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农村的大学生越来越少了呢?

如题所述

上大学是一条改变命运的出路,只不过相较于别的出路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了。

其实上大学更多的是给农村学生带来一种新的可能性,如果不能正常上大学,那么绝大多数学生会在初中结束后随大流去打工或者学一门手艺之类的。

这无关学习好坏,反正大家吃穿都一样,家长也不太可能有鸡娃的想法。即使孩子相较于他人优秀,也不太看重这一点。

大多数学生初中毕业也就14-15岁,而农村普遍结婚较早,一般不太容易拖到25岁以上,除非是在外面上学之类的,否则很难找到心仪的另一半。

而农村父母普遍具有一种为子女操劳的责任感,想着早点给孩子攒钱盖房买车成家看娃,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孩子毕业后打工几年一方面多多少少能够攒点钱,另一方面也与同龄异性接触,如果彼此相处的还不错,那么过一两年就张罗婚事,那么父母也就完成了一项重大使命,接下来就盼着早点生娃看孩子,多多少少也能帮衬着点子女的生活。

可一旦上了大学,且不论学校和专业的好坏,就算孩子足够优秀,那大概率也是只能留在大城市,毕竟家乡不太可能有适宜的工作。

我国大学生已经从几十年前就不包分配不分房了,就算有一些单位有丰厚的待遇之类的,那小两口也得付首付置办物品充实自己的小家。

可大多数年轻人毕业之后就二十大几,加上租房吃饭等硬性开支,一年到头也落不下多少钱。

中国人对于成家立业比较重视,觉得结婚之后要住在自己的房子里才安心,可房价却一视同仁,不会考虑你个人的一些特殊情况。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辈,也就是所谓的“六个钱包”,终其一生辛辛苦苦忙忙碌碌也攒不下几个钱,就算砸锅卖铁也很难达到首付的标准。

与之对应的是,父辈的棺材本被掏空,生活了大半辈子的祖宅从此易手。

好不容易买了一个小平米的房子,一下子又挤进祖孙三代人,背井离乡物价贵,人生地不熟工作累,谁也过的不舒坦。

对于飞出穷窝的农家子弟,外人眼中的阶层跃迁,可却给家里面带来较重的负担。虽然有一些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在大城市落足的人才,但这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的梦想还是需要亲人的牺牲与付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0-30
我不赞同你说的这个观点,农村大学生不是越来越少了,而是越来越多了。
现在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每个家庭每个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而且在教育上也舍得为孩子投入,因为他们知道上大学是孩子走出农村的唯一出路。
所以很多家庭都会选择供孩子上高中,然后能够考上一所好的大学 实在不行,哪怕走一个大专也不愿意,孩子高中毕业以后就回到家里。
记得在我们考大学的时候,因为录取率也非常低,所以,一个村子里也没有几个大学生。但是现在村里,大学生多的是。他们大学毕业以后,基本上都留在了大城市,或者留在县城工作。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靠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