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定员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0
问题一:什么是劳动定员? 定员概述  企业的定员,是指根据企业既定的产品方向和生产规模,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下,规定企业应配备的各类人员的数量标准。合理定员能为企业编制劳动计划、调配劳动力提供可靠的依据;能促进企业改进工作,克服人浮于事、工作散漫、纪律松懈的现象,以提高效率。
定员的要求  1、定员要按照先进合理的原则
即既要考虑到现实的技术组织条件,又要充分挖掘劳动潜力,尽量应用先进工艺技术,改善劳动组织和生产组织形式;既保证满足生产的需要,又避免人员的窝工浪费,尽量精简机构,减少不必要的人员,用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的办法来完成更多的任务。
2、定员要能够正确处理各类人员之间的比例关系
要合理安排直接生产人员和非直接生产人员的比例关系,提高直接生产人员的比重,降低非直接生产人员比重;要正确处理基本工人和辅助工人的比例关系,做到合理安排,配备适当,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和实际可能,正确规定人员比例;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经营管理要求的日益提高,企业中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比重要逐步提高。
定员工作的作用和任务
定员工作也是企业的一项基础管理工作。其主要作用是,用组织措施保证企业合理地配备人员,以达到节约人力、避免浪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具体表现在:它是企业编制劳动计划的依据;是调配劳动力、检查劳动力使用情况的依据;是改善劳动组织,遵守劳动纪律的必要保证。
企业定员的范围应该包括所有部门和岗位,即包括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全部人员。但不包括,与生产经营和职工生活无关的其他人员,或临时性生产和工作所需的人员,不能独立定岗的学徒工不列入定员范围。定员工作包括确定企业总人数、各部门的人数、各岗位的人数、掌握各种技能的人员的人数,以及他们之间的比例关系。企业员工一般分为两类:
1、是从事生产和技术工作的人员,他们是直接生产人员;
2、是从事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人员,为非直接生产人员。企业为了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各类人才从事各项专门的活动,在客观上各类人员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其中主要是基本生产工人和辅助生产工人的比例,直接生产人员和非直接生产人员的比例。
传统的观点认为非直接生产人员比例不能太大,中国曾经为国营企业规定了17%的非直接生产人员的比例,但很少有企业能够达到。主要原因有:管理不善,造成一线紧,二线松,三线肿的不合理现象;各种比例与企业生产特点有关,很难为企业确定这种比例关系,这完全取决于实际的需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辅助生产工人的比例和非直接生产人员的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
总之,要从实际出发,服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客观需要,既要做到合理分工发挥工人专长,又要避免因分工过细而造成人力资源利用不足。在机构设置方面,要求机构精简,管理层次少,做到人有其事,事有其责,杜绝互相推诿,提高办事效率。
定员的编制方法
定员工作要求做到先进合理,要符合高效率、满负荷、充分利用工时的原则。如果是一个新建企业,在一开始就要做好这项工作。在现代社会中,哪怕辞退一名多余的员工也不是一件得人心的事情,还会影响员工的情绪,这样会使企业陷入两难境地。所以选择科学的定员方法是很重要的。
定员计算的基本原理是按生产工作量确定人数,劳动定额作为计算工作量的标准,在定员计算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只要有劳动定额的岗位都应该考虑使用劳动定额资料来定编。下面介绍的几种方法都是以劳动定额为基础的。
1、时间定额定员
由于不同工种不同加工对象之间不能直接比较,而时间定额是最通用的劳动消耗标准,一旦不同工种......>>

问题二:劳动定员的介绍 企业劳动定员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按一定素质要求,对企业各类人员所预先规定的限额。

问题三:劳动定员的基本原则 1:必须以企业生产经营为目标2:以精简、高效、节约为目标3: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要协调4:要做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5:要创造一个贯彻执行定员标准的良好环境6:定员标准应适时修订

