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瓷器的工艺特色

如题所述

元代瓷器在陶瓷装饰历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景德镇元青花瓷精美成熟让人感叹,元釉里红伴着元青花瓷放出异样的光采。元釉里红存世量稀少,被发现刊载的仅几十件而已。元釉里红是陶瓷装饰历史上重要发明之一。它为釉下铜红彩绘,烧成难度大,本文仅就个人的视觉角度,试论元代釉里红的一些基木特征。
元釉里红的呈色 元代釉里红以氧化铜为呈色剂,绘画在瓷的坯胎上,盖一层透明石灰质青白釉,人窑娆制而成,烧成中要求强还原气氛和适当的温度控制。根据有关资料和个人试验,呈色剂氧化铜的含量比铜红釉高,且配方简单,主要依托的是石灰质釉,含有高岭土的瓷胎,高超的烧炼技术。元釉里红呈现红紫、黑灰、荤散等变化,主要是因为还原气氛强弱,烧成温度的高低于从元釉里红呈色上看,主要色调是红偏紫黑色、鲜红者稀少,一般为过烧产品,因为当时烧成温度偏低,通常都在1250度以下,根据烧炼温度与铜红呈色原理,元釉里红:少见铜绿色斑点,(在清代及现代釉里红瓷中常见),元釉里红由于当时烧炼技术,还原气氛的掌握程度,呈色常出现发黑、荤散。例如:江西博物馆堆塑塔式盖罐,非常典型的表现出元釉里红这类特点。
元釉里红绘画手法
元釉里红有白描勾线,·勾线点染,涂绘刻画、色斑点彩,并结合镂空堆贴、雕刻等多种形式。涂绘画彩多见于元釉里红早期产品,釉色与元代影青釉色一致,伴有刻划、捏雕,罐、玉壶春多有此类装饰。其釉面釉质饱满,气泡偏多,用笔自然大气,不拘细节。元釉里红呈色不稳,红艳、泛紫、黑灰均有,多数荤散。例如:江苏吴县出土的釉里红龙纹大罐和高安市出土螭龙纹转心高足杯。
勾线点染,多见于精制产品,最具代表是高安市博物馆藏元釉里红开光花鸟纹大罐,它以勾线为主要装饰手法,局部花卉叶子兼有点染,图案边饰开光中的四季花鸟用线描绘生动自然,呈灰青白釉色。由于铜红是绘制在坯胎上,烧制坯过程到瓷器会有收缩,铜红发色还会使线条扩大,要求画工技艺非常高超,掌握料性熟练,所以勾线釉里红属精晶类。
涂绘刻画是釉里红独特画法,如:高安出土的一件芦雁纹匣,匣的边饰,内底芦雁纹是在涂绘好纹饰输廓形体,用刻刀代笔,刻划出海水、芦雁的羽毛。刻画涂绘是结合影青刻花技法,如风纹玉壶春瓶,先使用刻刀划出弦纹、飞风云朵,然后背景涂绘釉里红。点染,有先白描勾线,局部叶子等地方轮廊内点染;还有一种点染,这是一种珍贵的品种,最具代表是元青花花釉里红镂雕大罐,开光内贴塑四季花卉,花朵用铜红点染而成,十分美观。图案边脚纹饰用青花色描绘,釉里红与多种装饰手法集于一身,可说是景德镇斗彩瓷的先河。青花釉里红合绘,用青花线条组合釉里红勾线绘制图案纹饰和青花釉里红结合绘制的葵口小盘。
元釉里红装饰构图 元釉里红装饰图特征主要表现为疏朗,先师巧妙运用铜红发色特点,往往把纹饰集中在器型的中部,这个部位施釉均匀有利铜红发色,烧成上都是最佳部位,不利于铜红发色的器型口部,底下部位留白,如玉壶春较多使用这种构图,还有出口瓷中的小件产品,元釉里红典型开光花鸟罐,底下部位留有很多空白,仅有二道弦纹与同时代的元青花通常布局有明显区别。
