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超越光速是去未来还是回到过去?

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接近光速时时间将变得缓慢,那是不是超越光色时间就会倒流?也就是回到过去了?
还是你的时间相对于别人倒流,也就是去了未来?

过去..
详细:狭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

物质在相互作用中作永恒的运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无物质的运动,由于物质是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运动的,因此,必须在物质的相互关系中描述运动,而不可能孤立的描述运动。也就是说,运动必须有一个参考物,这个参考物就是参考系。

伽利略曾经指出,运动的船与静止的船上的运动不可区分,也就是说,当你在封闭的船舱里,与外界完全隔绝,那么即使你拥有最发达的头脑,最先进的仪器,也无从感知你的船是匀速运动,还是静止。更无从感知速度的大小,因为没有参考。比如,我们不知道我们整个宇宙的整体运动状态,因为宇宙是封闭的。爱因斯坦将其引用,作为狭义相对论的第一个基本原理:狭义相对性原理。其内容是:惯性系之间完全等价,不可区分。

著名的麦克尔逊·莫雷实验彻底否定了光的以太学说,得出了光与参考系无关的结论。也就是说,无论你站在地上,还是站在飞奔的火车上,测得的光速都是一样的。这就是狭义相对论的第二个基本原理:光速不变原理。

由这两条基本原理可以直接推导出相对论的坐标变换式,速度变换式等所有的狭义相对论内容。比如速度变幻,与传统的法则相矛盾,但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比如一辆火车速度是10m/s,一个人在车上相对车的速度也是10m/s,地面上的人看到车上的人的速度不是20m/s,而是(20-10^(-15))m/s左右。在通常情况下,这种相对论效应完全可以忽略,但在接近光速时,这种效应明显增大,比如,火车速度是0.99倍光速,人的速度也是0.99倍光速,那么地面观测者的结论不是1.98倍光速,而是0.999949倍光速。车上的人看到后面的射来的光也没有变慢,对他来说也是光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光速是不可超越的,因为无论在那个参考系,光速都是不变的。速度变换已经被粒子物理学的无数实验证明,是无可挑剔的。正因为光的这一独特性质,因此被选为四维时空的唯一标尺。

狭义相对论效应

根据狭义相对性原理,惯性系是完全等价的,因此,在同一个惯性系中,存在统一的时间,称为同时性,而相对论证明,在不同的惯性系中,却没有统一的同时性,也就是两个事件(时空点)在一个惯性系内同时,在另一个惯性系内就可能不同时,这就是同时的相对性,在惯性系中,同一物理过程的时间进程是完全相同的,如果用同一物理过程来度量时间,就可在整个惯性系中得到统一的时间。在今后的广义相对论中可以知道,非惯性系中,时空是不均匀的,也就是说,在同一非惯性系中,没有统一的时间,因此不能建立统一的同时性。

相对论导出了不同惯性系之间时间进度的关系,发现运动的惯性系时间进度慢,这就是所谓的钟慢效应。可以通俗的理解为,运动的钟比静止的钟走得慢,而且,运动速度越快,钟走的越慢,接近光速时,钟就几乎停止了。

尺子的长度就是在一惯性系中"同时"得到的两个端点的坐标值的差。由于"同时"的相对性,不同惯性系中测量的长度也不同。相对论证明,在尺子长度方向上运动的尺子比静止的尺子短,这就是所谓的尺缩效应,当速度接近光速时,尺子缩成一个点。

由以上陈述可知,钟慢和尺缩的原理就是时间进度有相对性。也就是说,时间进度与参考系有关。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相对论认为,绝对时间是不存在的,然而时间仍是个客观量。比如在下期将讨论的双生子理想实验中,哥哥乘飞船回来后是15岁,弟弟可能已经是45岁了,说明时间是相对的,但哥哥的确是活了15年,弟弟也的确认为自己活了45年,这是与参考系无关的,时间又是"绝对的"。这说明,不论物体运动状态如何,它本身所经历的时间是一个客观量,是绝对的,这称为固有时。也就是说,无论你以什么形式运动,你都认为你喝咖啡的速度很正常,你的生活规律都没有被打乱,但别人可能看到你喝咖啡用了100年,而从放下杯子到寿终正寝只用了一秒钟。