问题四:劳动定员和劳动定额的区别劳动定员和劳动定额有哪些 定员就是这些活规定几个人干。
定额就是一个人规定要干多少活。

问题五:劳动定员的工作原则和方法有哪些? (一)劳动定员工作的基本原则
1.劳动定员水平应保持先进合理劳动定员水平是定员工作的核心问题。定员水平是指用人的数量和质量。定员水平的高低与企业各类人员的配备密切相关。根据企业少用人、多生产的要求,劳动定员必须贯彻先进合理的原则。所谓先进合理,是指定员水平既要先进、科学,又要切实可行。没有先进性,就会失去定员应有的作用;没有合理性,先进性也就失去了科学的基础。应做到:和企业历史最好水平相比,和同行业条件大体相同的企业相比,组织机构精干,定员人员少,非生产人员比例恰当,劳动组织科学,劳动效率高,符合企业生产和工作的合理需要。2.正确安排各类人员之间的比例关系企业人员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劳动定员的质量。因此,企业定员工作必须合理安排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第一是企业直接生产人员与非直接生产人员的比例关系。直接生产人员是企业生产活动中的主要力量,为保证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必须保证直接生产人员的足够数量。非直接生产人员也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得以正常进行不可缺少的条件。应在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搞好职工服务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非直接生产人员在职工总数中所占比重,努力增加直接生产人员的比重。第二是直接生产人员内部基本生产工人和辅助生产工人的比例关系。基本生产工人不足,不利于生产的发展;相反,辅助生产工人过少,过多的辅助工作由基本生产工人承担,也会影响劳动效率的提高。第三是非直接生产人员内部各类人员之间的比例关系、基本生产工人的辅助生产工人内部各工种之间的比例关系应合理安排。3.应做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劳动力的浪费有两种:一是对劳动力的数量使用不当,用人过多,人浮于事,造成劳动力的浪费;二是对劳动力的质量使用不当,用非所学或降级使用劳动力等,也是对劳动力的浪费。为减少劳动力的浪费,企业定员时应尽可能做到合理使用劳动力,充分挖掘生产潜力,发挥每一个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4.劳动定员标准应保持相对稳定和不断提高劳动定员确定后应保持相对稳定。变动过多,不利于劳动定员的贯彻执行,也会造成过大的工作量,牵涉过多的精力;但也不能固定不变,应根据生产和工作任务的变化、工艺技术的改进、生产条件和劳动组织的改善、职工素质的提高等因素,定期修订定员或定员标准,保持定员水平先进合理并不断提高。(二)劳动定员的方法由于企业各类人员的工作性质及影响定员数量的因素不同,计算定员的方法也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种:1.按劳动效率定员根据工作任务量、劳动定额和出勤率等因素计算定员人数。这种方法是以劳动定额为计算基础,凡能实行定额考核的工种、岗位,均可采用这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定员人数=计划期生产任务工作总量/计划期每一工人有效时间×定额完成系数式中计划期生产任务工作总量=Σ[单位产品定额×计划期总产量×(1+计划期废品率)]。2.按设备定员根据机器设备的数量、看管定额和设备的开动班次等因素计算定员人数。计算公式如下:定员人数=为完成生产任务必需的设备台数×每台设备开动班次/工人看管定额×出勤率设备定员法主要适用于以机械操作为主的工种,也适用于实行多设备管理的工种。3.按岗位定员根据设备操作岗位数目或工作岗位数目计算定员人数。采用这种方法首先应确定设备操作岗位或工作岗位的数目,然后根据各岗位工作量、工人的劳动效率、设备开动班次、工人出勤率等因素计算出定员人数。这种方法适用于不宜制定定额的工种或岗位,如门卫人员、茶炉工等。4.按比例定员根据各类人员之间的比例关系,或某类人员与服务对象人数之间的比例关系计算某类人员的定员人数。这种方法大多用于计算非生产人员、辅助工人、炊事人员等。......>>

问题六:行业劳动定员标准应包括哪些内容 其构成要素包括概述、正文和补充三部分
标准内容:1. 企业管理体制以及机构设置的基本要求和规范,按照不同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提出年实物劳动生产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原则要求,规定出编制总额以及各类人员员额控制幅度。
2. 根据不同生产类型和生产环境、条件,提出不同规模企业各类人员比例控制幅度。
3. 规定各类人员划分的方法和标准。
4. 对本标准涉及的新术语给出确切定义。5. 企业各工种、岗位的划分,其名称、代号、工作程序、范围、职责和要求。
6. 各工种、工序的工艺流程及作业要求。
7. 采用的典型设备与技术条件。
8. 用人的数量与质量要求。
9. 人员任职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等级)

