聚周围的微粒,致使团块逐渐增大。但体积变大的团块之间还会相互排斥,团块发生偏转后形成了旋转运动,处在中心、被其他团块围绕的最大团块形成太阳,在太阳周围做旋转运动的团块形成了行星。

1944年,英国天文学家霍伊尔提出“双星说”,他认为太阳系由两颗星演化而成,主星演化为太阳,另一颗星演化为行星。

20世纪初,比利时天文学家勒梅特提出了至今最广受认可的“宇宙大爆炸说”,并由多位科学家不断完善。该学说认为宇宙起源于一次瞬间爆炸。宇宙起初只是一个密度极大、温度极高的“奇点”。200亿年前,宇宙发生瞬间大爆炸,体积开始膨胀,温度急速降低,直至46亿年前,行星才形成;38亿年前,地球的古老岩石才形成,而宇宙的膨胀却永无休止。

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探索地球“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的终极问题,但是目前无论哪一种假说都存在无法解释的问题。因此,找到有力的支持证据,并从各方面自圆其说仍是摆在科学家们面前的难题。

三、宇航员们的太空生活

你有没有幻想过自己遨游太空的情形?在失重的太空环境,你可以像孙悟空一样,一个跟斗就翻十万八千里;也可以像哪吒一样,脚轻轻一蹬,就像踩着“风火轮”一样自由飞行;还可以尝试各种奇特的睡姿,躺着睡、坐着睡、站着睡、飘着睡……真是有趣极了!你想了解一下宇航员在宇宙飞船上的真实生活吗?

民以食为天,吃是宇航员生存的头等大事。宇航员在太空中的食物重营养,轻口味。以前的宇航员一般吃半固体食物,比如肉糜、水果干、菜泥,这种食物包装在像牙膏一样的铝管中,宇航员进食时就像挤牙膏一样把食物挤出来放进嘴里。吃饭时,宇航员一定得固定食物、餐盘,还要细嚼慢咽,否则一不留神,餐盘、食物就会“长翅膀”飞走。宇航员喝水要借助吸管,因为太空中的水不会流动。有时,零重力导致的脑充血还会影响味觉,宇航员会食欲不振,吃什么食物都像感冒了似的没有味道,因此厨房里还会配备香辣刺激的调料、食品。

那宇航员怎么解决大小便问题呢?搭载“神舟五号”进入太空的中国第一位飞天航天员杨利伟,穿着纸尿裤在太空中飞行近24小时,纸尿裤就是他的“移动厕所”。如果飞行超过两天,飞船就需要安装厕所。飞船内的马桶是抽气马桶,靠气流吸力把大小便带走。宇航员要把屁股紧贴在马桶壁上,大便会被气流吸走装进专门的收集袋,尿液则会在专门的仪器中消毒、净化,转化成飞船上可用的水。

睡觉是困扰宇航员的一件难事。由于航天飞船绕着地球旋转,24小时内会出现多次日出日落,“黑白不分”的宇航员只能自己定闹钟安排工作和休息。宇宙飞船上没有床,在失重状态下宇航员找不到躺下后全身放松的感觉。于是,他们钻进固定在舱壁的睡袋里,拉上拉链,把自己裹得像只蚕茧一样睡觉。

宇航员在太空上也能洗脸、洗澡。因为太空中水不会流动,飞船上也没有排水系统,宇航员刷牙后,只能把泡沫吐在卫生纸上。

飞船上有太空浴室。宇航员打开淋浴头洒水的同时,浴罩下部的抽风机就可以抽水,这种感觉就像在地球上洗澡一样。但是,太空舱内储水有限,洗澡也变得很珍贵,宇航员平时只能用浸透沐浴液的海绵擦拭身体。

随着科技的发展,宇航员的太空生活正在不断改善,变得越来越舒适,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你就可以以旅客的身份好好体验一番。

四、地球上最冷的村庄

你知道自己所生活的城市在冬季最冷时气温能达到多少摄氏度吗?在“世界寒极”的小村庄奥伊米亚康,气温最低时可以达到零下71摄氏度呢!在这么冷的地方还能生活吗?奥伊米亚康号称“地球上最寒冷的人类永久定居点”,现在还有500人住在俄罗斯的这个小村庄里,应对寒冷,他们有自己的一套办法。

奥伊米亚康的居民自己盖房子住。他们的房屋与地面至少间隔0.9米,使用3层原木作为墙壁,原木中间加入很多苔藓,因此房屋的保暖效果很好。居民每天要烧掉一棵树以维持屋内温暖的状态,因此屋内的气温可达到30多摄氏度,人们可以在屋子里穿短袖,但是室外温度是零下50摄氏度,屋内屋外“冰火两重天”,温差达到80摄氏度!