时钟佯谬或双生子佯谬

相对论诞生后,曾经有一个令人极感兴趣的疑难问题---双生子佯谬。一对双生子A和B,A在地球上,B乘火箭去做星际旅行,经过漫长岁月返回地球。爱因斯坦由相对论断言,二人经历的时间不同,重逢时B将比A年轻。许多人有疑问,认为A看B在运动,B看A也在运动,为什么不能是A比B年轻呢?由于地球可近似为惯性系,B要经历加速与减速过程,是变加速运动参考系,真正讨论起来非常复杂,因此这个爱因斯坦早已讨论清楚的问题被许多人误认为相对论是自相矛盾的理论。如果用时空图和世界线的概念讨论此问题就简便多了,只是要用到许多数学知识和公式。在此只是用语言来描述一种最简单的情形。不过只用语言无法更详细说明细节,有兴趣的请参考一些相对论书籍。我们的结论是,无论在那个参考系中,B都比A年轻。

为使问题简化,只讨论这种情形,火箭经过极短时间加速到亚光速,飞行一段时间后,用极短时间掉头,又飞行一段时间,用极短时间减速与地球相遇。这样处理的目的是略去加速和减速造成的影响。在地球参考系中很好讨论,火箭始终是动钟,重逢时B比A年轻。在火箭参考系内,地球在匀速过程中是动钟,时间进程比火箭内慢,但最关键的地方是火箭掉头的过程。在掉头过程中,地球由火箭后方很远的地方经过极短的时间划过半个圆周,到达火箭的前方很远的地方。这是一个"超光速"过程。只是这种超光速与相对论并不矛盾,这种"超光速"并不能传递任何信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超光速。如果没有这个掉头过程,火箭与地球就不能相遇,由于不同的参考系没有统一的时间,因此无法比较他们的年龄,只有在他们相遇时才可以比较。火箭掉头后,B不能直接接受A的信息,因为信息传递需要时间。B看到的实际过程是在掉头过程中,地球的时间进度猛地加快了。在B看来,A先是比B年轻,接着在掉头时迅速衰老,返航时,A又比自己衰老的慢了。重逢时,自己仍比A年轻。也就是说,相对论不存在逻辑上的矛盾。

狭义相对论小结

相对论要求物理定律要在坐标变换(洛伦兹变化)下保持不变。经典电磁理论可以不加修改而纳入相对论框架,而牛顿力学只在伽利略变换中形势不变,在洛伦兹变换下原本简洁的形式变得极为复杂。因此经典力学与要进行修改,修改后的力学体系在洛伦兹变换下形势不变,称为相对论力学。

狭义相对论建立以后,对物理学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且深入到量子力学的范围,成为研究高速粒子不可缺少的理论,而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在成功的背后,却有两个遗留下的原则性问题没有解决。第一个是惯性系所引起的困难。抛弃了绝对时空后,惯性系成了无法定义的概念。我们可以说惯性系是惯性定律在其中成立的参考系。惯性定律实质一个不受外力的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然而"不受外力"是什么意思?只能说,不受外力是指一个物体能在惯性系中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这样,惯性系的定义就陷入了逻辑循环,这样的定义是无用的。我们总能找到非常近似的惯性系,但宇宙中却不存在真正的惯性系,整个理论如同建筑在沙滩上一般。第二个是万有引力引起的困难。万有引力定律与绝对时空紧密相连,必须修正,但将其修改为洛伦兹变换下形势不变的任何企图都失败了,万有引力无法纳入狭义相对论的框架。当时物理界只发现了万有引力和电磁力两种力,其中一种就冒出来捣乱,情况当然不会令人满意。

爱因斯坦只用了几个星期就建立起了狭义相对论,然而为解决这两个困难,建立起广义相对论却用了整整十年时间。为解决第一个问题,爱因斯坦干脆取消了惯性系在理论中的特殊地位,把相对性原理推广到非惯性系。因此第一个问题转化为非惯性系的时空结构问题。在非惯性系中遇到的第一只拦路虎就是惯性力。在深入研究了惯性力后,提出了著名的等性原理,发现参考系问题有可能和引力问题一并解决。几经曲折,爱因斯坦终于建立了完整的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让所有物理学家大吃一惊,引力远比想象中的复杂的多。至今为止爱因斯坦的场方程也只得到了为数不多的几个确定解。它

