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有机物调节ph结晶

请详细讲一下原理就好。顺便举几个例子。

原理是有机物在不同pH值的溶解度不同,在某个pH值下,它的溶解度最小,调到这个pH就可以结晶了。比较有名的例子就是各种氨基酸。它们本身为两性化合物,过酸和过碱溶解度都很大。在接近5-6时,表现为溶解度最小,叫等电点。调节至此区域即可析出晶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1-11
重结晶提纯法是利于固态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使它们相互分离从而达到提纯目的的。但只适用于纯化杂质含量在其总重量5% 以下的固体混合物。 重结晶提纯法的一般过程是: (1) 选择适当的溶剂。 (2) 将粗产品溶于适宜的热溶剂中,制成饱和溶液。 (3) 趁热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若溶液带颜色,则应先脱色后过滤。 (4) 冷却过滤液或蒸发溶剂,使结晶慢慢析出,而杂质留在母液中(或者杂质析出,被提纯物留在溶液中)。 (5) 减压抽滤,分离母液,分出晶体或杂质。 (6) 洗涤晶体,除去表面吸附的母液。 (7) 干燥晶体(风干或烘干)。 (8) 测定熔点,确定是否合乎要求。若不合格,应进行第二次重结晶。 作为适宜的重结晶溶剂应符合如下条件: (1) 与被提纯物不起化学反应。 (2) 对被提纯物应在热时易溶冷时不溶; (3) 对杂质的溶解度非常大(使杂质留在母液中)或非常小(使杂质在热过滤时被除去)。 (4) 对被提纯物能给出较好的晶体。 (5) 容易挥发,干燥时易与晶体分开除去,但溶剂的沸点不宜太低(太低时溶解度改变不大,操作不方便),也不宜太高(太高时不宜除去晶体表面吸附的溶剂);同时,溶剂的沸点应低于被提纯物的熔点(防止被提纯物呈油状析出,而固化时包含有较多杂质)。 (6) 价廉易得。
1.盐析一般是指溶液中加入无机盐类而使某种物质溶解度降低而析出的过程。如:加浓(NH4)2SO4使蛋白质凝聚的过程;在乙酸的酯化反应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降低乙酸乙酯溶解度,使其分层现象更明显的过程。 2.向某些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某些无机盐溶液后,可以使蛋白质凝聚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叫作盐析,可复原。向某些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某些重金属盐,可以使蛋白质凝聚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叫作变性,性质改变,无法复原。 3.把动物脂肪或植物油与氢氧化钠按一定比例放在皂化锅内搅拌加热,反应后形成的高级脂肪酸钠、甘油、水形成混合物。往锅内加入食盐颗粒,搅拌、静置,使高级脂肪酸钠与甘油、水分离,浮在液面。(该反应用以制肥皂) 简单的说就是利用高浓度中性盐使蛋白质发生沉淀;蛋白质的溶解度(S)不同,用于沉淀的盐浓度不同
第2个回答  2014-01-11
嗯,如果一个有机物,它的酸形式比盐形式溶解度小,甚至是小很多(比如苯酚),就可以通过酸化溶液来进行结晶,同时可以除去没有此特性的杂质。(一般来说,有机物总是盐形式比酸形式溶解度大的。有机碱一般不会用调节PH法来结晶)
第3个回答  2014-01-11
上课认证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