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该如何陪伴孩子成长?

如题所述

1、陪伴的是最好的爱

自己的孩子越长大似乎就越不听话,自己内心就越焦虑,可能很多时候,这个时候我们越不能寄望其他人可以帮助我们的孩子能够更好的成长。

作为父母,最重要的事业就是孩子能够成功成为一个品格优秀的孩子

孩子长大越叛逆,也许是因为我们的陪伴越少,觉得他长大了,很多事情可以自己去做,这其实是错误。

孩子的始终是想要陪伴的,陪伴并不是抱着他、陪他玩耍才是陪伴,更多的是无形的陪伴,坐在他的身边看着他玩很幼稚的游戏,他写作业你看看书,偶尔纠正一下她的作业,他抬头能看见你就感觉安心。

哪个大人不是工作忙、压力大、没时间,不要再作为自己偷懒的理由,相信妈妈有办法、爸爸有办法。因为教育孩子,父母永远是第一责任人,教育孩子是父母的第一任务。

2023年,放下手机,放下自“偏见——孩子不需要陪伴,关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点点滴滴,在作业中、游戏中观察着他,记录着他,支持着他,欣赏着他。

2、为孩子营造阅读氛围

张元济先生说“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这句话很简单很朴素,如果能够养成一辈子喜欢读书,每个人一定受益无穷。

父母教育孩子更重要的能够让孩子爱读书、主动读书,在书中汲取营养,成长智慧。

培养孩子读书,就是要有一个读书的氛围。首先父母要喜爱读书。父母不喜爱读书,孩子会喜爱读书的可能性就很小。我是比较喜欢读书,这方面对孩子的引导非常有帮助,看到孩子天天央求我读书给她听,心里是满满地喜悦,不过要保持这个习惯就不容易了。

读书还需要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孩子的爸爸不喜欢读书,为了孩子孩子的爸爸在孩子阅读、写作业的学习时间内也尽量不刷手机、不看电视有声音等娱乐的节目吸引孩子眼睛、耳朵,影响孩子专注力的培养。

现在已经花重金把客厅改造改造为书房,定制上下通体落地的书架,并购置一张4到6人的大书桌。每天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我们就在旁边读书、练字、画画。

3、好好说话是教育的开始

《父母的语言》这本书里面父母说更多的话对孩子大脑后天的重建非常重要。很多父母说话都是能省则省,经常用“那个、这个、那边、这边“”来替代具体的物体和方向。

我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比同龄孩子更有语言天赋,得益于我们说话都说比较完整长句,当时不知道是因为我们说话的方式让孩子的独具语言风格,但是后来不注意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有所下降。现在知道这个原理就要好好与孩子说话了。

与孩子说话的时候尽量主谓宾都说完整。比如孩子问:会下雪吗?不要敷衍地用一句“我不觉得”应付了事。

而是说:“我觉得不会下雪。今天早上我听了天气预报,预报员说不会下雪,但是会很冷。看看天上,云没有那么厚,还不会下雪。”

不要说‘孩子,中午吃完饭就去泳池’,而是说‘孩子,中午在食堂吃完午餐后,我们去游泳池游泳’。”

给予孩子更多的耐心,培养孩子就从与孩子好好说开始。

4、每天写日记,与分享心得

写日记、分享心得是我近期一个意外惊喜。一次与孩子分享当天的工作和心得之后,孩子感到很大地好奇心,非常感兴趣,现在每天睡觉之前必须要我跟她分享今天的一些事情,关于工作也好、关于沟通也好,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分享。

她听得懂我说的东西,还会问很多问题,增加她对阅读、对这个世界的探索的兴趣。

我们的这个分享越来越有仪式感,每天她像担任主持人一般,“隆重邀请雷鸟女士来进行今天分享”,一开始的时候她只是很简单的说:请分享!慢慢地语言会越来越多。我分享完之后她会进行总结,“非常感谢雷鸟女士给我们的分享,我们明天再见。”

这无形当中就是孩子会对我工作有一定了解,也觉得我很没有把她当成一个小孩,她很有成就感。也增强了她对主持人、说话的能力提升。她现在也有计划要学习写日记了。

父母们相信孩子的理解能力,保持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写日记是很好的方法可以借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19
不要一味责备孩子,要跟孩子讲明道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