问题七:劳动定员标准表的格式是怎样的 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人力资源师,是需要掌握很多相关领域的知识。并且也有相关的要求体现,基础性知识或者工作中常用到的内容,一定要掌握得非常的扎实,而高端领域的知识要会融会贯通,同时也能够在此过程之中可以体现出个性化的理解。现在的人力资源师和以前的人力资源管理相比发生巨大转变,不仅是公司的一个下属部门,现在可以综合性的参加企业的发展中。 人力资源管理最基础的工作之一体现在劳动定员标准表的制定,因为劳动定员本身就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不能够由于人员安排的问题而导致最后无法正常的工作,如果企业在此阶段发生问题,后果可想而知。下面介绍一下劳动定员标准表的规范格式。根据四川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网的介绍可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表的编号,其二是表的接排,其三是表格的画法,其四是表头项目设计。在进行表头项目设计的过程之中,应该包含序号、编码、工种岗位称号、主要生产设别的技术指标,岗位工作要求以及定员的数量以及形式等。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将其进行细致化的划分。 四川人力资源师培训网上面的内容表明,定员的过程反映两个方面,一个是生产环节不能够耽误,一刻也不可以,另外一个方面表现在工作人员的素质,只要包括其工作过程之中需要针对的问题以及提升工作的效率。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进而达到生产最大化效率。

问题八:企业定员(劳动定员)与劳动定额 劳动定员就是说根据企业的规模与生产情况,确定合适的岗位,然后以岗 定员,确保员工数量既满足生产经营需求,有不人浮于事,以利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劳动定额是指在生产经营中实行的一种计酬的管理办法。类似于计件工资那种,确定一定基数的劳动定额,超额有奖,完不成定额要相应的扣除一部分应得收入。不如零配件生产企业,确定每个工作日,一定要达到多少个零部件。其实呢没有什么,好理解的,可能是你没有具体接触过此类事情,固然想得多了些。希望您满意,谢谢您!

问题九:什么是按岗位定员 定员概述  企业的定员,是指根据企业既定的产品方向和生产规模,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下,规定企业应配备的各类人员的数量标准。合理定员能为企业编制劳动计划、调配劳动力提供可靠的依据;能促进企业改进工作,克服人浮于事、工作散漫、纪律松懈的现象,以提高效率。
定员的要求  1、定员要按照先进合理的原则
即既要考虑到现实的技术组织条件,又要充分挖掘劳动潜力,尽量应用先进工艺技术,改善劳动组织和生产组织形式;既保证满足生产的需要,又避免人员的窝工浪费,尽量精简机构,减少不必要的人员,用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的办法来完成更多的任务。
2、定员要能够正确处理各类人员之间的比例关系
要合理安排直接生产人员和非直接生产人员的比例关系,提高直接生产人员的比重,降低非直接生产人员比重;要正确处理基本工人和辅助工人的比例关系,做到合理安排,配备适当,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和实际可能,正确规定人员比例;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经营管理要求的日益提高,企业中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比重要逐步提高。
定员工作的作用和任务
定员工作也是企业的一项基础管理工作。其主要作用是,用组织措施保证企业合理地配备人员,以达到节约人力、避免浪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具体表现在:它是企业编制劳动计划的依据;是调配劳动力、检查劳动力使用情况的依据;是改善劳动组织,遵守劳动纪律的必要保证。
企业定员的范围应该包括所有部门和岗位,即包括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全部人员。但不包括,与生产经营和职工生活无关的其他人员,或临时性生产和工作所需的人员,不能独立定岗的学徒工不列入定员范围。定员工作包括确定企业总人数、各部门的人数、各岗位的人数、掌握各种技能的人员的人数,以及他们之间的比例关系。企业员工一般分为两类:
1、是从事生产和技术工作的人员,他们是直接生产人员;
2、是从事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人员,为非直接生产人员。企业为了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各类人才从事各项专门的活动,在客观上各类人员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其中主要是基本生产工人和辅助生产工人的比例,直接生产人员和非直接生产人员的比例。
传统的观点认为非直接生产人员比例不能太大,中国曾经为国营企业规定了17%的非直接生产人员的比例,但很少有企业能够达到。主要原因有:管理不善,造成一线紧,二线松,三线肿的不合理现象;各种比例与企业生产特点有关,很难为企业确定这种比例关系,这完全取决于实际的需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辅助生产工人的比例和非直接生产人员的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
总之,要从实际出发,服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客观需要,既要做到合理分工发挥工人专长,又要避免因分工过细而造成人力资源利用不足。在机构设置方面,要求机构精简,管理层次少,做到人有其事,事有其责,杜绝互相推诿,提高办事效率。
定员的编制方法
定员工作要求做到先进合理,要符合高效率、满负荷、充分利用工时的原则。如果是一个新建企业,在一开始就要做好这项工作。在现代社会中,哪怕辞退一名多余的员工也不是一件得人心的事情,还会影响员工的情绪,这样会使企业陷入两难境地。所以选择科学的定员方法是很重要的。
定员计算的基本原理是按生产工作量确定人数,劳动定额作为计算工作量的标准,在定员计算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只要有劳动定额的岗位都应该考虑使用劳动定额资料来定编。下面介绍的几种方法都是以劳动定额为基础的。
1、时间定额定员
由于不同工种不同加工对象之间不能直接比较,而时间定额是最通用的劳动消耗标准,一旦不同工种......>>

