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损失对老年人的危害

如题所述

老年性听损者的心理随着听损程度的加重而发生变化,听损发生时间的延长和言语识别率的下降,老年性听损者会产生异常的心理行为和心理表现,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抗拒
早期老年性听损者由于表现为轻度听力减退,一般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仅受到轻微影响,认为助听器选配是老年化的表现,所以拒绝采取任何助听干预,往往错失了前期干预康复的最佳时期。
焦虑、固执
随着听力的继续下降,足以影响到老年听损者的整个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并且出现以语言交流困难为主要特征的障碍时,由于听不清或听不到自己想要听到的声音或语言信息,与人交谈时常需要别人重复而担心得不到理解和帮助,这时老年性听损者就会表现出心情焦虑、急躁、好发脾气的情况。
抑郁、自闭
因听力损失没有采取任何助听康复措施,造成与人进行言语交流困难加重,在接收电视、电话的声音时更加困难,只能看有字幕的电视,这一阶段的听损老年人就会表现出不愿与人沟通,害怕参加社会活动,丧失了与人交往的兴趣,变得孤独、抑郁、自闭,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容易诱发老年性痴呆
古话说“耳聪目明”,顾名思义,聪明与听觉、视觉密不可分。有研究显示,老年痴呆患者中听损者超过70%;听力损失每加重25dB,认知退化能力就增加7年,如60岁听力损失75dB的听损者,实际认知能力为74岁老人;听力损失导致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提高3~5倍,听力损失程度与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和程度呈正相关,听力损失越重,老年痴呆症发病率越高,程度也越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9-28
1、缺乏沟通,倍感孤独
因听力下降在听广播、看电视时放声很响,噪声吵得四邻不安,家人烦恼;外出购物不方便;在外面和同龄老年人交流由于听力下降而难有效果;心理更易产生孤独。
2、多疑易怒,性格执拗
由于经常听不清旁人在讲什么,而患者本人并没意识到是听力原因导致,反而会认为旁人在背地里讲自己的坏话,会产生多疑、暴躁、孤僻、焦虑、忧郁等情绪,固执己见,不肯听人劝。
 3、听力下降造成后天“语障”
  老年听力损失高频损失严重,听觉的语言理解能力下降,能听到别人说话而听不懂语义,社会交往困难,加上肺活量减少,不愿多说话,这种情况会进一步影响老人身心健康。
 4、反应迟钝神经衰退需防范
  老年性听力损失使声音信息接收量减少,废退的听功能使外界的各种信息减少。研究表明:老年性听力下降与脑萎缩、老年性痴呆呈正相关关系,随着听力下降、听功能的废用,可能会加速神经萎缩、老年痴呆提前到来。
第2个回答  2015-03-16
听力损失对老年人的危害其实是挺大的。比如说:听力不好的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就会有很多的不便,在家看电视的时候把电视声音开的很大,这样就影响了家里其他的人生活。而且慢慢时间长了,老人就会变的不爱说话,不爱跟人沟通,这样老人的性格也会越来越孤僻。老年人听力不好,出门也不方便,安全是最重要的等等。所以家人一定的及时的关注老年人的听力健康问题。及早的进行干预和佩戴助听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03-16
总有人觉得老年人的耳聋天经地义,像白头发一样,"好美"的把它染黑,不"好美"的任其发展,没有什么了不得。实际情况不是这样。"聪明"的本意是耳聪与目明,耳不聪目不明则与聪明无缘,其危害之大不言而喻。 听与说密切相关,听力障碍必然会引起语言交流障碍,最终还会引发心理障碍。从这个角度上讲,如果认为耳聋是残疾,它就不是单一残疾,而是某种意义上的"多重残疾"。 因为无法正常地沟通,不少老年性耳聋患者性格发生了变化,变得固执己见,完全听不得不同意见。更严重的是,一部分老年性耳聋患者抑郁寡欢、焦虑不安、失望悲观;还有些老年性耳聋患者甚至变得多疑,除此之外耳聋还有一些危害:听不见铃声、鸣笛声,容易出交通事故;听不见环境声易产生不安全的感觉等。
第4个回答  2022-04-03
1、缺乏沟通,倍感孤独 因听力下降在听广播、看电视时放声很响,噪声吵得四邻不安,家人烦恼;外出购物不方便;在外面和同龄老年人交流由于听力下降而难有效果;心理更易产生孤独。 2、多疑易怒,性格执拗 由于经常听不清旁人在讲什么,而患者本人生性多疑3、老年痴呆,因为听力不好,长时间不和别人交流,性格会比较孤僻,许多与听觉或交流相关的娱乐活动也受到影响,可做的的事情越来越少,久之会诱发老年痴呆。
相似回答