外出时,人们都“全副武装”,穿上好几层毛皮大衣,戴上手套、皮帽、围巾,往往全身只露出眼睛和眉毛,其余地方都裹得严严实实。

居民的食物看起来很“冷”很“油腻”,估计你看到了会觉得难以下咽。他们喜欢把冷冻的生鱼削掉鱼鳞和鱼皮后切成薄片直接蘸盐吃,搭配当地自制的雅库特冰激凌,据说味道特别好。他们还吃冻成正方形的猪的生的大白肥油,肥油上撒葱花、辣椒、盐等调料。由于气温低,农作物不好生长,奥伊米亚康的居民很少能吃到蔬菜水果,他们主要以驯鹿肉、鱼肉、马肉作为食物。

在这里,冬季早上十点多钟天才蒙蒙亮。居民把牛从牲口棚里牵出来,把一块用木头制作的雪橇车固定在牛身上,去干吗呢?去打水。怎么打水?原来就是在路上凿冰。牛把冰块运回家,冰块化了就变成人们的生活用水。大木板可以放下300公斤重的冰块,化成的水够一个家庭用上10天。

在雪地里干活,有一件事要特别小心——不能出汗。因为出汗后,汗会浸透衣服,衣服结冰就不能保暖了。

你能在世界地图上找到这个地方吗?你能通过地图显示的纬度、地形分析一下为什么奥伊米亚康这么冷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19
据报道,前段时间,在《自然天文学》杂志上,美国科学家娜塔莉·卡布罗尔博士表示,外界对于火星生命的质疑,本身就是一种不负责的行为,她认为,如今的火星虽然看起来荒凉,但是还没到达到生命无法存活的极端环境,这也意味着,在火星上发现生命是早晚的问题,而不是去讨论火星是否有生命。 简而言之,娜塔莉·卡布罗尔相信:“毅力号”一定会在火星上找到生命,甚至为有可能是相对复杂的生命形式。
美国科学家凭什么这么说? 而在这之前,NASA的探测器曾经陆续在火星上发现了水冰、地下湖泊以及黏土等等,这些发现也都在表明,火星曾经拥有过温暖的宜居期,同时,火星可能存在过生命。 娜塔莉·卡布罗尔表示,之所以她相信火星生命的存在,是因为对于火星连续40亿年前的演化研究,让她相信微生物是可以在当下的火星环境中生存的,甚至有可能火星生命的分布情况会更加广泛,因为在地球上对于一些生命的研究已经证明,很多生命要比我们想象中的更为顽强,比方说一些厌氧微生物,甚至是水熊虫。
此外,虽然火星看起来已经“死去”了,但是,火星内部仍然存在着一定的运动,即使并没有那么活跃,所以,这意味着,火星上存在着很多“避难所”,这些“避难所”可能存在于火星的地表之下,人类只需要找到它们就可以了。 说起来,这并不是娜塔莉·卡布罗尔第一次提出这个观点,早在2017年的时候,她就曾经在《天体生物学》杂志上发表过对火星生命的看法,认为火星生命可能和火星一同演化。
火星生命仍然存在? 大致没有什么疑问了的一个观点是:至少30多亿年前,火星曾经和地球一样,甚至某一个时期里,火星要比地球更为宜居。 在前段时间,还有科学家证明了火星早期曾经存在过“大氧化时代”,这意味着,或许火星也和地球一样,存在着早期生命,而且早期生命也经历过从厌氧生物到喜氧生物的过渡。 只不过,后来伴随着一些原因(目前主流观点认为和小行星撞击有关),导致火星的磁场出现了问题,失去了天然保护伞的火星,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气候环境也都变得不再宜居,那么,假设早期火星存在过生命,这些古老的生命体,是否也因此而消失了呢?
娜塔莉·卡布罗尔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她认为火星的生命也随着火星的演化而进化,这个过程是“共同进化”的过程,就好像地球演化过程中,也并不是一直保持着宜居的状态,但是生命却从35亿年前出现后,一直保留“火种”,生生不息一样。 只不过,除了相对复杂的,一眼就可以辨认出来的生命体之外,想要在火星上找到微生物并不容易,这一次“毅力号”也会在火星上采集大量的样本,等待10年后返回地球。
说起来,对于人类来说,在火星上找到生命,可能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尽管那将意味着地球之外的地方,真的存在生命,然而别忘了,人类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火星移民的,而这些火星生命,可能就是未来人类火星移民过程中,最大的敌人。 为何这么说呢?假设火星上存在着和地球类似的微生物种群,那么,意味着火星上存在着大量的细菌、病毒等等,它们对于人类和自然界的危害自不必说,如果人类无法对火星微生物做到免疫,人类登陆火星后,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火星病毒感染。
这就可能会导致一种结果的产生:人类还没有在火星上成功建立自己的家园,就因为火星微生物的袭击,而不得不选择离开,或者是放弃火星移民。 所以,这也是人类寻找地外生命的矛盾之处,一方面想要证明它真的存在,一方面又希望它不会威胁到人类。对此,你怎么看?你认为人类能即实现了梦想,又能安然无恙吗?
第2个回答  2023-05-04
火星有什么新发现?不仅有液态水还有绿洲?过去的火星曾无比繁荣
引言:作为美国宇航局现阶段最强的,它由核能提供动力,并且具备应对火星恶劣环境的能力。前段时间外国媒体报道,好奇号再次在环形山有新发现,这个发现似乎为火星的过去增添几分生机。

