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象棋的由来及发展史

如题所述

对于中国象棋的起源,也存在诸多争议,因为在定型前曾经历过历史的数次演变,甚至国际上都说是起源于印度。

但在宋代的《士林广记》中就记载着中国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象棋谱,它比西方15世纪出现的最早国际象棋谱还要早200多年。所以这些记载,足可以推翻国外长期以来流行的中国象棋起源于印度的说法。

中国象棋具有很明显的中国风格,符合中国历史特征、特点和文化,也具有比较悠久的历史。

象棋早起被称为“象戏”,最早出现在北周武帝天和四年。

南北朝文学家庾信曾撰有《象戏赋》及《进象经赋表》,这说明当时象棋已经在社会上出现。

但也有学者认为,象棋其实在战国时代便已产生。刘向所著《说苑·善说》中就记载了战国孟尝君下象棋的事:“雍门周调孟尝君,足下燕则斗象棋,亦战斗之事乎。”

《楚辞·招魂》中也有“蓖蔽象棋,有六薄些”的记载。因此,有人就认为在战国时代时,象棋就已经出现了。

中国象棋的发展

上文曾提到过,象棋最早被称为“象戏”。到了隋唐时期,象棋活动盛行,诸多书籍皆有记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牛僧孺所撰写的唐代传奇小说集《玄怪录》中关于宝应元年岑顺梦见象棋的一段故事。而唐代的象棋形制,和早期的国际象棋也有颇多相似之处。

到了宋朝时,象棋才得到广泛流行,宋代的理学家程颢曾写有一首关于象棋的诗:“大都博奕皆戏剧,象戏翻能学用兵。车马尚存周戏法,偏神兼备汉官名。中军八面将军重,河外尖斜步卒轻,却凭纹愁聊自笑,雄如刘项亦闲争。”

开国皇帝赵匡胤还曾与人对弈,赌输了华山,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

到了南宋时期,象棋更是得到进一步发展与盛行。诸如李清照、刘克庄等文学家,洪遵、文天祥等政治家,都比较爱好下象棋。包括皇宫内廷设置的“棋待诏”中,象棋手几乎占了一半以上。所谓“棋待诏”,始于唐朝,用来招揽各地的下棋(围棋、象棋等)高手。民间有称为“棋师”的专业者,还有专制象棋子和象棋盘的手工制造业者。

可见在宋朝时期,不管是宫廷还是民间,象棋早已成为了一种非常流行的活动。

到了元明清时期,象棋继续在民间流行,技术水平不断得以提高。其中明代的棋手李开先最为出名,他自称“余性好敲棋、编曲,竟日无休”。棋艺高超,未逢敌手。时人赞誉:只此一艺,可高古今。

到了清朝,尤其进入康熙帝统治时期后,社会稳定,这为象棋活动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从康熙至嘉庆年间,涌现出了不少技艺高超的棋手。由于清朝离我们年代最近,所以这些棋手的活动事迹和他们的著作,还有一些文献记载,都得到了十分完整的保存,为我们了解清代象棋活动的轨迹,提供了可信可靠的凭证。

比如康熙年间的徐星友,就是一位著名的棋手。很多人都以为他只擅长围棋,其实他在象棋上面的造诣也颇为高深。据史料记载,“钱塘徐星友,长于弈(围棋),尤擅象戏,遨游燕赵齐鲁间,尽败当地诸名手,有钱塘双绝之誉云”。

大概意思就是说,浙江杭州的徐星友,擅长下棋 ,尤其是象棋,曾周游河北、山东等地,打败当地有名的棋手,有杭州双绝之称,这充分说明徐星友的象棋水平在当时是非常高的。

后来在康熙末年时,徐星友被一位青年棋手程兰如击败,拱手交出了保持多年的“棋王”头衔,并从此功成身退,隐归故乡,潜心研修弈谱著作。

而打败徐星友的程兰如,在围棋上也颇有造诣,与梁魏今、范西屏、施定庵并称雍正、乾隆年间的围棋“四大家”。他和徐星友一样,不光下得一手好围棋,而且更精于象棋。

总的来说,宋元明清时,象棋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一种流行活动,有的人用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有的人用来打发时间,也有的人用来做社交,比如以棋会友等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