元釉里红装饰题材
元釉里红发现的产品不多,但题材广泛有四季花卉、图案装饰、山水人物、飞禽走兽等,釉里红在表现题材上,有其概括,简洁等独特艺术效果。花卉纹一般多以菊花、莲花、灵芝纹等折枝花形式二方连续,以白描勾线为主,如许多玉壶春釉里红瓶。人物题材多与山水结合,人物小而简炼,融于风景之中。龙纹、凤纹,还有兔纹多般用刻划手法,刻出主题纹饰,辅以釉里红装饰。用诗句书法为题材,如一件韩国海底打捞出的一块腰圆形盘,盘内刻梧桐叶二片,在叶上用铜红各书五言诗一句“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又如一件景德镇新近出土高足转杯,也是以铜红诗句为题材装饰。以捏雕动物为题材,涂绘釉里红,如景德镇出土的釉里红塔式盖罐。
元釉里红造型
元釉里红烧制难度大,存世量少,发现的种类不多。常见主要是玉壶春瓶、匝,大小罐类,梅瓶仅有一件而已,玉壶春瓶通常高约22厘米,27厘米左右两种类型,其造型有一定规律性、撇口、细颈、圆腹,圈足底部施釉随意,玉壶春瓶成型为四段模印,有接胎痕迹。罐类一般分上下二部,在腹部最大直径处接胎,大罐加接底脚,多配有盖,荷叶形盖为一类,带有盖顶,子母口为另类,匝、糟形流、平砂底、口径通常在14厘米左右,胎体较轻,画面装饰在匝的内壁、内底部,如芦雁纹匝。有一种特殊造型“转心杯”,其结构是杯底中心,有一个呈圆锥状的“公榫”从杯足嵌入圈足的上端与杯加接,足部空心上小下大形为“母榫”,两榫之间有间隙,使杯自由旋转,并且不会脱落。此杯已发现有二种造型,一种捏塑一朵云纹,一种捏塑一只螭龙纹,釉里红点斑涂绘和勾线绘菊花纹,釉里红造型特别是景德镇出土的塔式四灵盖罐、罐肩至腹部捏塑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卷云纹、莲办边,盖顶为塔形,加饰其它凸雕图案,涂绘釉里红,同时还有楼阁式谷仓,此仓结构复杂,人物形象生动,再现了元代南方木建筑的特征,釉里红的装饰极有特色,造型稀有。还有四方扁瓶此造型与元青花造型相同。
元釉里红的胎釉 元釉里红的胎质为二元配方,因高岭土含铁量不同,有略白、略黑两种倾向,胎质细中见粗有火石红者居多,当时烧造釉里红窑温偏低,瓷胎常有生烧现象。由于使用含铁泥渣饼垫烧,器型底足多般有粘黑棕色铁砂底。釉质明显可分二大类,一种影青釉,含石灰钙多,气泡明显,涂染装饰釉里红结合刻划纹饰多,如龙纹盖罐,飞凤纹玉壶春瓶。一类青白釉,釉中的氧化钙进一步减少,钠钾含量增加,其釉里红发色相对稳定,以线描类釉里红较多,如开光花鸟大罐和海外收藏的釉里红梅瓶。釉里红胎与釉结合的非常好,胎质配制不是特别坚硬,为不使瓷胎变形,常用高岭土涂抹在器型内胎上,形成一种胎质特征。釉面总的来说灰青白者居多,正烧的产品釉色润泽,玉质感强。小件产品留有施釉过程中的手指印记,大件为浇釉操作方法。整器观察产品釉面不平板,有局部积釉痕迹。目前发现的元釉里红产品不多,因此把握元釉里红的特征很难全面,对于同时期的元青花瓷的特征与元釉里红成型工艺,绘画题材等有许多共同之处,可以参照解读元釉里红的一些特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