在探索火星上,美国宇航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他们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开启了探索火星的序幕,先是从地球发射,经过火星的时候进行了一番探测,然后是各种的问世,大家比较熟悉的探测器就有“勇气号”、“机遇号”、“好奇号”和“洞察号”等等。这些着陆探测器对火星地表的长期探测让人类逐渐了解到这是一颗怎样的星球,但也让人类清楚地认识到火星的自然环境远远无法与地球环境相比。

从众多的探测情况来看,火星自然环境中暴露出了诸多问题,例如没有稳定的大气、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地表不存在液态水等等,这些因素都导致了火星如今变成了一颗荒芜的星球。然而火星在体积、质量以及太空位置上都与地球相似,为什么它会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呢?过去的火星是否也和地球一样存在液态水、充足的大气和生命呢?前段时间美国宇航局的多位科学家给出了他们的观点。

他们都倾向于认为火星过去也存在液态水,甚至还出现过“绿洲”。这一观点并非凭空产生的,他们通过对“好奇号”所探测到的数据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发现在一座名为“盖尔”的环形山上存在着不少矿物盐,这正是地球上曾经一个地方曾经存在过湖泊的表现,该现象同样也可以应用对火星的研究中。

那么又是如何得出该推论的呢?盖尔环形山到底什么来头呢?首先我们需要对盖尔环形山进行了解,它实际上是火星表面一个直径达到150公里的巨大陨石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坑内出现形成了一座海拔大约5000米的山峰。据众多科学家的研究认为,盖尔环形山应该在大约35亿年前就已经形成了,而NASA的“好奇号”则主要是在盖尔以及附近区域进行探测。

事实证明美国宇航局对好奇号的探索地点选择是正确的,因为从好奇号之后的探索情况来看,盖尔环形山隐藏着许多与火星形成和过去历史的秘密。据外国媒体报道,目前好奇号正在盖尔环形山的主峰夏普山进行探测,至于它能够为人类继续带来什么样的发现,让我们拭目以待吧。再说回NASA众多科学家对火星过去的推测,他们发现好奇号不仅探测到盖尔环形山上存在水流冲刷的痕迹,还探测到不少矿物盐的存在。

通过化学成分的鉴定,这些矿物盐一般存在于湖泊底或者河床中,就算一个湖泊最终干涸了,在没有外力因素的作用下其中的矿物盐也不会凭空消失。由此看来,众多科学家对火星过去抱有乐观的态度,认为过去的火星应该和地球一样也是存在液态水的。虽然这对如今的人类来说并没有直接价值,但至少证明了火星的自然环境并非一直恶劣。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