问题十:内控定员标准与定员标准有什么不同 定员标准的原则:
为了切实保证定员标准的先进性、技术性、科学性、可行性,在编制劳动定员标准时,应注意遵守以下原则:
(一)定员标准水平要科学、先进、合理 从本行业本企业现实生产技术组织水平出发,充分考虑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可挖掘的劳动潜力,编制出既能综合反映同行业同类企业先进水平,又能使多数企业经过如图达到或超过的定员标准。
(二)依据要科学 充分分析和深入研究本行业或本企业各类人员制度时间内总荼量和个人工作效率的各种影响因素,以及与用人数量之间的内在关系,找出其规律性,并正确选择和确定劳动定员标准的具体形式和内容。
(三)方法要先进 核定各类人员数量标准时不但要正确选择、运用传统的核定方法,还应广泛采用已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各种先进的核定方法。
(四)计算要统一 对企业人员、岗位、工种工序、产品、设备等定员标准中涉及的基本要素,以及各种指标名称、计算口径和方法要作出统一划分和明确规定,使定员标准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可比性。
(五)形式要简化 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导则(GB/T1。1)》(以下简称“国家标准”)的要求,制定定员标准,格式要规范,形式要简洁,昼避免繁琐庞杂,有利于有关单位套用。
(六)内容要协调 定员标准的各项内容相互要协调,有关工种名称、工序结构、岗位划分、工作范围和职责、技术等级要求等项目,都应尽量与其他有关的技术标准、工艺规范相一致,切实保证标准内部以及各项标准之间的协调和统一企事业定员标准的分级分类 (一)企业定员标准的分级 按照管理体制分类方法,企业劳动定员标准可区分为:
1、国家劳动定员标准。由国家标准化主管机构批准、发布,全国范围内统一衽的劳动定员标准。
2、行业劳动定员标准。由国家标准经主管机构批准、发布,在某一行业范围内统一衽的劳动定员标准。
3、地方劳动定员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主管部门批准、发布,在当地范围内统一衽的劳动定员标准。
4、企业劳动定员标准。由企业批准、发布,在本企业范围内统一衽的劳动定员标准。 (二)劳动定员标准的分类
1、按定员标准的综合程度,可区分为: (1)单项定员标准,亦称详细定员标准。是以某类岗位、设备、产品或工序为对象制定的标准。 (2)综合定员标准,亦称概略定员标准。是以某类人员乃至企业全部人员为对象制定的标准。
2、按定员标准的具体形式,可区分为: (1)效率定员标准。根据生产任务量、每个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出勤率等因素确定的定员标准。 (2)设备定员标准。根据设备性能、生产组织状况、技术要求。工作范围、劳动者负荷量等因素确定的定员标准。 (3)岗位定员标准。根据工作岗位的性质和特点、工作流程和任务总量,以及劳动者的负荷量等因素确定的定员标准。 (4)比例定员标准。按与员工总数或某类人员总数的比例,确定另一类人员人数的定员标准。 (5)职责分工定员标准。根据生产规模、技术复杂程度、管理方式,以及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要求等因素,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确定的定员标准。
以上五种定员标准,一般以“单位用工数量”(人。年、人。月)或“个人综合工作效率”来表示,以适应不同条件的需要。 企业定员标准的内容 不同级别的企业劳动定员标准基本内容大致相同,只是从不同角度对仗员使用规定了素质要求和数量界限。但仔细区分,也存在一些差别,例如企业定员标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