那优美的数学形式至今令物理学家们叹为观止。就在广义相对论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由哥本哈根学派创立并发展的量子力学也取得了重大突破。然而物理学家们很快发现,两大理论并不相容,至少有一个需要修改。于是引发了那场著名的论战:爱因斯坦VS哥本哈根学派。直到现在争论还没有停止,只是越来越多的物理学家更倾向量子理论。爱因斯坦为解决这一问题耗费了后半生三十年光阴却一无所获。不过他的工作为物理学家们指明了方向:建立包含四种作用力的超统一理论。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最有希望的候选者是超弦理论与超膜理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14
听老师说全广东省只得4个院士完全理解狭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 special relativity 适用于惯性系,从时间、空间等基本概念出发将力学和电磁学统一起来的物理理论。1905年由A.爱因斯坦创建 。这个理论在涉及高速运动现象时,同经典物理理论显示出重要的区别。 产生 到19世纪末,经典物理理论已经相当完善,当时物理学界较为普遍地认为物理理论已大功告成,剩下的不过是提高计算和测量的精度而已。然而某些涉及高速运动的物理现象显示了与经典理论的冲突,而且整个经典物理理论显得很不和谐:①电磁理论按照经典的伽利略变换不满足相对性原理,表明存在绝对静止的参考系,而探测绝对静止参考系的种种努力均告失败。②似乎存在着经典力学无法说明的极限速度。③电子的质量依赖于它的速度。在这种形势下,有见地的物理学家预感到物理学中正孕育着一场深刻的革命。爱因斯坦立足于物理概念要以观察到的事实为依据,而不能以先验的概念强加于客观事实,他考察了一些普遍的物理事实和经典物理学中如运动、时间、空间等基本概念,看出以下两点具有根本的重要性,并把它们作为建立新理论的基本原理:①狭义相对性原理,不仅力学实验,而且电磁学实验也无法确定自身惯性系的运动状态,也就是说,在一切惯性系中的物理定律都具有相同的形式。②光速不变原理,真空中的光速对不同惯性系的观察者来说都是c。承认这两条原理,牛顿的绝对时间、绝对空间观念必须修改,异地同时概念只具有相对意义。在此基础上,爱因斯坦建立了狭义相对论。 内容 洛伦兹变换 根据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可导出两个惯性系之间时空坐标之间的洛伦兹变换。当两个惯性系S和S′相应的笛卡尔坐标轴彼此平行,S′系相对于S系的运动速度v仅在x轴方向上,且当t=t′=0时,S′系和S系坐标原点重合,则事件在S系和S′系中时空坐标的洛伦兹变换为 x′=γ(x-vt),y′=y,z′=z,t′=γ(t-vx/c2)式中γ=(1-v2/c2)-1/2;c为真空中的光速。洛伦兹变换是狭义相对论中最基本的关系,狭义相对论的许多新的效应和结论都可从洛伦兹变换中直接得出,它表明时间和空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当速度远小于光速 ,即v玞时,洛伦兹变换退化为伽利略变换,经典力学是相对论力学的低速近似。 同时性的相对性 在某个惯性系中看来异地发生的两个事件是同时的,那末在相对于这一惯性系运动的其他惯性系看来就不是同时的,因此在狭义相对论中,同时性概念不再具有绝对的意义,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不仅如此,在不同惯性系看来,两异地事件的时间顺序还可能发生颠倒;但是具有因果联系的两事件的时间顺序不会发生颠倒。同时性的相对性是狭义相对论中非常基本的概念,时间和空间的许多新特性都与此有关。 长度收缩 狭义相对论预言,一根沿其长度方向运动速度为v的杆子的长度l比它静止时的长度l0要短, l=l0 。 长度收缩不是物质的动力学过程,而是属于空间的性质。它是由于测量一根运动杆子的长度须同时测量其两端,在不同惯性系中,同时性具有相对性,因而不同惯性系中得出的结果不同,只具有相对的意义。 时间延缓 狭义相对论预言,运动时钟的时率比时钟静止时的时率要慢。设在S系中静止的时钟测得某地先后发生两事件的时间间隔为Δτ,在S系中,这两个事件不是发生在同一地点,须用校准好的同步钟测量,测得它们先后发生的时间间隔为Δt,Δτ=Δt<Δt。时间延缓是同时性的相对性的结果,是时间的属性,不仅运动时钟的时率要慢,一切与时间有关的过程如振动的周期、粒子的平均寿命等都因运动而变慢。 速度变换公式 按照狭义相对论,当S′系和S系相应坐标轴彼此平行,S′系相对于S系的速度v沿x方向,则质点相对于S系的速度 u={ux,uy,uz}和相对于S系的速度u'={u'x,u'y,u'z}之间的变换关系为 当u玞时,相对论速度变换公式退化为伽利略速度变换公式。 相对论多普勒频移 设光源相对静止时发射光的频率为v0,当光源以速度u运动时,接收到光波频率为v=0,狭义相对论预言, ,式中θ为光源运动方向与观测方向之间的夹角。与经典的多普勒效应不同,存在着横向多普勒频移,当光源运动方向与观测方向垂直时,θ=90°,则 。横向多普勒频移是时间延缓的效应。 质速关系 狭义相对论预言,与经典力学不同,物体的质量不再是与其运动状态无关的量,它依赖于物体的运动速度。运动物体速度为v时的质量为,式中m0为物体的静质量,当物体的速度趋于光速时,物体的质量趋于无穷大。 关于狭义相对论中的质量,还存在另一种观点,认为只有一种不变的质量,即物体的静质量,无法明确定义运动质量。两种观点对于狭义相对论的基本看法上没有分歧,只是对质量概念的引入上存在分歧。后一种观点在概念引入的逻辑严谨性上更为可取,而前一种观点对于某些物理现象,如回旋加速器的加速限制、康普顿效应以及光线的引力偏折等,作浅显说明颇为有效。 质能关系 狭义相对论最重要的预言是物体的能量E和质量m有当量关系,E=mc2。与物体静质量m0相联系的能量E0=m0c2。质能关系是核能释放的理论基础。 能量动量关系 狭义相对论中动量定义为 ,能量动量关系为。 极限速度与光子的静质量 真空中的光速c是一个绝对量,是一切物体运动速度的极限,也是一切实在的物理作用传递速度的极限。从质速关系可以看出一切以光速c运动的物质的静质量必为零,光子的静质量为零。 在狭义相对论中,牛顿定律f=ma的形式不再成立,它在洛伦兹变换下不能保持形式不变,因而它不满足相对性原理而必须修改,代替的力学规律的形式是f=dp/dt,式中p为物体的动量。电磁场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和洛伦兹力公式f=q(E+u×B)在洛伦兹变换下形式保持不变,它们是狭义相对论的电磁规律。在狭义相对论中,动量守恒、能量守恒定律仍然成立,能量守恒包括了质量守恒。 在经典物理学中,物理定律总是表述为把时间坐标和空间坐标分开来,洛伦兹变换表明时间坐标和空间坐标应作统一处理。H.闵可夫斯基发展了狭义相对论的形式体系,采用在四维时空中表述物理定律和公式。这样的表述,相对论的协变性质表达得更为明晰,物理定律的形式更为简洁,许多问题的求解也更为简便。 意义 狭义相对论经受了广泛的实验检验,所有的实验都没有检测到同狭义相对论有什么不一致的结果。狭义相对论是基础牢靠、逻辑结构严谨和形式完美的物理理论。广泛应用于许多学科,和量子力学成为近代物理学的两大理论支柱。在现代物理学中,成为检验基本粒子相互作用的各种可能形式的试金石,只有符合狭义相对论的那些理论才有考虑的必要,这就严格限制了各种理论成立的可能性。 参考资料: http://www.coco163.com/zldq/X/X0340.htm
第2个回答  2013-12-14
回到过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